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的红色情缘
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娄山,南临乌江,是自黔入川的咽喉。地势险要,历来是黔北的军事重镇。遵义是198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近代革命的圣地。 在遵义老城的琵琶桥东侧,坐落着一幢高墙重门、用灰砖砌成的两层楼房,这里原是国民党25军师长柏辉章的私邸。红军长征经过遵义时,这里曾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今天,当慕名而来的人们来到这里,便仿佛看到那交织着血与火,交织着梦想与跨越的伟大的远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纠正军事上的“左”倾冒险主义,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最终确定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濒于绝境的红军辗转迂回,斩关夺隘,绝处逢生。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后,回师黔北。25日凌晨,红三军团十三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率领下,向娄山关挺进,与王家烈的黔军第六团在红花园遭遇,敌人仓皇应战,退到娄山关口,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第十团从东侧迂回。全歼敌军三个团,取得了长征途中第一次胜利。27日,红军再占遵义。以后又在遵义至乌江间,重创黔军和“中央军”两军三个师又八个团,这就是著名的“遵义大捷”。毛泽东同志曾作《忆秦娥·娄山关》讴歌这一战斗的胜利。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群山环抱的山城遵义,经济发展迅速,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当年红军攻克遵义前突破乌江天险的渡口处,如今建起了世界最大跨径的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江界河大桥。遵义市的交通便利,成贵铁路南北贯穿,公路四通八达。由于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和毛泽东的著名诗词《忆秦娥·娄山关》,遵义与中国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样声名远播。遵义的红色情缘吸引着八方来客,这几年来瞻仰遵义会议会址的全国各地游客有增无减。游客来到这里,除瞻仰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坟外,还可以登上娄山关,凭吊红军战斗遗址。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战斗过的历史遗址,包括土城、青杠坡、太平渡、二郎滩、娄山关等,都建有纪念碑或文物陈列馆。此外还有禹行山、桃源寺、杨璨墓、海龙囤等名胜古迹。
关键字: 交通便利 四通八达 娄山关 混凝土 贵州省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