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湖啊,我心中的英雄湖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夕阳西下)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春江水暖鸭先知)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天泉湖)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天泉湖)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天泉湖)朋友,您一定到过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吧?您也一定体验过,在美丽的天泉湖上悠悠泛舟的乐趣吧?可您知道,风景秀丽的天泉湖畔曾经撒下过先烈们的热血吗?“天泉湖”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曾与一位英雄的名字——梁化农,紧紧相连了40多个春秋吗?天泉湖,原名“化农水库”,它是1958年由政府调集1万多名干群,在革命烈士梁化农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修筑而成。中共盱眙县委、盱眙县人民政府为了永远纪念梁化农烈士,于1958年冬,将这座位于古城西北的大水库命名为“化农水库”。虽然49年前开挖水库的现场永远无法再现,但可以想象,当时广大干群夜以继日、手挖肩扛的场景是何等的壮观!他们仅仅依靠“稀饭加扁担”,完成了规模如此宏大的水利工程,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现在看来,开挖大水库,不愧是一次“英雄壮举”!因为,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这次壮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天泉湖”!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化农水库”这个名字在盱眙早已家喻户晓。直到前些年,由于开发铁山寺、大力发展盱眙旅游需要,才将“化农水库”更名为“天泉湖”。可刚开始,仍有不少老百姓称之为“化农水库”。因为,英雄的名字早已在人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英雄的故事早已给人们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今天,我想告诉大家一个遥远而真实的、关于梁化农烈士的故事,一个在我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的故事——那是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了全面内战。八月一日,国民党军队进攻盱眙,我党、政、军机关撤至淮北。当时,已担任盱眙县民兵总队政委以及中共盱眙县委委员的梁化农同志奉命留下,率领地方武装坚持斗争。他们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弄得敌人防不胜防,惊恐万状。所以,国民党反动派对梁化农恨之入骨,并发誓:要活捉梁化农,并要吃梁化农的心肝! 由于敌人的“围剿”越来越残酷,斗争也越来越艰苦,梁化农与朱云谦、保晴等同志失去了联系。一天,他在一个村庄,与躲藏在那儿的爱人关绍瑜及两个年幼的儿子邂逅相遇。 由于形势紧张,夫妻二人只作了简短的谈话,他对爱人说:“你一定要照顾好我们的两个孩子。此地的还乡团能认识你,你要化装成老奶奶,带孩子到亲戚家去躲一阵子,或者回到来安县的娘家去躲躲。”接着,他又轻轻抱起不满三岁的玉枢和刚满八个月的玉柱,深情而坚定地说:“在五个月内,可能没有机会去看望你们。我们在山里打游击,即使今后遭不测,我也决不会投敌!” 这,是梁化农同志在和亲人告别时的最后几句话,也是他最后一次向山区人民作出的庄严宣誓。 之后,梁化农在带领几十人的部队向龙山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军队冲散,他只好率领部分同志来到一座名叫“十家牌”的山上,但敌人已经包围了这座山头。梁化农率领部下英勇反击。子弹打光了,粮食吃完了。最后,身边的几个同志也被打散,只剩下梁化农独自一人…… 这时的梁化农虽然单身只影,但仍然坚持斗争。他隐蔽在秫秸丛中,开始过着“野人”似的生活。他吃的是生玉米棒子,喝的是河湾里的冷水。不久,他被一个姓陈的农民发现,这个农民早在抗战时期就认识了梁化农,他主动给梁化农送饭送水,并通报附近的敌情。然而,随着形势越来越紧张,也就是这个姓陈的农民,怕牵连身家性命,很快就变了心,让他的养子向敌人告了密。 一九四六年九月七日,天刚蒙蒙亮,敌人就扛着机关枪上山,把梁化农包围了。他们一边放乱枪,一边狂喊:“梁化农,你跑不掉了,快出来投降吧!