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贵州,长长的相思情
虽然以前从未去过贵州,可由于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从小对贵州就有一种似乎很熟悉的印象。尤其是在我们家乡人的口中,常呼贵州人为“贵州三”,据说是谐“贵州山”之音,以山代人;不过在我现在的印象中,那时人们口中的这个称呼,似乎略有一些贬低的意味。当然,由此在我心中就深深地留下了贵州山多山大山陡的主观印象。 黎明之时,火车达到贵阳站。下火车,挤出站来,突然间感觉是爬过了一个漫长而黑暗的隧道,现在终于爬出了洞口,见到了光明。欣喜的眼光不禁往四周一扫,这时,贵州山便实实在在地立在了我的眼前——一副颇感陌生又似曾相识的形象。 汽车刚驶出贵阳城,人们便开始为眼前偶尔出现的山峦发出惊喜的叫声,其实这时的山既不很出色,也不多。但是,很快我们便对扑面而来的山峦应接不暇了。 说是山,其实并不高大,也很少有连绵起伏之势。但是,正因为如此,才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它的构成十之八九是独立的,往往是在一片平坦的坝上,突然耸立起一座山峰,山又十之八九是由白得晃眼的石头造成的;在石头造成的山上,有着很多缝隙;在缝隙中就积着一些薄瘠的泥土;在这些薄瘠的泥土中,就生长着许多植物;这些植物也并不高大,大多是些野草和低矮的灌木。所以从远处望去,感觉就是葱绿中夹杂着银白,或者说是一篇银白夹杂着葱绿。山形多是圆而平顶的,少有什么巍峨的气势。这样说来,贵州的山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呢?当然不是。 请你想一想,在奔驰的汽车上,眼前是一片或开阔或狭长的平原(贵州人称为“坝子”),在平原的远处,就是这样一些山峰。它们或孤守一处,或并肩而立。独立者如武士敦笃而豪迈;并立者似群集的战舰,浩荡而壮观。使平坦的视觉有了高低的错落;使单调的视野有了远近是变化。再饰以坝子上那铺地的绿色——那是即将抽穗的稻子,你自然会想到海洋、岛屿这些形象。所以,不管你的旅途有多么漫长,你的精神有多么疲惫,这些景象一旦扑进你的视野,你的心情就会为之一震。几乎可以用“贪婪”一词来形容我当时的感觉,那迎面而来的一切,我几乎不愿放过每一个瞬间。就如同闷热的夏夜从田野吹来的凉风,寒冷的冬季午后难得的艳阳,那是一种直抵骨髓的愉悦的冲动。 恍惚间听到有人在说“熔岩地貌”、“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是的,这些概念我早在初中学地理的时候就知道了,但我此时不愿进入他们的话题,甚至不允许自己的思绪进入他们的话题。面对这样的景色,展现在你的视野里的难道它们还只是石头吗?他们分明一直在制造着一种强烈的氛围,在与每一个初来着进行着生动的对话。 贫瘠而不荒凉,简洁而不单调;虽无宏伟的气势,却不乏生动的灵性——这就是贵州的山水情怀。
关键字: 似曾相识 家乡人 应接不暇 石漠化 贵州人 贵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