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藏于象岗山腹心深处的西汉南越王墓是1983年被发现的。海拔49.71米的象岗山,原是越秀山西边的一座小山岗,明代建城筑路,使它与越秀山分隔成为一座孤峰,“象岗樵歌是明代羊城八景之一。1983年6月,象岗山在基建施工中被削去了17.7米,露出墓的顶盖石板,经过考察和发掘,证明这就是在地底埋藏了210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墓。这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其中出土文物多达一千多件(套)。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曾被列为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南越王墓被发现后,立即暂停施工,保护现场。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勘察,基本弄清了墓的结构、规模及年代。随后又派专人到北京向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详细汇报,由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名上报国务院,请求批准发掘。获准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象岗汉墓发掘队,麦英豪任队长,黄展岳、杨式挺任副队长。全国各地汇集而来的43人参加了这次极有意义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自1983年8月25日开工,至10月6日结束。初步整理后发表了《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载《考古》1984年3期),大型田野考古报告《西汉南越王墓》专刊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专刊荣获首届夏鼐考古研究成果一等奖。
关键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南越王 博物馆 委员会 广东省 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