你在共产党那边当官,到我们这边也给官当,给你每月300元!” 面对敌人的威逼与利诱,已经浑身浮肿,被恶性疟疾折磨得十分虚弱的梁化农变得更加坚强,准备接受血与火的最后考验。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只有两颗子弹了。他决定:两颗子弹,一颗送给敌人,一颗留给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当俘虏!梁化农主意已定,使出全身力气,从秫秸丛中跳了出来,他大吼一声,一枪打倒了一个敌人,随即将枪口对准自己…… 梁化农牺牲后,残暴的敌人用绳子扣在他的两只脚脖子上,拖到集镇的一棵大白果树下,并惨无人道地开膛剖腹,挖出心肝,砍下头颅。梁化农的心肝真的被敌人用油爆炒后吃掉了。第二天下午,敌人又将梁化农的头颅高悬在古城闹市口的一棵洋槐树上“示众”。面对这些目不忍睹的惨状,乡亲们暗暗流泪,有的失声痛哭。看着亲人的头颅高悬“示众”,梁化农的姐夫王正方心如刀绞。他在第三天夜晚,摸到古城北大街,找到了梁化农的生前好友并结拜兄弟颜廷坤(作者的爷爷)。是夜,他俩冒着杀头的风险,摸到了现场。颜廷坤轻轻地越过围墙,悄悄爬上高高的洋槐树,将头颅解了下来。然后,他们迅速地用梁化农教书时穿过的蓝色洋布大褂,把头包裹起来,放进一只美孚牌煤油桶里,秘密埋葬在古城小学后面的一块空地里。至于梁化农遗体的其他部分,一直没有找到。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三日,盱眙解放了。古城区委将烈士的头颅配上特制的木头身躯,重新安葬,并举行了千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一九七七年清明节前,中共盱眙县委将梁化农同志的灵棺迁至盱眙县城的烈士陵园。 一九八一年六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说:“梁化农是我党第一批发展的秘密党员,他是能干的地方干部,也是站在斗争最前面,敢于和顽固地主作斗争的一个好党员。” “淮南北撤夜漫漫,独展红旗战敌顽,游击艰辛心似铁,成仁不怕卧长山。 腥风血雨暗淮南,壮士捐躯血未寒,垂吊忠魂堪学习,化农水库泪难干。” (这是梁化农烈士的老师、参加北撤老干部项元鼎同志一九八三年从沪来盱时为梁化农写的悼念诗。) 如今,梁化农同志离开我们整整61年了。60多年前,如果没有梁化农等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哪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和谐与安宁?而60年后的今天,我们省、市、县三级政府决定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开发旅游,这不能不说是一项英明的决策!为响应政府大力开发旅游的号召,把英雄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十年来,梁化农烈士的家乡铁山寺人,在这片热土上默默地奋斗着。也许是英雄家乡出“英雄”吧,铁山寺人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连一张象样的床铺都没有的情况下,克服道路不通、通信不畅等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喜悦的泪水、甚至殷红的血水一点一点地描绘出了铁山寺的美丽。而他们自己呢,为了铁山寺的美丽,晒黑了皮肤,熬红了眼睛,两鬓还悄悄地爬上了白发。是他们,为开发和建设铁山寺,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和最美好的年华!值得骄傲的是,铁山寺人的汗水没有白流。如今,铁山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外国人最想去的地方之一。毋庸质疑,如果没有铁山寺人的奋力拼搏和艰苦创业,就没有今天铁山寺的美丽,天泉湖的妩媚。可以说,铁山寺人在和平年代里,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今天,创造出了“英雄业绩”!如果梁化农烈士在天有灵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的家乡变得如此美丽而感到欣慰和自豪!而作为铁山寺的后来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努力工作、奋力拼搏,因为县委、县政府已经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把我县打造成苏北旅游第一县。我想,这个重任应该由我们这一代人来完成。继续开发铁山寺,大力发展盱眙乃至淮安旅游,任重而道远!每当我漫步在天泉湖畔时,我的眼前
关键字: 先知 公园 春秋 森林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