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电影院
作为老字号的全民事业单位,原奉化市电影院、奉化剧院经历了几十年的辉煌,在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中留下过美好的记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新兴的高科技媒体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这两家“老字号”囿于经营机制的弊端而举步维艰。日显“龙钟”的这两家单位经营由盈利转而连年亏损,职工领不到工资,单位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两家“老字号”何去何从?职工的生存如何延续?这些问题皆无不关乎当地文化事业的久远发展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奉化市文体局是这两家国有单位的主管机关,于情于状,不能不深谋善解之道。
2002年,奉化市文体局首先对奉化剧院进行企业化改制。改制前,该剧院有职工26人,一锅吃饭;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连续七年亏损,为发工资甚至跑到舟山同行处借钱。不改变这种经营机制,亏损伊于胡底?剧院可是政府投巨资建设的,拥有1156个座位的现代化剧场,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堡垒,断不可荒废。根据这一现状,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文体局采取租赁经营的改革方案,九位职工出资入股,组建了奉化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三位经营者占了78%的股权,其他原有职工买断工龄,建立社保。通过改制,剧院甩掉了累年积下的巨额债务,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建立股份企业的经营机制后,经营者励精图治,剧院重新盘活运转。在保证市政府大型会议用途的同时,他们积极开发各种业务渠道,举办高品位的文艺演出,像李谷一、张镐哲、杨钰莹等知名演艺人士频频光临。在市政府和市文体局的支持下,剧院的空调、消防、舞台等设施被进行了重大改造。剧院内部的管理面貌焕然一新,职工统一着装,站立服务,笑迎顾客。改制后,剧院场地利用率、上座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扭亏为盈。一位资深的人大代表不无感慨地称道,今年参加两会,奉化剧院是历年最令他感到满意的。
继奉化剧院改制工作完成后,奉化市文体局将改革之剑指向历史更为悠久的奉化市电影院,六、七十年代她叫“工农兵电影院”,许多奉城人都对她怀有深情,因为她印记了他们过去单色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欢快和激情。也正因为奉化市电影院老,所以至2002年底这么一家电影院拥有干部职工近80名,之前连续两年亏损。奉化市文体局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通过国有资产整体租赁、部分资产置换、职工身份置换等方法,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公开招标,确定租赁经营者,于去年4月成立了奉化市电影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成立以后,公司经营者呕心沥血,为了事业的拓展劳苦奔波,职工凝聚力增强,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场地利用率、上座率增加了一倍多,当年实现扭亏为盈。
关键字: 事业单位 市场经济 文化生活 电影院 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