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石钟山风景区
石钟山坐落在湖口县双钟镇,雄峙于长江之滨,鄱阳湖口,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形如半岛,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 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 钟鸣之声而得名。尤以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寻声探 源,并撰写闻名天下的《石钟山记》而相得益彰。 石钟山地势险要,陡峭峥嵘,因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 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 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登临山上,既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 近睹江湖清浊。如在月色之夜,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此山赏景。如唐代李勃, 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 郭沫若留诗《登湖口石钟山》于此。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 经历代兴废,现仍存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 亭、钟石、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同根树 等景点,但多为清代重建。v。全山分上下两部分,面南临湖的是上石钟山,靠北濒江的是下石钟山。两山总面积有十万平方米,海拔67.7米。山虽不高,但悬崖峻拔,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历史上这里发生过多次激战,如朱元璋与陈友谅之战,太平天国军曾在此重创曾国藩水师,李烈钧领导的二次革命在此高举义旗,百万雄师渡大江在江阴至湖口突破国民政府的长江防线。古往今来均为兵家必争之地。“非经大治铸不借梵宫鸣。石钟山,分为上石钟山和下石钟山。上石钟南踞,下石钟北盘。其形宛如一对硕大的风铃,扣置在鄱阳湖的出口处,三面临水,一面着陆,如同半岛,双峰独立,突兀峥嵘,扼湖锁江,气势不凡,山虽然不高,海拔61。7米,。“双钟总面积也仅为9万平方米,但“绝壁有岩皆起阁,归僧无路只乘舟,“凌空险峭千重出,插地玲珑百态生的独特风光,使它名声远振,传颂千古。 “石钟涛出鲸鱼鸣,石钟山那发自天籁的“钟声,长年累月,淙淙铮铮,水石皆鸣。时而清新,时而悠远,时而激越,时而苍闵,空空成韵味,这“钟声和涛声所构成的一幅有声有色的立体图景,音乐家也难以模拟,诗人墨客也无法描述,因此,终使这神曲般的主体图景成千古奥秘,吸引着历代有识有志之士前来探寻。 早在《水经》一书中,就有鄱阳湖出口处有一座石钟山的记载。缘何称石钟山,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以形定名,而文人则多以声定名,以声定名者,其论也不一,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说是“下临深潭,微风豉浪,水石相捕,响若洪钟;唐江州刺史李渤,在“山上忽遇双石,“扣而聆之,南声涵胡,北声清越,抑止响腾,因石质而发声;宋元丰七年(1084年),大文学家苏轼送长子苏迈到江西德兴县赴任,途经湖口,登临石钟山,他对上述两说十分怀疑,决定亲自去考察。于是在一个月明之夜,他带着儿子苏迈乘坐一叶小舟,出没在绝壁深潭之间,进行认真的实地勘察。他终于发现绝壁下,“多穴罅,水浪进出其间,澎湃冲击,有“镗鞯之声,他自认为他已解开这千年之谜,找到了石钟山“钟声的真正原因,故作《石钟山记》,批评郦道元考察过于简单,讥笑李渤立论过于因陋,但他哪里知道,却潜隐着荒谬的悲哀。明代罗洪先和清代彭雪琴二人,评述他是“过其门而未入其室,故而结果不确。罗、彭二人先后步其后尘,绕过石钟山转了数次,仔细探寻,发现苏轼当时也受了大自然的捉弄,他“六月访山,适逢水涨,未见全 ,而罗、彭二人则在冬春江水下落时,踏山觅综,才找到“钟声的真正原因。“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至此,石钟山的天籁之声,这支“神曲终于找到“源头。但不管怎么样说,每次“把酒问青天,都是对科学殿堂的叩击,都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的思辨之光,是值得称道的。。 “水文黄赤界,峰影有无间;“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都赞颂了石钟山的色奇。石钟山处在湖江分界处,它的两侧,一侧是鄱湖,其水色深绿一侧是长江,其水色深黄。而山体本身苍翠夹在这一绿黄的中间,形成“诸色并陈,各领风流的气势。再加上山体上的建筑体,呈现给人们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在月夜,这里色彩变化另有一番情趣。每逢风轻月江的夜晚,微风摧起轻浅的濑波涡洲,月光和山上的灯光投射到水面上,弯弯曲曲,幽幽丽丽,闪闪烁烁,随着水面“漂流,随着波纹抖颤,像是一幅幅缓缓流动的风景画,征兆着丹青高手的无限灵想与幻感,给人以极度大的慰籍。 沿着茂林垂荫,修竹掩映的石级小道,迂回曲折,穿亭过榭,登上山顶,沿途可见苏轼夜泊处、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清咸丰皇帝批谕兴建的照忠祠,清军水晌将领彭玉雇人为其母超度的“报恩慈林,彭玉麟起居何处的浣香别墅和梅花厅,还有园林建筑古雅奇特,颁缜密,依山就势,点缀于山腰山顶,形成多层次园林美景,这些风格各异的景点之间,明暗相映,高低不同,藏露结合,虚实相间,使人往往在山穷路尽之时,又另辟蹊径,别有洞天,令人回味无穷。 山上石刻玲琅小巧玲珑满目,虽经世世代代风霜侵蚀,战乱破坏,至今保存完好的石刻仍有近200幅,唐魏征的“清翁方纲;宋王安石的“古仙洞rsquo;明常遇春的“记怀天地等都是石质翰墨中的珍品, 在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清浊分明,水分两色。远眺匡庐云遮雾障,夜游双钟月涌江流。石钟山是古代从长江进出南昌必经水路,商旅游宦多系舟于此,骚人墨客题咏甚多。明代诗人王英形容石钟山的形胜是“五老云中出,九江天际来。惊涛撼岩石,万壑鼓风雷。 石钟山是儒家的圣地,又是兵家的要塞。被称为江湖锁钥的石钟山,自三国至新中国成立 ,均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自石钟山发兵进击赤壁,大破敌军80万;元未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出没于此山之间;清代曾国藩湘军水师与太平军在湖口麈战十载,先后都以石钟山为营垒,进取攻守;民国初李烈钧“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其司令部就设在石钟山上,石钟山屡受战火硝烟洗礼,虽然留下了创伤,但也流传许多可颂扬的英雄事迹。 大自然造就了石钟山形的奇特,声的奥妙,色的绚丽,在天地间增添了一块潇潇洒洒令人销魂的福地。尤其是它的“钟声,让人惊奇,这“钟声的境界,在于一个“空字。这“空声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悠远峻冷,天地震惊。这声音带着铁质,带着峻冷,经过历史的打磨,竟变成一部活的历史,让品鉴。
关键字: 出口处 大自然 总面积 曾国藩 石钟山 鄱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