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延村,探古韵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通济桥是思溪的一个重要景点,它座落在思溪村口泗水之上)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门面镌刻着由楷、行、草、隶、篆等字体的96个“寿”字,)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惜字炉)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诺大的一面墙壁上端,洞开着几个极小的窗户)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正厅的长条案几上,无一例外地都摆有钟表、花瓶,取意为终生平安。) (一)去思溪、延村是大年三十。思溪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俞氏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几百年来,思溪村人历代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广西等地经商,主要从事木材、茶叶、盐业等商业活动。经商致富后,多携资归故里买田置房,创建了大批府第楼阁、祠堂碑坊。思溪村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所建,现存三十余幢。主要有敬序堂、“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百寿花厅、七叶衍祥、银库等。通济桥是思溪的一个重要景点,它座落在思溪村口泗水之上,建于明代,是一座两孔廊桥。“通济桥”和桥上的“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通济桥在思溪村头十分显眼的位置,旅游团队走到这里,导游必举着喇叭筒,指点着通济桥大讲一通,然后游客们纷纷像麻雀叽叽喳喳散落在桥头桥尾不停拍照,把个古桥弄得甚嚣尘上没有一点古意。倒是在泗水的上游,有座从字木桥,简简单单,虽然没有什么历史渊源,但静静地卧在那里,任一波绿水流过,桥边三两浣洗衣物的村妇,一条青石板路蜿蜒通向村里,让人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这是我们后来在村里拍照时发现的木桥。这座木桥的位置其实离通济桥不远,但由于是一段拐弯,挡住了视线,所以很多游人看不到它。有点像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美女。同在一条流水之上,一边是踏至纷来的热闹喧哗,一边是静静悄然的寂寞,木桥是否会感到一种失意,一种郁郁寡欢。我发在携程旅游网上的攻略游记中,特意点出它的位置,过后又隐隐担忧,如果大批的游客潮水般向它涌来,扰乱了一座桥心如处子般的宁静,它会喜欢吗。那种喧闹华丽的生活是它所想要的吗。人都不甘寂寞,这既是人的精华,也是人的软肋,桥也像人一样吗。拍了一张很好看的木桥风景,在皮特过生日的那天,就把这张木桥的图片用photoshop为他制作了一个生日卡片。我把皮特放在窄窄的从字木桥上,这让一位只熟悉剑桥的英国绅士大为新奇,看到自己站在中国江南乡村的木桥上,皮特惊呼,我不会从那窄窄桥上掉到水里吧。思溪、延村是婺源很有代表性的明清商宅群。看明清商宅很有意思,思溪的“振源堂”、“承裕堂”等商宅,在内部建筑上与普通的民宅不同的是,房屋墙体在临街的那一面不是像平常的民居用泥砖,而是要么厚厚的青石板作为墙体,小偷凿不开;要么就用木板在屋里沿墙体再立一道护墙,为的是小偷在砸墙的时候声音会传出来。人没有钱的时候,为赚钱所累,有了钱,却又为钱所累。真不知道人的快乐在哪里。思溪最精美的建筑是乾隆年间建成的“俞氏客馆”,在馆内,我们看到12面隔扇门上所刻的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更让人称绝的是门面镌刻着由楷、行、草、隶、篆等字体的96个“寿”字,组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百寿图”,堪称是木雕艺术中的极品。思溪的小姐楼是一栋保存比较完好的古木建筑。小姐楼建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深宅后花园里。在花园的天井里抬头仰望,绣楼犹在,佳人难寻。寂寂的美人靠落满了像美人一样无情老去的时光。楼下天井的墙壁上,有一凿成葫芦形状的小壁炉,上面书有:敬惜字纸。导游说这是惜字炉。婺源是一个崇尚文化之乡。人们对写过字的纸张,也是充满了敬意,从不敢随便扔掉,而是把它们放在这个壁炉里烧化。端着相机走到惜字炉前拍照。看着取景器里已是痕迹斑驳的惜字炉,想,导游只知道当年这宅子的主人不肯将写过字的纸张亵渎,小心翼翼地烧掉,但他哪里又知道住在这绣楼上的小姐,又将多少思春的幽怨文字付诸这惜字炉。