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战备电台旧址旅游区
618台是为了战时需要而建设的战备电台,但是建国五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618台没有充分发挥战备功能。从1974年开始,618只是作为中继站,转播着山东台的广播信号。尽管如此,它深埋地下70米的掩体工程依然牢不可摧,山洞里齐备的设施依然展示出当时设计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如今,山洞在搁置了40年之后重新得到了开发,山洞被重新发掘整理,洞内各个房间恢复了战备原貌,当年任何外人不得靠近、尘封了40年的战备重地,向世人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虽然也是山洞,但是618台的山洞可不是一般的山洞。战备台为了适应战时之需,必须起到三防作用。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一旦发生战争,即便是核战争,要求战备台依然可以发挥正常的功能。洞内建筑适应战时要求,设计有能抗击原子弹冲击波的防护门、自动关闭进风闸、抗冲击消波室、喷淋滤毒滤尘室和可进行内外循环的通风系统。要进洞的时候,要先拐一个弯,这个弯是为了减缓炸弹爆炸后的强大冲击力。30公分厚的弧形拱门是用来防核冲击波的,它由钢筋水泥制成,上面还安装了自动装置。这些都是618台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钻研出来的。现在的自动锁已经很普遍,但是在40年前,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在大门上设置了自动装置,遇到突发情况,大门自动落锁。要想进入洞内,必须知道锁的密码,而密码只有内部几个人知道。进入大门后,会看到一边两个一米多高的小洞,这几个洞是用来放鹅卵石的,叫消波洞。当冲击波进来后,经过消波室一米多高的鹅卵石多方向反射,冲击波的力量就减弱了,不至于构成威胁。就是敌人在外面放毒气的话,他们也有解决的办法。大门落锁后,洞口完全密封,毒气是进不来的。在通风口处,他们设置了一道关卡,如果有毒气进来,先经过鹅卵石的过滤,然后经过化学物过滤,再经过水的喷淋,纱网过滤hellip;hellip;经过层层的过滤后,再厉害的毒气也就化解了。因为洞内设备都是精密仪器,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很严格,经过他们设置的通风系统后,洞里的空气四季恒温,保证了机器的使用寿命。直到今天,通风系统还是用的40年前的设备。据专家介绍,这些设备性能稳定,还能继续使用下去。穿过厚薄不同的四道门之后就进入了山洞长长的走廊里,走廊两边有大大小小一共70间屋子。这些屋子都是按照转播设备的技术要求而建设的。细心的你会发现长长的走廊里有很多的大钉子,你一定不知道它的功能吧,其实,它是用来放铺板的。战时,在钉子上放一块木板,再往上面的环上一挂,一个简易床就做好了。这个山洞可以容纳上百人居住。洞里播音室设备的安装也是体现了匠心的。播音室安装了木地板,木地板下还装了弹簧,人踩上去感觉地板都有弹性。即使外面有敌机轰炸,播音员在里面讲话也不受影响,不回音,音质好。直到现在,播音室的木地板还完好无损。不仅如此。洞中还有自备水,柴油库。即使战争来临,洞中大小四个水库的水也够山洞的人们生活饮用了。这些水都是天然的矿泉水,水中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因为洞内温度恒定,就像放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箱里,水库的水就不会变质了。到现在,洞里还在使用这几个水库的水。而自建的柴油库则可以保证燃料的供应。洞中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历史赋予国防教育重任 置身洞内,看到的是长长的通道、井然有序的房间、“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我们仿佛感受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斗情景和工作氛围。而走出洞外,时空转换,呈现在眼前的是和平年代的一派田园风光。听听鸟鸣,闻闻花香,看看美景,让人更能体会到和平的弥足珍贵。2005年,为了实施中央村村通工程,使沂蒙老区的人民早日看上电视,听上广播,尽快脱贫致富,淄博广电总局党委将618台的管理工作接了过来。自从618台归淄博广电总局管理后,局党委给了618台一次发展的机遇。党委不仅拨专款修了鲁村到618台的公路,还充分利用战备台的资源,把这里建成了淄博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618战备台的老一代建设者用热血和青春创造了40年前的历史,今天的618战备台正在发挥着国防教育的光辉,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今天的历史。让我们记住历史,记住创造历史的人们。
关键字: 冲击波 国防教育 工程兵 播音室 旅游区 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