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松书院
《明史》记载,正德、嘉靖之际,学者们quot;聚讲会,立书院,相望于远近quot;。当时,讲学之风在各书院中盛行一时。万松书院也因深受访问学者王守仁quot;心学quot;理论的影响,在办学上重视quot;讲明义理quot;,主张学术争辩和交流;重视自学,提倡独立研讨,培养学生独立的治学能力;在德业上提倡相帮相扶,相推相引,quot;使之日进而高明光大quot;。课程的设置较为简约,学生可以自由选课,quot;以充所善,养其所长quot;,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反对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的的学习,提倡quot;探性理之要,询治道之源quot;的求真务实的学风。至万历初年,统治阶级又重提程朱quot;居敬穷理quot;的思想理论,而将王守仁的理论斥为quot;伪学盗名quot;,为迎合统治者,巡盐御史马应梦增建继道堂和穷理、居敬二斋。明末,书院渐被政府控制。在科举制度的支配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参加科举考试,然后挣个官位,光宗耀祖罢了。
万历初,孔子殿增祀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五子像,祭祀活动由西安博士署派来的一名执事官主持。
明代统治者对于书院教育的政策经常变化,致使书院时兴时废。从嘉靖起,在朝廷的支持下,前后竟有五次废毁书院的举动。因此,自正德十六年(1521)至崇祯六年(1633)的百余年中,万松书院随着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跌宕起伏,经历了它荣辱盛衰的变迁。
清初,统治者惟恐书院讲学活动会导致明朝遗民反清思想的高涨,故抑制书院教育的发展。顺治九年宣谕:quot;不许别立书院,群聚结党quot;。因此,清初的前八十年中各地书院始终处于停滞状态。万松书院也仅在顺治年间复建了孔氏祠堂。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抚范承谟重建万松书院,并改名为quot;太和书院quot;,书院才开始复苏。及至康、雍、乾时期,统治者对书院教育由禁止转为提倡后,万松书院得以迅速发展,逐渐进入昌盛时期。
关键字: 万松书院 书院 杭州 浙江 浙江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