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记忆!
99年,我到上海、苏州两地公干。之前因于网上看过周庄的介绍,在上海办完事后,我向同行的两位同事建议到周庄一游。因周庄正好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同事欣然赞同前往。我们没找旅行社,而是选择了自助游的方式,一路上趣事多多,现在想起来还忍俊不禁。回家后,一直想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但平时疏懒惯了,不知不觉许多年过去了,迟迟未动笔。最近有了点闲心,窜到qq论谈上逛了逛。看到每天层出不穷的作品不断涌现,在佩服这些辛勤劳作的小蜜蜂之余,也勾起了我练笔的欲望。五、六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对于一个人的记忆来说,却是有点久远了。提起笔才发现有些细节已谈望,但那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奇特的感受却逐渐地又拉近了。(一)上海长途车站有直达周庄的汽车,车程两小时左右,我们买的是下午3:15的车票。在上海上车时人满满的,一路上陆续有人下车,到了周庄新站后,车上就只剩下五个人了。另两个人与我们互不相识,看去像是一对新婚夫妇。时值五月下旬,那年的夏天来的似乎有点早,身上穿着短袖t恤还感觉闷闷的。汽车还没到车站,司机就要我们下车,“来旅游的人都在这里下车。”司机操着一口生硬的普通话对我们说。一下车,十几个黄包车司傅突然从天而降,大呼小叫将我们五个人围个水泄不通,拖的拖行李,拽的拽衣服,拉的拉手,看架式不把我们撕成碎片不会罢手。我心里叫苦不迭,眼看手中的拖箱很快就要脱手了。好在同事小鲁人高马大,眼尖手快,一把抢过我手中的拖箱,左右开弓把手中的行李呼呼地抡起,迅速杀出一条血路。我们几个跟在他后面使出吃奶的劲冲出重围。逃窜中也顾不得择路,狼狈地冲进了一家最近离我们最近的酒店。有一个师傅追进来,被保安拦住了。我们进入的是一家三星级酒店,叫“周庄大酒店”,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是当时周庄最好的酒店之一。我们在柜台前向服务小姐询问了标准间的价格:320元/天。“可以打7折”柜台服务员一脸灿烂的微笑望着我们。“这种淡季折扣太小了”我的头摇的像拨浪鼓。柜台小姐将头转向柜台外一穿红夹克的小伙了,红夹克靠了过来:“我是客房部的经理,这样吧,给你们打个五折。”我还是摇头。红夹克有点急了:“你想打几折?”我不紧不慢地伸出三个指头“三折。”“这种折扣我们没打过。”红夹克连连摇头。“那就算了,我们去找别处。”我们转身要走,那对新婚夫妇紧紧跟着我们。外面的一个黄包车师傅还没走,隔着大玻璃看见我们想出来,不顾一切跑了进来:“住到里边去吧,又便宜,还不要买门票。”红夹克厉声斥责车夫出去,保安迅速跑进来,将车夫连拖带拉拽到门外。两人在门外大打出手,外面有两个车夫上来帮忙。红夹克见了亲自跑出去助战,他十分勇猛,车夫三下两下败下阵来逃之夭夭。我们几个看了这架式目瞪口呆。却见红夹克带着胜利者的微笑,一边走进来一边整理制服,口中还念念有词:“想跟我打,也不问问我什么出身?”边上跑出来看热闹的服务小姐道:“我们经理当过武警。”同事老谢连忙附合:“果然身手不凡,身手不凡。”红夹克有点飘飘然,意然快然地道:“今天我还就是不让他们这些人抢了这桩生意,好吧,三折就三折”。我们很快办完入住手续,柜台小姐热心地告诉我们:“晚六点半钟之后和早七点以前古镇不要门票。”我们又询问了一些周庄的情之后,看看时间已是六点多,便商定立即上楼,收拾好行李,然后进镇,晚上在镇上吃晚饭。一直跟随我们的那对新婚夫妇表示要和我们一道走。(二)周庄大酒店客房的设施相当不错,够得上准三星级。我放好行李,倒了杯茶,还没来得及喝,同事已在门外敲门。四个人齐刷刷地站在门外,急不可待。我迅速换了鞋子出门。下楼时,新婚夫妇还在想着刚才的事:“真没想可以住到这么便宜的酒店。”老谢问:“你们从那来?”“北京。”想想北京酒店里服务员那种“黄帝女儿不愁嫁”的派头,心里不禁冷笑。“南方人做生意确实比北方人灵活性大一些。”出了酒店大门,立即有黄包车迎过来,这回不象才来时那么一窝蜂乱拽了。我们要了三辆车,谈好价格到古镇大门口:5元/车。我独自座了一辆车。黄包车师傅将小车拉得飞快。跑了约半分针的样子,师傅搭讪道:“你们为什么不住在镇上?一般自已玩的游客都住在镇上。”“镇上的住房标准是多少?”我问。“30-40元。”“真便宜。卫生条件怎么样?”