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绍兴3兰亭,兰亭
开始的时候似乎并未太多向往兰亭。有些远,又下雨。我要是犯懒起来,懒得极端,惭愧也无济于事。住在离中心广场不远的地方,附近有雅癖得让我几乎不能理解的咖啡专卖,也有简便随意的当地小吃。觉得冷了,买件不那么地道的蓝印花绒布披巾。总之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一个人的不算太奢侈的fb.可是早上起床,出门,在小巷子里吃过早点,撑着伞逛到汽车站,见有直达兰亭的公共汽车,没想,收了伞便上。汽车渐渐驶入郊区,心境也渐渐不同起来。(此图片为转载)(鹅池的鹅)拍下的这几只鹅,并未白毛浮绿水,也未曲项向天歌,只是饮水、理毛,过自己的生活。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修禊,以消除不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人们集会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动,在谁面前,谁则取而饮之,叫做“流觞”。世事变迁,我们早已无法得知当初王右军的曲水邀欢之处是何等模样。就连偶老乡袁中郎也曾大骂这修缮过的曲水呢,道:“古流觞之地,当依山依涧,今竟于平地砌小渠为之,俗儒之不解事如此哉!”而眼前那几位古装女子,已尽全力想要带今人入古意,却难以为之。无论是她们还是身着便装的游人,都无法融入到情境里面去,免不了有点别扭的感觉。无法勉强投入。只当个娱乐吧,却又心有不甘。此种两难(或许还不止两难),幸亏游人不多,轻松闲逛,才就不觉得什么——仿佛只要是古雅之地,都会与密密匝匝的现代观众势不两立似的。难办。或许有某种新的游戏规则需要彼此调节和适应吧?兰亭周围长廊内有无数临摹兰亭序的碑刻,不少近古代的临本,比如郑燮、米芾等。都有玻璃罩隔着。买了本兰亭序三种:冯承素的摹本,以及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这三位都是唐代书家,与原迹风韵更接近一些。越看越爱,近来经常临写的就是这个帖,临得很享受。正是“临春风,思浩荡”的感觉。(附近翠竹葱茏)(荷塘残而未败)墨池不墨,现是一汪清水。如果不下雨的话,这些桌凳旁大约也会有许多游人吃客。近午了,我在旁的廊下又买了两串臭豆腐和盐水花生。跟店家讲闲话,观风景,自得其乐。环境是清雅的,细雨中沿湖散步,更觉舒适。为自己克服懒惰而庆幸:)。而最大眼福收获,是古瓷砚展品:通常觉得砚台应该是石头做的,像歙砚、端砚等等。但瓷砚的历史同样悠久,汉代就有瓷砚流传,而直到唐代,也还没有专门寻找制砚所用石材的开采业,这个时期,砚台的需求量却很大,因此石砚、陶砚、瓷砚等并行不悖,清代也有非常漂亮的瓷砚制造。这是一个太广博的空间,猜测所拍这些大约应该都是明清瓷砚。有些可从款识上看到“大明”字样,带糊米底痕迹,有些有注“石湾窑”可知是清代物品,但标牌上都未注明朝代。汉唐形制似乎没有这么自由多样,宋以后才流行长方形砚,而彩釉、青花瓷流传下来的也是明清居多。。
关键字: 一个人 中心 咖啡 小巷子 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