西藏喀纳斯西线白哈巴双湖自然保护区(8.26)
拌面就是我在山里三餐的标准内容了。
d3
实际上白哈巴不仅是蒙古族图瓦人的村落,也住着一半哈萨克族人,站在村北的山上有中国移动通讯塔的地方,可以俯视整个村落,它有两条街,一条石子路排列着个把住宿、餐厅,和商亭,另一条土路就根本没有商业气息了,除中午时分有来自喀纳斯的旅游巴士的几十分钟的短暂造访,整个村落就归于宁静了,阳光下,时有阴云飘来,转眼即过,只有暂时属于我的牧场、畜群、木屋、围栏、炊烟和不通汉语的人们。(电 和自来水是肯定没有的)
身为森林警察的店老板介绍说,他家一座木屋要60方木材,砍伐近百颗树,现在树木被禁止砍伐,村中全是旧木屋了,纯粹由原木搭建(无金属连接件),凸显古朴气息。有驴友自合木骑马到喀纳斯后来到白哈巴,道出合木与白哈巴木屋的不同,前者是电锯新木屋,规划有序;而白哈巴是真正的原生态的斧砍木屋。
黑颈白腹灰背的小雀如麻雀一样常见,谁家的牛犊溜进我们的院子,推都推不动。木屋旁的红松有三四百年了,只是乌鸦群赖在上面不走。(小提示;方便应该早晨去,那时候苍蝇还没有上班)
d4
今天进行白哈巴-那仁牧场--双湖和喀纳斯湖-林场休息站――白哈巴 的三天骑行(一个向导,两匹马共750元)。为了避开如王府井一样热闹的喀纳斯湖景区,我选择了双湖自然保护区(当然费些周折,但是没有门票和强制车费了)白哈巴到那仁牧场有石子路48公里,但我们的翻山马道更近些。
马儿的穿越能力让我折服,石崖陡坡30度,没膝溪流30m宽,顺利通过,就是过树林的时候不太考虑我的高度。一望无际的牧场与森林交错呈现,翻过一座丘陵同样景色又被复制在眼前,怪异的云朵悬在蓝天。61岁的哈萨克向导啊艾(大叔的意思)颇受牧民尊敬,两次停歇在松林白桦旁的牧民家,都受到热情款待(免费),坐在木屋或毡房中,酸奶、奶茶、馕、羊脂和不知名的奶制品铺满一桌,当然要备些小礼品,我发烟。反正也听不懂哈萨克语,环视房内除了小桌仅有一席站室内面子一半的炕,一堆被子,一个炉子,几把暖壶是奶茶必用的,一架子锅碗瓢盆的餐具,还有一台不会出声的老式大收音机,一贫如洗的感觉。但是他们拥有的数百只羊,数十匹马价值50万呢。
被美景刺激6、7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那仁牧场,一弯碧水(雪水融化)贯穿这2乘7公里的狭长山谷草原(gps显示海拔1380m)。养育了数以万计的牛、马和骆驼。这里没有提供住宿餐饮的地方,借宿到跑运输的那泽尔汗大哥家(晚餐+住宿+早餐50元)。他告诉我 “那仁”是暖和的意思,开车带我走访了大半个牧场。出生不久的马驹、羊羔、牛犊和幼骆驼最吸引人,纯朴的哈萨克人不通汉语,带着微笑倚靠在自家木栏杆旁。
d5
要翻越3座山才能抵达双湖,审美疲劳了,道路更加险峻,多是穿越森林,更加关注骑术本身。最爱过的是涉水鹅卵石浅滩,最恐怖的是三、四十米宽的黑色泥泽。如台阶一般的老松根系突出地面混合着沼泽,逼的马儿如踏起盛装舞步,奋力攀爬。轰然倒掉的大树横亘马道,是天然屏障,马儿迈过时触及马腹。荆棘丛生的石崖接近40度,是观赏双湖的绝佳位置。在我们拼命催马登上后,连老道的向导也要牵马退下来。
双湖又叫姊妹湖,象对眼睛侧目着喀纳斯湖。(这个保护区是不对外开放的),遥望被开发的象北京王府井一样喧闹的喀纳斯湖,此刻在双湖的衬托下格外宁静。歇足在山顶牧民的简陋木屋里,端起奶茶,透过木围栏可以看倒整个湖面,这房产真价值连城啊。
返程时至暮色,我偷懒搭吉普车返回了白哈巴,颠死我臀部了,向导阿艾象个佛爷稳坐马鞍,天生的啊。(小提示,如果你不准备买长筒马靴穿就去骑马的话,最好带上护膝,护腰也时不错的选择)
d6
一路上没有一个同类(旅行者),寂寞让我的景色如此美丽。有一队同乡人住进白哈巴的团结招待所,这些从拥挤的北京来的6个人,拥挤在一辆越野车里,依然使用拥挤的思维――不同陌生人说话。从喀纳斯满载游客的巴士的到来,打破了白哈巴的宁静,不过仅仅20分钟就被催赶上车返程了。村中人们都在抱怨大喀纳斯旅游的管理方式,垄断害死人啊。盼着10月的到来,这里会金黄遍野,可惜那时候我在北京了。
(白哈巴村落)
(遥望 双湖 )
(远处是 喀纳斯湖 )
(我住的白哈巴 木屋)
(美丽 牧场)
关键字: 保护区 喀纳斯湖 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