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赤坎古镇的乡土风情
连日的阴雨刚刚停歇,太阳在云层里打了个滚,露出半边屁股,家家户户都将衣裤挂出窗外,就像彩旗挤占着天空。燕子在电线中穿行,一条狼狗神秘地从阴影里跑出。
斑驳陈旧的露台上,一朵白色小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位于开平西南、潭江之畔的古镇,在雨后苏醒,生机勃勃。赤坎的街道不仅仅用来通行。
生活就摆在街上,粮店、杂货店、药店、家私店、五金店、钟表店,林林总总,五彩缤纷,一个挨着一个在路两旁排开;水果摊、小吃摊、蜜饯摊、布匹摊、报摊、烤烟摊,各式各样,叮叮当当,簇拥在街道上。
人们侃价的侃价,看书的看书,打麻将的打麻将,一个市井生活的天堂。走进老镇,“一种对古色古香的爱慕之情油然而生”,骑楼连绵几公里,承载着业已远去的记忆。
载在河边的榕树如今枝繁叶茂,罗马柱上长出了植物,巴洛克山花锈迹斑斑,阳光透过楼上的彩色玻璃窗进入房间,试图照亮那些泛黄的老相片。
河流无声地从镇上流过,年复一年,早已忘记了古镇曾经拥有的辉煌,它只是映射出骑楼现今苍老的模样。一百年前,水路运输如火如荼,潭江之上。
一艘艘木帆船南来北往,像飞舞的羽毛,掠过两岸翠绿的竹林。赤坎得上天恩赐,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从一个渡口码头成长为一个商贸重镇,经济的繁荣在20世纪30年代达至鼎盛。
鸦片战争后,赤坎人“父携其子,兄携其弟”赴海外淘金。华侨搏命带回的不仅有外汇,还有西方建筑师绘制的图纸,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造轰轰烈烈地展开。
一座充满西欧风情的市镇出现在岭南的乡野。镇中商铺林立,贸易发达,牛墟里一日有300头牛进出,码头上挤满了来自各地的运猪船。洋布、洋铁、洋火、钟表、皮鞋、洋烟、洋酒。
源源不断,通过这里流散内地,“蓝烟囱”(电轮)载着大地奉献的土产离开河流,驶向大海。洋楼的楼主现在大多在海外,他们父辈当年的生活“洋气”而奢华:银币叫“大洋”。
好球叫“好波”,奶糖叫“托非”,杂货店叫“士多”……穿西装,打领带,吃西餐,好攀比,讲排场。咖啡屋、冰室曾在镇上蔓延,烟馆、赌场、妓院日渐兴旺。
那时,不长的街道上就有6间妓院。从楼前走过,似乎还能瞥见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法国香水的味道,脂粉的气息。中华中路的电影院过去是镇上老少的娱乐天堂。
阮玲玉的歌声曾在其中回荡,现在它老得放不动好莱坞大片,一楼贴上了瓷砖,如同一张满布皱纹的脸上长出了青春痘,而离它不远的地方成了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布景。
一群痴男怨女演绎了一个民国年间的缠绵故事。巴黎酒店大门紧闭,一座三层楼的西洋建筑,凝视它容易让人恍惚,你会担心留着小胡子的巴尔扎克突然出现在门口,肖邦的即兴曲会伴着他的咳嗽声从窗口飘出。
镇上的老人总是津津乐道:关族和司徒氏,两个家族长达几个世纪的争强斗胜造就了赤坎的繁荣。赤坎镇以塘底街为界,一分为二,西边的上埠由关族控制,东边的下埠为司徒氏的地盘。
民国十四年(1925年),司徒氏的家族图书馆在下埠江边落成,登楼而望,全镇尽收眼底;不到5年时间,关族的家族图书馆便于上埠堤西河畔崛起,与司徒氏图书馆遥守相望。从此,两个图书馆楼顶的大钟在古镇上空敲响,家族间的竞争把古老的土地托入现代。
赤坎古镇位于江门市辖下的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岭南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潭江横贯全镇。
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赤坎的玩法便是闲游浪荡,在老街上体验似乎尚停留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生活。
古镇上也有碉楼,而远近闻名的关族和司徒氏图书馆、堤西路的骑楼建筑群更是侨乡一绝,已被省政府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开平的乡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
经岁月的洗淀,在稻田与香蕉园甘蔗林里愈加风情万种。赤坎古镇曾是香港电影《醉拳Ⅱ》、央视《香港的故事》的主要拍摄基地,也是凤凰卫视《寻找远去的家园》拍摄的第一站,现在里面有一个赤坎影视城, 门票20块/人。
赤坎镇自古以来是侨乡开平重镇,风光如画,人文荟萃有丰富旅游资源。老城区两条街道沿潭江两岸向东西方向伸展,具有浓郁的早期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是著名的“欧陆风情街”:位于“欧陆风情街”东西两头为古镇文化景观两大通俗图书馆;潭江河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楼纪念公园;遍布城乡风格各异的碉楼。
如: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三门里迎龙楼、古式别墅,无一不是赤坎古镇独特的旅游景观。赤坎为古埠,前后经历过宋、元、明、清以及法国殖民统治和民国时期,每个时代独特的建筑风格,都是历史的印记。
赤坎的各种旧建筑,古典民族风格、欧陆风格、南洋风格、民国风格、甚至前苏联风格的都有,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古镇有很多群众演员和演员服装。
