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阁
楞严阁是川中著名道教寺观和旅游胜地,位于四川射洪县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镇街后龙背山头。据清朝光绪年间撰修的《射洪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建后山楞严阁。清朝康熙年间始由惠清太和陈清觉来洋溪开山。此后又由李一祥,萧阳明,何来淮等任楞严阁住持。清朝后期,楞严阁曾是道教川北会道司所在地。它是成都二仙庵的脚庵,又下辖脚庵十六处。
楞严阁道观依龙背山山势兴建,可由洋溪镇正街道通过一巷道上阶梯经石门上山游览。石门两侧首见对联有:“欲上青天揽明月;扫尽红尘闲是非。再登石级五十余步,登上半山达新中国成立前所建“接引处寺庙。该庙位于楞山道观下西侧,傍山崖修筑,面临涪江,凿崖壁辟地约二亩余。崖壁上方有古榕树,枝叶繁茂,树阴遮蔽接引处大半。接引处大门有木刻对联,文曰:“楞阁俯三江,每望金华依北斗;山门分两寺,愧无玉带赠东坡。进寺门即为佛殿,内供如来佛立像一座。佛殿侧有小店,出售香烛纸钱糕点。再进一层,榕树遮蔽下修建有鱼池假山和花园,同时建有长方戏台和剧场,可容百余人入座观看。戏台前柱上有楹联为:“拓我胸怀,唱大江东去;扑人眉宇,看爽气西来。戏台左侧有长廊,又有对联:“何时能到真如境;此地座名略似庵。廊外有吊脚楼,取名为“望江楼。以上三联为辛亥革命志士、名人李雨生撰。楞山接引处具“临观之美,凭栏远望,洋溪镇全貌尽收眼底,望东山,通泉坝,峰峦青翠,云山飘渺,山光水色,交相辉映,故有“人间小胜景之称,游客众多,县中文人硕老马天衢、李雨生、涂秉珊、文映江、黄东平常登临聚会吟咏。文映江曾题有写景对联:“辟开山肋半亩地;收揽江流十里天。眼前景色,一语道破。每逢盛夏,因榕树蔽日,江风吹拂,甚觉凉爽,是避暑消夏佳境,很多居民登山乘凉。
从接引处入寨门再登石级转弯上山便至楞严阁寺观正山门。山门较宽大,门首有县人何金谷书写的木刻对联:“孤鹜落霞,江天一色;寒鸦青梵,钟罄千声。山门前面是一片旷地,原是举行庙会时开展各种活动的场地。楞山道观依山势由下至上分三层:第一层正对山门为五祖殿(又称五瘟殿,包括猪、鸡、羊、牛、蛙五牲),传说建于明朝,砍刺笆林辟地修建。第二层是文昌殿,供奉文昌菩萨(主管文化),右侧又为三仙殿和药王殿。第三层最高是老君殿(供奉李老君),东岳殿(供奉东岳大帝),其右侧为藏经楼,左侧为纯阳楼(供奉纯阳祖师)。三层殿宇之间,各有走廊通道相连接,即使是下雨天,游者走完整个道观都不会湿鞋。
楞严阁最高与最佳处当数纯阳楼。纯阳楼位于老君殿侧,三层高约四丈余,顶楼有殿,供奉吕纯阳(洞宾)祖师塑像。这座楼建于民国初年,设计新颖,位置也十分优越,走楼极宽敞,楼槛全是靠背座椅,内楼有雕梁画栋,窗明几净,登楼眺望黄浒寨,石斧山,天桥渡等奇异景色,真是别有情趣。
藏经楼在东岳殿右侧,与纯阳楼遥相对称,是储藏道家经典的宝库。藏经楼地处山头崖畔,面临涪江,掩映于绿荫之中,红宝顶,琉璃瓦,双重飞檐,远望时给道观增添景色之美。每当旭日东升,人们凭栏远望,脚下滔滔涪江,四周烟雾缭绕,仿佛置于仙山蓬岛。
在楞严阁诸殿宇中,最富于神秘色彩,神话传说最多的要数东岳殿了,东岳殿供奉东岳大帝。据说“东岳治生,主管人间生死寿数,前来朝拜的信众最多。东岳大帝塑像显得很威严,殿内塑有文武两班站将,还有判官、小鬼、牛头、马面神,衙役。特别是站立两旁衙役中一位衙役打呵欠形象,塑得形态逼真,表情生动,引人注意。整个殿内,光线灰暗,又给人一种阴森恐怖之感。东岳殿东岳神像背后还塑有南岳大帝。东岳殿门首有对联,文曰:quot;善士莫灰心,今生积德来生受;奸雄休任性,活时欠债死时还quot;。东岳殿前梁上悬有一把大算盘,长约3米,宽1.4米,算盘珠也有碗口大。据传闻,有人在夜深人静时,来此听到有拨算盘珠声音。据传,洋溪镇街上有一商人不讲信用,多次赖债。债主无法,只好到东岳殿来向菩萨神像叩头告状,烧钱化纸,祈求明断。第二天,债主拉该商人前往东岳神像面前赌咒。商人一见算盘上的账算得十分清楚,不差分毫,吓得心惊肉跳,回家后良心受遣责,立刻付清以前欠账,还害一场病。传闻散布开后,洋溪镇再也没有人昧心赖账了。
东岳殿侧有老君殿,道教始祖李老君的塑像造得严肃尊贵,两侧还立有雕塑技巧极佳的十二洞金仙。屋上雕梁画栋,梁上也塑有各路神仙群像。老君殿门首有“其犹龙乎四字匾额。“其犹龙乎为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对老子的赞誉:“郁郁乎文哉,其犹在天之龙。匾上书法苍老遒劲,传说是书画名家用棉花醮墨水书写而成。老君殿下石阶下有古银杏树一株,高约五、六丈。传云种植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银杏树围大两人相抱不能合围,枝叶繁茂。树荫与楼台相互掩映,为道观风光增色不少。
关键字: 洋溪镇 神话传说 银杏树 雕梁画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