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旅游概况
张家界生态优良。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66.98 %,核心景区为 98 %。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 90.1 %,景区为一级。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 99.6 %, 90 %的地表水水质达到了 11 类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 8 个,其中国家级 2 个、省级 3 个,有娃娃鱼、中国鸽子花等国家一、二级珍稀保护动、植物 81 种,保护小区 23 个,面积 702 平方公里。
张家界资源丰富。有流域面积 10 平方公里、长度 5 公里以上的河流 212 条 3131 公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 156.9 万千瓦,可开发量达 104 万千瓦。有煤、铁矿石、镍钼等矿产 60 多种,已探明储量和可开发利用的 28 种。物种丰富,木本植物有 110 科 1409 种,脊椎动物有 190 余种。名优特产有张家界椪柑、湘西黄牛、茅岩霉茶、菊花芯柚等。
旅游概况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由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杨家界四大景区组成,风景游览区面积 264.6 平方公里,是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首批地质公园、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武陵之魂”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教圣地“南武当”五雷山、“百里画廊”茅岩河、万福温泉等景区也是景色秀美、风光独特。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光禅寺、玉皇洞石窟群、老院子等 8 处人文古迹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等民族风情景点和魅力湘西等演艺节目,全面展现了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全市已建成国家等级旅游区点 12 处,其中 5a 级 1 处, 4a 级 5 处,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旅游日接待能力可达 3.62 万人。
张家界历史久远。 20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人文传说和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先后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41 件、二级文物 173 件、三级文物 1222 件。公元 263 年,吴景帝孙休下令设置天门郡,最初郡治就设在永定城区古城堤。
张家界地灵人杰。先后涌现镇守台湾、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清末名将刘明灯、孙开华,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中国元帅贺龙,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廖汉生、袁任远、范子瑜,南北大侠杜心武、地质学家田奇隽、“两弹一星 " 科学家陈能宽等一批时代英才。
建市以来,张家界人打开山门、敞开胸怀,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加强基础性工作,基本实现了江泽民同志题词要求“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的目标。 2006 年,全市各景区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167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79.38 亿元,其中境外游客 127 万人次,在国内同类旅游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27.54 亿元、财政收入 9.26 亿元 ( 按可比价计算 ) ,分别是建市之初 (1989 年 ) 的 5.18 和 13.22 倍,年均增长 10.15 %和 16.4 %。三次产业比重由 47 : 18 : 35 调整为 16.4 : 24.2 : 59.4 。农民人均纯收入 2388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24 元,“十五”以来年均增长 5.52 %和 9.57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35.5 %和 51.8 %,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市城镇化率“十五”以来每年提高 2 个百分点以上,达到了 34.1 %。
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是张家界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建设开放、文明、平安、生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构建海内外朋友旅游、休闲、投资、创业的乐园,是全体张家界人的神圣使命。
气候概况
张家界地处北中纬度,属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日照、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为1440小时、16度和1400毫米左右,历年平均无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间。这样的气候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境内气候复杂多变,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
春季(3/5月) 气温: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夏季(5/8月) 气温:19.7℃,23.3℃,22.2℃夏天苍翠而如滴-避暑、漂流;秋季(9/12月)气温:17.9℃,13.9℃,8.7℃ 秋天明净而如洗-赏果、登高;冬季(12/2月)气温:3.4℃,0.7℃,1.3℃
关键字: 少数民族 张家界 张家界市 无产阶级 自然保护区 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