赤坎除了五大会馆那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风格外,在大通街、中兴街一带,许多旧时客商的宅第、商铺至今仍保存完好,里面的厢房天井布局严谨。
屋檐桁梁结构精致,雕梁朱漆依然斑驳可辨,集中体现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点。这些楼房虽然经过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风韵不减。该镇的堤西路。
更是因为绵延300多米的骑楼街、保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骑楼而深得影视界人士青睐,认为这里具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广州、旧香港的韵味,被称之为“电影街”。
门票:20元,学生票:10元。
目前影视城在拍摄《一代宗师》暂不对外开放,开放时间未定,具体可咨询开平旅游局。景辉楼为名医张景辉故居,楼高三层,每层有双客厅双寝室。
楼内为民国式的家具布置,具有典型的岭南五邑侨乡特色,馆内陈列有500多件实物,对古镇沉睡了的历史进行展示,让你切身触摸到开平昔日的脉络。
南楼高五层,外面布满弹孔。司徒氏七烈士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25日凭此楼抗击日军,坚守7天7夜的英雄事迹,深受后人敬仰,南楼也因而成为侨乡人民坚贞不屈、为国捐躯的不朽历史见证,现为开平民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门票:10元,无学生票
【赤坎古镇当地交通】
飞机
开平没有飞机场,先到广州,再乘坐大巴前往开平。
火车
开平没有火车站,可以坐到广州的火车,然后在广东省汽车站乘开往开平的大巴,15分钟一趟,车程一个半小时。
汽车
广州芳村坑口汽车站(6:00至19:25)、广州滘口汽车站(6:50至17:40)、广东省汽车站(6:20至18:00)和中山八路广佛汽车站都有大巴直达开平市长沙车站。
票价40元左右,车程2小时。在长沙车站和义祠车站可乘坐前往塘口镇(自力村碉楼群)、蚬冈镇(锦江里碉楼群)、百合镇(马降龙碉楼群)、赤坎镇(骑楼欧陆风情街)、加拿大村等的乡镇班车。
自驾车
开平的市区道路不错,路牌指示都比较清楚。开平的市区内都必须按线行驶,一定要提前选好车道,一旦停错车道,最好按车道所限制的方向继续行驶,否则就要接受数目不小的罚款。
市内最好不要乱停车,因为到处都立着“违章拍摄取证”的警示牌,不过在乡下(包括赤坎镇),倒是可以随便停车(在不影响道路安全的情况下)。而且开平的民风淳朴、治安良好,因此大可不必为车辆的被盗等担心。
古镇街道上有各种小吃,最出名的要数豆腐角和煲仔饭,豆腐角是把豆腐贴上鱼肉煎成金黄,然后撒上香菜。赤坎的烧鹅远近驰名,不少华侨专程来这里品尝。
古镇不大,可用一日时间游览,在古镇游览,双脚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从车站走过一条街道后突然间进入到一条安静的老街中,那种感觉像穿过一道门后突然进入另一个时空似的。
高大的骑楼建筑安静而寂寞地矗立着。游走在赤坎的大街小巷,逛着老式店面的商店,人们悠然自得的过着平淡安详的日子,这就是深埋在记忆里的小镇生活啊。
赤坎影视城的主体三家巷是由陈家、何家和周家三家组成的,三家都是亲戚关系,邻街“百合堂”熟药铺杨大夫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陈家和周家,而后来陈家的女儿又嫁给了何家。
现在我们右手边的这座富丽堂皇的洋楼就是陈家了,陈家在三家中是最富有的,最初陈家是摆摊卖粉盒针线、零碎杂货的,但在后期他就靠走私鸦片,买卖军火发了大财,是当时典型的资本家、买办。
骑楼建筑是赤坎镇的一大特色,全镇共有三公里、约六百座骑楼,当中尤以堤西路一带最壮观,构造也极讲究,巴洛克风格的屋顶装饰,镶嵌了彩玻璃木窗。
石雕精美的小台,淡黄、暗红的外墙,建筑的派,绝不比广州西关的骑楼逊。因为建筑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部分都是凸出来,底下的空间便变了行道。
远看像楼房骑在行道,故称为骑楼。其实赤坎镇之所以有这么多漂亮建筑,也多得两大家族,因为一条河,把赤坎分为埠和下埠,埠姓关,下埠姓司徒。
两家也名流辈出,有里有面,因而什么也斗一番。但凡关氏家族有的,司徒家也要有,例如图书馆、教堂等,上下埠都各有一间,当然,两岸的骑楼建筑,也要斗靓斗派。
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使开平市赤坎古镇得风气之先,文化名人众多,是著名的文化艺术之乡。在赤坎风情陈列馆中有一幅雕着“三民解放 一统功成”的木对联。
还有一个写着“世界维新”的雕花门檐。这幅木对联,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时,赤坎乡民表达的庆贺之情。
而这个“世界维新”的雕花门檐,则是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的戊戌变法,在侨乡得到热烈响应的明证。现在赤坎古镇依然保留不少支持百日维新的痕迹。
唐装衫、古老照相机、金山箱、火水灯、可称重300斤的大木秤、与孙中山有关的饼干铁盒、1920年美国制造的机械收钱机、亚细亚火水箱,风风雨雨、点点滴滴,一人一物一故事,见证着古镇赤坎的百年历史。现在,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往日的实物,去触摸这份属于赤坎古镇独有的历史记忆。
关键字: 天空 开平 彩旗 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