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轼”笔下的石钟山
记得在高中时就学习了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一来被他的探索精神所感染,二来被石头真的会发出钟一样的声音吧?带着这些疑问,登上了开往湖口县的公共汽车了(车费七点八元挺公道的)。由于孤身一人,而手中除了一张地图外,再也没有其他关于石钟山的信息,怎么办?身边不就是有导游吧?于是我与同坐的大哥闲聊起来,这不就打听了不少呢。大约二十分钟后,车到湖口县,一下车,那位大哥便带我上一县内公交车,我也不管多少,车票五角,当是天气很热,又快中午,忍着吧,有人带路,还急什么呢?但我还是问他到了吗?十五分钟之后,他说到了,下车,走不远处,便向上一看石钟山的门楼。我问大哥贵姓答曰”张“,便又问”你真好“,他说”我是教师,这是我的职业习惯“,多么朴素的一句话,让我至今仍然铭记在心,令我感动。握手告别,谢谢。买票(三十五左右),进山了。 下面一些有关简介,请看(有兴趣): 石钟山位于湖口县鄱阳湖出口处。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 在这里看到了苏轼大人的白玉雕像,也看到了那发出石钟般声音的石钟石,轻敲果有其音。沿着林间的小道蜿蜒而上,两边被树所荫护着,古树参天,幽极了。穿廊走亭,便可见一宗祠,周围是几棵上百年的香樟护着,走进,便感觉凉意习习,古色古香之味。走出,复前行,便来到一亭,名曰”清浊亭“,站在此亭上便可一清二楚地看到,远处,长江与鄱阳湖两水相汇之处,长江之水的浑浊与鄱阳湖之水的清,真可谓清浊分明,这是一道美丽的分界线。”正如亭上两柱写道“江湖分明,石钟千年”。在这晨望江湖之水,心旷神怡,一览无余,一叶扁舟正从远处驶来,落了了镜头,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定格。真美。在这里,据说可以看到三省:江西、安徽、湖北,也就是这里是三省交界与分界之处,可谓奇观。 在这里也略微领略了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风姿。 这就是我眼中的石钏山和江湖分界线。有兴趣来看一看那条线吧!
关键字: 大哥 怎么办 湖口县 石钟山记 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