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井
盐业是盐井乡的主要经济来源,井口和盐田全分布在境内澜沧江两岸。过去西藏政府称盐井为quot;察洛quot;,而地方上的藏族则称quot;察卡洛quot;,纳西人则称quot;察卡quot;。不论是quot;察卡quot;或quot;察卡洛quot;,都是纳西语的地名称谓。quot;察quot;的意思是食盐,quot;卡quot;或quot;卡洛quot;是quot;洞眼quot;的意思,翻成汉语即quot;盐井quot;。
盐井在纳西族和藏族的历史上,是个围绕着盐而产生许多战事纠葛的神秘之地。相传在吐蕃统治前和统治时期,盐比金子还贵,因此争夺盐井的战争就很多。历史上,著名的格萨尔史诗中的《姜岭之战》,就是描述姜国(纳西)王与岭国之王格萨尔之间因争夺盐池而发生的战争,当地人传说,盐井就是姜岭两国发生战争的地方。
到盐井乡最先看的首先是盐井,我们一行一大早就到澜沧江江边去看盐田。
当地的纳西族女子用长圆形木桶从江边的盐井内将盐水一桶桶背出,然后爬上来一一倒于一块块晒盐田之中。一两天后,井盐便在峡谷暴烈的阳光和强风暴晒和吹拂下成为固体状盐。在2002年,从事盐业的村民每人每天从这种盐业上所能得到的平均收入为40元左右。
江边晒盐最好的天是当地人所称的“桃花月,即农历三月份百花盛开之时。这里产的盐头道盐最好,也最白;二道盐中有点土;三道盐则是喂牲口的。盐产量多年来变化不大,一般就是年产300万斤左右,每公斤可卖到1.6元左右。下盐井村共有64户从事盐业的专业户。他们的盐主要销到西藏的左贡、芒康、察隅、以及云南的德钦、丽江、四川的巴塘、理塘等地。
关键字: 澜沧江 芒康县 茶马古道 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