小姐楼是一个令人想入非非的所在,谁能说这绣楼上住的佳人,该不是又一个杜丽娘。在我们这个已经没有情书的时代,小姐楼里这小小的惜字炉,让我流连徘徊。中午在思溪吃饭的那家老板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郎仕女。心里直呼,惜哉,这样的芳名是应该住在那幢绣楼上的呀。婺源的乡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在思溪所到之处,粉壁黛瓦马头墙,黑白相间,简约素雅,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有着很强的韵律感,仿佛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画。曾看到有资料介绍说,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我们沿着小巷的青石板路穿行于粉壁黛瓦之中,从高耸的墙体抬头望去,就觉得诺大的一面墙壁上端,洞开着几个极小的窗户,让人感到极为不协调。原来,当年这里的许多人家都是男人经年外出经商,只留下女人守候在家。这样的透气孔般的小窗,就有了两种功能:一种显在的,防贼偷物;一种潜在的,防色偷人。看着这些畸形异样的窗口,思忖,有了如此的防范性措施,外出经商的男人们应该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异地他乡的酒肆勾栏里,唤红巾翠袖揾寂寞泪了。但是,那些女人们呢,她们在这日光走不进来、月光溜不出去的窗孔下,又是如何度过盼君归期未有期的遥遥无望的岁月?行走在幽深的小巷,湿漉漉的青石板上传来阵阵回音,我的脚步重合在历史的回音里。忍不住要抬头去张望高墙上黑黢黢的洞孔。在那些像历史的隧道一样深暗的洞孔后面,我的目光是否会穿透千年的岁月,与一张年轻的女性面孔相遇?那些泛着一江春水的眸子里,落满寂寞的尘埃,厚厚的,比她们身后精雕细刻的木梁上的岁月之尘还要沉重,面对着这样的目光,我能读懂些什么呢?这样的窗孔,是不会有红杏出墙的。我几乎忘了,这里还是理学家朱熹的故乡。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在离婺源县城不远的文公山,有当年朱熹手植的24株杉树,也是婺源的一个旅游景点,但我没有把它列入我的婺源之行计划里面。或许是我在骨子里,就不喜欢那些假惺惺的正人君子。离别思溪之际,伫立泗水溪畔回望粉壁黛瓦马头墙的村落,先前的诗意飘散了些许。在诗意与非诗意之间,一种沉甸甸的东西渗入了我的审美,抑或影响了我的审美。 (二)延村位于思溪3公里处,历史上以商贾闻名。延村,原名“延川”,开基于北宋元丰年间。村人冀望后代子孙像川溪流水绵延不断,于是取名“延川”。延村的建筑是从一口井开始,井代表着财源,然后引出人字型的两条路,主村就围绕着这两条路扩展。现有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最兴旺时全村有四座祠堂,一百余栋大宅,现仅剩56栋。在延村村口,一帮村里的小姑娘让我们请她们当导游。看来她们已经熟稔此道。里弄小巷,边走边聊,问,说说你们最喜欢的课文是哪一篇。小姑娘们想了想,一个说七仙女的故事。另有一个马上反驳道,我不喜欢,因为它不是我们周围中的。我知道她是想说它不是现实中的事情。虽然美好,但不真实,属于画饼充饥没有实用性。最后她们一致选中的是一篇描写美丽自然风光的课文。那些美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想来她们也一定不会太喜欢安徒生童话,她们已经抛弃了非现实里的幻像,开始学着用成人的心智过早地进入了真刀真枪的现实社会,幸耶?悲耶?跟着这些小姑娘在村里转悠,小姑娘们早已把解说词像背课文一样背得滚瓜烂熟,到一个景点来一段,眼睛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一个个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一会儿,就把我们打发完了。我们说该给多少钱啊?答,你们看着给呗,伍元、拾元都行。我们给了她们10元钱。想着一路上,她们激动地像网住一条大鱼一样高兴的表情,总是聚在一起小声嘀咕着并不时用眼角偷偷飞快地睇着我们。她们那副鬼头鬼脑的神态很有趣,不动声色地看着她们表演,甚至愿意让她们认为这是两个低智商的大傻瓜。这时,那些充满孩子气的小奸小坏,她们的快活,她们的喜悦,都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平日里,我们在人生的沙场上,那些所谓的大智慧,在上帝眼里,又该是怎样的呢,我们是上帝眼里的风景吗?小姑娘们走后,我们自己又细细地在村里游览一遍。延村与思溪都属于明清商宅建筑群。许多建筑都有共性,例如,民
关键字: 景点 泗水 窗户 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