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婺源
记不清几时起,听说婺源这个地方,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中国最美的乡村”的评述。虽说美丽是自己感知的,但无形中,此番描述还是增加了自己对其无限的向往。看到了很多婺源美景的照片,但那是摄影家们眼中的婺源,于是,亲身去感知,便成为心中一个小小的梦想。此番,终于成行,喜悦自不待言。三月的江南,正是莺飞草长,桃花靡丽的时节,加之连绵的淫雨,所谓烟雨江南,大抵也正是此种情形吧。车行数小时,经由南京、马鞍山、芜湖,于17日清晨抵达黄山。薄霭中的晨曦,黛色的群山,远方微露的一抹白;车在山间公路上盘旋,路旁溪流淙淙,间或传来几声鸟鸣,清幽而深邃。八时许,抵达婺源,目光所能及处,尽是油菜花的金黄,还有那粉墙黛瓦的老屋。不同于此前渐次出现的油菜花,这里却是一片片呈现在眼前的,由路旁向远处伸展。待车行至江岭,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扑面而来,仿若进入了金色的世界。一层层的梯田,沿着山势,逐级而上,田埂曲折蜿蜒,仿佛线条般入得画来,使那夺目的金黄不至于单调。拾级而上,至山顶极目眺望,远处群山环绕,村落的白壁点缀在翠绿之间。一阵风过,在金色的水面上,漾起层层的波,熏醉了那采花的蜂,也熏醉了看景的人。中午,至晓起,天色阴了下来,细雨随即而至。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来,这样一个淫雨霏霏的江南三月,于古朴的巷陌中,总该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子,款款走来,才应得这情、这景。三五人结伴,去品尝婺源的特色美食,吃几杯醇香的米酒,便也醉在梦中,不知归处了。还有那诱人的荷包红鲤鱼,绯色的红,看一眼就让人垂涎欲滴。下午时分,抵达李坑。整个村子被围成了一个大的景区,在村口收费,这多少让人感到些许沮丧。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村民大多临水而居,于群山中,偏此一隅,却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雨渐密了,泥土所特有的芬芳弥漫开去,远处粉墙黛瓦的老屋也模糊起来。清澈的溪水倒映着白壁、黑瓦,如果是晴好天气,一定还会有浣衣女美丽的身影。晚上在清华镇宿营,一行人大多选择了农家旅馆,这使得我们有了接触寻常人家的机会。古朴的院落和典型的徽派民居,房间很高,分为上下两层,天不好的时候光线极暗,光线透过大大的天井射进来,在强烈的光影对比里,一切都变得虚幻。我们一行十人在彩虹桥上扎营,炉头上煮着茶,喝酒聊天,不亦乐乎。夜听风声阵阵,流水潺潺,又是如何的一种诗意。彩虹桥,是每个到婺源的游客心向往之的去处,如长虹卧波,因为“亲水”更富有一种灵性的美。远看,你会忽然明白为何唐诗有云“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彩虹桥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140米的彩虹桥并不长,但亭略高于廊,且“六亭五廊”构成了长虹卧波式的水上建筑,颇有层次感,也让廊桥看起来更有气势。 18日晨,从溪漂流,因为电视剧《闪闪的红星》在此拍摄而成名。一条条竹筏向下游漂去,途中更有几处激流,水漫上筏面扑将而来,躲闪不及者多半湿透了衣服。岸边传来那熟悉的歌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让人平生出万丈的豪情。近中午时分,乘车返回,路经黄山市,游览了屯溪老街,还有那美味的臭桂鱼和松香排骨。至19日凌晨,方抵连,人虽困乏,但心情却因为这美丽的旅程,而美妙。生于婺源的宋代大儒朱熹曾用这样的文字描摹自己的家乡——“郁郁层峦夹岸青,春溪流水去无声”。我想,用他的另一段文字来结束我们的婺源之行当最为贴切——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
关键字: 中国 印象 摄影家 最美 记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