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一线天景区
蟠踞在一线天北面。相传曾有仙人骑虎吼啸其上,故名。其实“虎啸之声,来自岩上一个石洞,山风穿过洞口,有如虎啸,声传空谷,震撼群山。虎啸岩四壁陡峭,屹然独耸,几与大王峰相仿。其登巅的路径,宛转曲折,仿佛登天的云梯。从岩底盘折而上,到了半壁,有一上覆危崖,下临绝壑的岩洞,名“驻真洞。此洞深广可容数十人。清康熙年间崇安县令王梓游此,见其洞前临西溪,便改名“虎溪洞,刻“虎溪灵洞四字于石壁,赫然醒目。从虎溪洞再往上,便是天成禅院的故址。这里,上面岩壁斜覆,下面山溪回流,地势既高敞,又幽深,所建房屋,仅有四堵土墙,不施片瓦,风雨不侵。夜晚身居屋内,抬头可见星月,侧耳可闻水声,仿佛“置身星月上,濯魄水云中。禅院右壁,有一道久负盛名的泉水。它进出于石隙,循崖而流,因而水石相激之声,若小儿呀呀学语,故名“语儿泉。按明吴拭《武夷杂记》记述,这道泉水“浓若停膏,泻杯中鉴毛发,味甘而博,啜之有软顺意。所以有饮茶嗜好的,每每携带茶具来此,取泉烹茶,得天然真味。从禅院北行,绕出岩背,下了茶坡,便踏上了登顶之路,这是一条就崖凿筑的磴道,其陡峻惊险之状,并不亚于接笋峰的“龙脊、“鸡胸。而在绝顶上,又有一条深不可测的裂罅,犹如大王峰上的投龙洞。其间横架一桥,左右无所依靠,人在桥上,命系其间。因此,石壁上镌有“定命桥三字。虎啸岩不仅具泉石之趣而且还是个“溪深可潜,径隘可守的屯兵之处。据《武夷山志》记载: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武夷山区的农民为反抗清王朝的统治和民族压迫,在陈德容、霍武等人领导下,以虎啸岩为据点,揭竿而起,占领崇安县城达数月之久。随之又转战建阳、建瓯等地,威震闽北。这次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余波不已。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又有建阳赖响兄弟,聚众数百人,在虎啸岩一带,修筑寨栅,谋划起义,但因事机泄露,遭到了官府的镇压。在武夷,一岩而兼有群峰之胜的,唯有虎啸。所以,虎啸岩可说是一处“极目皆图画的佳境。
关键字: 一线天 可说是 大王峰 揭竿而起 武夷山 虎啸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