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峨眉山
峨眉山金顶十方普贤金像,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
普贤为梵语,中文为遍吉,普贤是梵语“漫多跋陀罗“的音译,《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日普。随缘成德日贤;一即一切曰普,一切即一曰贤;又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一切佛的理德、行德,与文殊菩萨的智德、证德相对,也就是代表德与行。德,据说普贤菩萨有延命之德;行,即普贤菩萨发的十大行愿,故菩萨的尊严号是“大行普贤”。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慎静重莫若象,所以菩萨喜欢象。白象是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因此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手执如意。
六牙白象者,是菩萨的无漏六种通,牙有利用神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负.无漏无污,故称为白,以“六牙”象征六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痛、宿命通、漏尽通。而《普贤观经》则说:“六牙表六度,四足表四如意。”(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如意:欲如意、念如意、精进如意、慧如意),《宗轮论》说:“一切菩萨入母胎时,作白象形。”或乘白象,或自化白象,座下柔顺而有力的“六牙白象”象征其德。
文殊、普贤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普贤主持定德门,文殊主持智慧门,表示如来教化,行解并进,定慧双修。普贤与文殊,象征成佛要有信有解。信而无解,信是无明;解而无信,解是邪解。
十方普贤金像由10对大象相对拱卫,既体现普贤精行实践的精神和特色,又蕴含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方向和途径
十方普贤菩萨端坐在大象和莲花座台上,10个头像分为3层,神态各异。铜像外部镏金,设计完美,工艺流畅,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审美价值,是海峡两岸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金佛通高48米代表的是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十方普贤造型是根据《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而来的。
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以清净无垢的身体向一切诸佛敬礼。
二者称赞如来——对一切如来,称颂公德予以赞。
三者广修供养——对一切如来都以诚心的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把过去堆积下来的诸罪障(恶业),在诸佛或菩萨面前说明白,悔,即以后不再犯。
五者随喜功德——对他人的一切善事、光荣、公德等,当生随喜称赞心。
六者请转*——虔诚恳求一切诸佛转*,也就是给以教示。
七者请佛住世——对于一切佛或菩萨以及优秀的修道者,希望能永久留世,祈求不要入灭。
八者常随佛学——一切言行都随诸佛学习。
九者恒顺众生——对一切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而亲近。
十者普皆回向——把自己修证的功德转向一切众生,愿求其安乐成道。
《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说:普贤菩萨早已成就佛道,为了辅助释迦牟尼佛宏法利生,以悲愿之力,在这个世界示现菩萨身教化众生。于十方法界根据众生的不同类别,不同根机显现各种利乐众生的身相,广说离若得乐的无量方法。普贤菩萨这种大慈大悲,满一切众生之愿,令一切众生吉祥的精神,如月印千江,一勺一滴无不见月,似春来大地,一草一叶莫不逢春,所以十方法界都可以说是普贤教化的道场。为什么说峨眉山是普贤应化的道场?因为菩萨的应化有普有专,普则大众都能亲见,专则唯已自心明了。列如佛光昼现,大众都能亲见,圆光摄身,纵然齐肩并立有许多人,但人人各见已身,不见他身。圣灯夜来,给大地带来光明,给迷茫者以指示和希望。千百年来,昼有佛光夜有圣灯普照寰宇,光泽有情,所以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楞严经》和《华严经》都把峨眉山称大光明山。而此大光明,正是普贤无边威德行愿的体现。这就是普贤应化峨眉山之理。
应化峨眉山之事,则主要体现在慧持大师(337—412)于东晋窿安三年(399年)在峨眉山修建的第一座寺庙普贤寺(即万年寺前身),供奉普贤,后来山上相续所建的寺庙都供普贤而形成了峨眉山是普贤道场的事实。今峨眉山万年寺内尚有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高7.3米,重62吨。由此二事,以理导事,以事显理,而成就了理事相应的普贤应化道场。
峨眉山佛教属大乘佛教,僧徒多是临济宗、曹洞宗门人。
在万年寺的无梁砖殿里供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贤骑象铜像,重达62吨,高7.85米,宋朝时铸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关键字: 十方普贤金像 峨眉山 金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