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写真:广东阳江传统龙舟竞渡
广东阳江的民间龙舟竞渡,从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天监期间(公元六世纪)沿袭至今,已走过两百多年历程。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参加广东阳江“龙舟竞渡迎奥运”的十二路民间龙舟代表队,目前正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连日来,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老“龙种”(当地龙舟协会的执事者,“龙种”之意为将“龙”的“种子”传承),深入了解广东阳江传统龙舟竞渡活动厚重的民俗文化底蕴。
据相关史料记载,广东阳江在南北朝时期梁朝天监期间(公元六世纪)已有船往返于广州,唐朝时开始在阳江进驻水军。阳江城依靠漠阳江,水运往来十分频繁,当地每年端午凭吊屈原的风俗和阳江民间的龙舟竞赛活动,在梁、陈、隋朝时期已十分盛行,每年端午节都要举办龙舟竞渡活动。
据了解,早期的赛龙舟只是一种宫廷活动,而到了明、清两代已渐入民间,开始了广东阳江龙舟竞渡的鼎盛时期,由此发展成为今天的一种艺术性很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逆水赛龙舟又称“逆水赛舟”,是广东阳江民间传统龙舟竞渡方式与外地的最大区别,其含义更多是体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一种敢于逆水而上争拨头筹的胆略和气概,更利于磨练人的意志和斗志。
“四月八,龙船挖”。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前后,“龙种”就组织“壮丁”(龙舟赛运动员)把“滟”(赛后藏龙船的方式)在附近河涌的龙舟挖起,修整一番,装上龙头、龙尾便开始竞渡训练。龙舟协会在河岸搭起龙舟棚,插上彩旗,贴上对联,敲锣打鼓迎当地神庙的“行宫”或宗祠祖宗神牌驻棚内供奉,又传香于龙舟头,以示神袛进驻了龙舟。
农历五月初一早(龙舟进水之前),各龙舟协会要举行由民间法师主持的庄重的“祭龙”仪式,先“旺龙”,给龙头点睛、梳髻、梳须,然后让童男童女和艄工、锣鼓手先后上船,“龙种”披红带花坐到龙舟的前舱,“壮丁”们在持“龙珠”者的引导下,每两人持一根横木,分别穿在龙船底部,再划到附近河埠竹林采青,然后才外出参加竞渡。
当地的老“龙种”称,龙舟进水之前一定要择好吉日,还要走足“滑龙”(把龙身擦光滑)、“油龙”(用猪油把整个船身涂得滑泽发亮)等程序,待吉日良辰到来,再为龙舟装上龙首龙尾,将船体平架在高于地面的“龙枕”上,把龙首、龙尾用精良木材做的“龙揼”支撑着。
关键字: 代表队 传统 广东阳江 朝天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