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风雨桥
风雨几十载,洗濯尘与霜,古瓦依旧在,黎平风雨桥。地坪侗寨位于黎平县南端,现为地坪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2公里,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村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在河上有一座远近驰名的风雨桥,又称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这座桥全长56米,桥面宽4.5米,桥底距日常水位近10米。桥上建有长廊和桥楼,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名风雨桥。
南江河至此水流平稳。河中心用青石砌成一座桥礅,桥身置于石礅上,连接两岸,为木桁梁结构。桥梁下部分两层,各由8根合抱粗的杉木穿榫边连成一体,呈天平状向两边悬挑,各层挑出约2米,这样就巧妙地减小了空间的跨度。上部两层,各由4根粗长杉木穿榫一连成一排,架在礅岸之间,然后在其上面铺桥板和建桥廊。桥廊左右两侧有1米来高的梳齿状栏杆,靠栏杆内侧各架设一行长凳,行人可坐在凳上凭栏观景、小憩。栏杆下面有一层向外挑出1米多的挑檐,覆盖青瓦,就象桥身长出的双翅,既美化了桥身,又可保护桥下的木结构免受雨淋。
桥上有一大两小3座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礅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式样同侗家鼓楼相仿。底层宽出桥面,楼顶高出两端桥廊屋面约5米。顶上还安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桥的南北两头各建有一座三重檐歇山式的侧楼,楼顶高出廊顶约3米,楼与楼之间则以长廊联接。如果置身河面仰望这座风雨桥,桥廊的屋面有檐,廊脚下面也有檐,共两层;中楼从脚底到顶层的檐层则由5层变成7层;南北侧楼的檐层则由3层变成5层。这样虚虚实实,极尽变化的奥妙,使人不得不钦佩侗族建筑师傅的匠心独运。还有使人叹服的是整座桥的梁、柱、枋、板等木构件,全系穿榫逗扣衔接拼合,不用一钉一铆,各处严丝合缝,年长日久也未稍许松动走形,可见工艺的精湛。
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廊翼角彩塑各种珍禽异兽图形,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下承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胞生产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壁画;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楼、廊的屋脊和各层构檐口涂抹白垩,与青瓦屋面相映衬,显得层次分明。
此桥自古即扼控黎平通往广西的通道,始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1959年火灾烧毁;1964年黎平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1981年县政府将它列为县级文物单位,再度拨款修葺,恢复原貌。1982年2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地坪风雨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邮电部将此桥设计为邮票发行。
关键字: 县政府 地坪侗寨 贵州省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