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梵净山
梵净山简介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境内,跨印江、江口、松桃三县,其三大主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老金顶(梵净山)2494米,新金顶2336米;最高峰凤凰山虽不是贵州第一高峰,但也是武陵山脉第一峰。梵净山山高林密,其山亦雄亦险,亦秀亦柔;沟壑众多,山涧常年不断,聚成条条溪流奔向四面八方,养育黔东儿女。梵净山更是物种丰富之地,保护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黔金丝猴就生活在梵净山莽莽的原始森林之中。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梵净山还是佛教圣地,“梵净”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脱俗之意。自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始,建梵刹庙宇,凿朝山便道,成为与峨嵋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遥遥相对应的佛教名山。山上庙宇殿堂星罗棋布,各处建有承恩寺、报国寺、释迦殿、弥勒殿等大小寺庵48座。梵净山是继五台山(文殊道场)、峨眉山(普贤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鸡足山(迦叶、弥勒道场)之后的中国第六大佛教道场。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对梵净山的印象恐怕还是来自中学地理书那张著名的蘑菇石照片,蘑菇石是梵净山的精魂,许多摄影家、画家以它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艺术杰作,它已作为梵净山的象征。万卷书是梵净六大奇观之一,早已闻名于世。古人有诗赞曰:“牙谶玉轴是谁储,万卷堆来混代初;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赋予此景人文的光辉。一个人的梵净山说实话,我也算是喝梵净山水长大的,但第一次登上梵净山却是在99年端午节前后。那时,已经工作数年了,要不是到当年情感上出了点问题,想上山发几天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与梵净山有缘。不过,当年上山可不是要去出家,只是想四处走走而已,却不曾想到在山上呆了四五天,其间从黑湾河两上两下,在从印江一侧下山的那天早上才欣赏到壮丽的日出与云海——多年以后,当我再一次来到梵净山时,遇到常年在山上从事摄影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代恒树先生,提起当年那次云瀑时,代先生亦感慨那是他多年来在山上看到的最最漂亮的云海,而当时山上除了常驻的人仅仅只有我们两人欣赏到了人间难遇的美景。可惜的是,那时我还没有玩相机,也就没有留下任何影像.......04年的平安夜刚过,我匆匆的收拾好行囊,开始了我的第二次梵净山之行,这回我上山终于有了明确的目的--拍雪景,而我的装备则是f75、nikor28~85、nikor75~300g还有单位的nikon5700一台,一年前我刚刚走上了摄影这条漫漫的不归路。这次在山上,遇上了暴雪,山上又是只有我一个游客,待风停雪止后,绝美的风景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可惜,初入摄影之门的我还是个菜鸟,面对美景却不知从何下手,只知狂拍一通,很多片子连三脚架都没用。回来后,自是遭朋友嘲笑.......06年元旦,再次寻雪而来却在雾中觅食了几日,失望而回.......半年年,世界杯前夕,为了再睹当年云海奇观,我选择了端午节前再上梵净山,呆了数日,却空手而归.......今年,本想4、5月间上山拍杜鹃花,却因工作繁忙而未能成行,只待明年或是更远的将来再行计划了......而梵净山,正像黔东南、草海、梭嘎等地一样,此生只要还在行走,就一定还要再去n次......哪怕是一个人行行走走。这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凌晨6点过的天空。阴与阳(反转)。凌晨,老金顶下的镇国寺(nikon5700)。通向蘑菇石之路。新金顶脚下的云海一侧属于印江管辖(nikon5700)。一夜暴雪并没有把所有的地方覆盖。云海还在形成中.......万米睡佛(nikon5700)。万米睡佛(反转)。从西线印江一侧登山不禁轻松,还能在沿途不断的欣赏到山脊两侧的风光×(反转)。阳光下的迎雪面。从南线江口一侧看新金顶,怪丑......雨季初晴的蘑菇石(反转)。破晓时分......夏天,蘑菇石观晚霞。大师、“翻天印”、蘑菇石.......雾中的新金顶,其上的建筑为释迦殿和弥勒殿。冬天,万米睡佛的倒影印在西线山背上,而其上的山脊正是从西线印江上山的路线。相比从南线江口上山,南线山势陡峻,相当艰辛;而西线山势要平缓的多,两边视野开阔,在原始森林中穿行,不断能欣赏到山脊两边的景色;而在南线则是行进在密林和陡峭的山中,除了埋着
关键字: 九华山 原始森林 普陀山 梵净山 蘑菇石 金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