“不错的,等下你们可以去看看……你们打算住几天?”“明天就走。”“那就算了。”“早些认识你就好了。”我有点遗憾。师傅憨厚地笑了笑:“你们几个刚到时我想拉你们,你们都不愿意。”我吃惊道:“那些人中有你吗?”师傅又憨憨地笑。我想起刚下车时哪种混乱的局势不禁也笑起来,“你们太热情了,初来乍到的人都会被吓着的。”师傅叹了口气“你们都住下了,我也没必要瞒你,我们介绍一个人在镇上住,可得10元钱的回扣。”“怪不得。”我心里说。说话间,眼前突然开阔起来,前面看见一座大桥,车夫告诉我“那是周庄大桥”。正是黄昏时分,不远处一大片白晃晃的水泽,隐约可见三两艘小船在水中摇曳,还未进古镇,水乡的气息已扑面而来。周庄大桥是一座拱桥,坡度较大,上坡时师傅是推上去的,十分费力,下坡时顺风顺水说不出的惬意。下了周庄大桥,两边是一长溜新建的仿古建筑,一转弯周庄古镇的大门高高地耸立在眼前,下了车,走进大门果然毫无阻拦。两边还是一长溜的商业门面,正在嘀咕:古镇还有多远?全福塔,古楼牌已赫然在目,古镇的风貌象一幅慢慢展开的长轴画渐渐地、清晰地在我们的眼中伸展。走到全福路的尽头古镇风貌尽现,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旅行者在他乡。此时,街上的商业店铺大多已关门,游客寥寥。一个40来岁的妇女拦住我们,问我们要不要导游,被我们婉拒。小镇不大,街道蜿蜒纵横。我们顺着河道慢慢前行,见桥过桥,见巷钻巷,左右穿梭,一直走到街道两旁路灯亮起,一个个才感到肚子咕噜咕噜响声大做。在福洪街,我们找了家古色古香的饭店进去,小店不大,临河,很干净。店主向我们推荐了几个菜,其中有一个菜叫万山膀蹄印象颇深,据说是大富豪沈万山家里待客用的,味道的确不错。菜一样样上来,喝了几口啤酒,几个人天南海北地聊起来。我座在临河靠窗的位置,突听见有摇橹的声音,透过精致的雕花木窗探头一看,有一条船泊在窗外,天很黑,看不清是什么船,便问船工:“载人吗?”船工答了声腔,方言很重,没听清,店主忙解释:“这是接马桶的船。”我怔了一下,却见小鲁和新婚夫妇暗自偷笑,老谢不紧不慢地在旁边说了句话:“此船拒绝载人。”新娘“扑哧”一声,一口饭喷了出来,其它人全绷不住,跟着笑得前仰后合,新郎官边笑边叫“经典。”我也尴尴尬尬跟着笑起来。这顿吃到很晚,后来,进来一对卖唱的。我们没点歌,但他们仍然在边上唱起来,歌唱得不是很好,但让人感觉有点凄凉。大家安静下来,默默地听着歌,此情此景,不禁让人产生时空错乱的感觉。我们最终还是付了听歌钱。从饭店出来,街上空荡荡的,几盏昏暗的灯象鬼火一样闪着。不知是由于灯光摇曳,还是确实喝得有点多了,总感觉地上的人影摇摇晃晃的,拖得老长老长。四周静极了,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脚步声在街道中绵绵不绝地回响。我们就象是游荡在另一个世界的鬼魂一样,漫无目地的随意行走。来到富安桥,几个人似有默契都停下来,各自在桥墩上找到位置座下。古镇的夜晚安静得出奇,河道两旁的旧式建筑低矮、绵长,伴着一排排红色的灯笼映在水中,影影绰绰。一轮皎洁的明月静静的浮在中间,令人心生“不知天上宫厥,今昔是何年”的感叹。一阵细风顺着南北市河轻柔地吹过来,吹散了白昼的暑气,在河面泛起细细的涟漪。“这种感觉太好了”新娘发出轻轻叹息。我在心里默默地回应新娘的感叹。多年来,习惯了城市的喧嚣,想想明天不要上班,不要安排工作计划,此刻还可享受如此宁静而奇异的夜晚,一种久违了的松懈和惬意袭满身心。(三)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我们在六点半之前又窜进了小镇。白天的小镇与昨夜的小镇又是一番不同的感受,昨夜可能是由于人太少,让人觉得宁静中带点诡异。白天的小镇却在悠闲中让人牵出丝丝怀旧的温馨。此时大多数门面已打开,在万山门市部附近有不少店面在买万山膀碲,价格不高每个15元,我们各自都买了几个带回家。我们先去了全福寺,全福寺最早建于建于宋元年,现在的建筑据说是1995年重建的,是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全福寺与小镇上的老式建筑相比,缺少一点厚度,但因位于小镇的南头,十分僻静,加之设计精巧,空间也是全镇最大的,感觉还是十分不错的。从全福寺出来,我们走到小镇最南端从报恩桥开始,一座座数桥、过桥。周庄四面环水,街道之间完全靠桥联系,十三座桥分布在周庄的大街小巷,桥也是周庄最有特色的建筑了。印象最深的是双桥,双桥是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纵横相接,取一步双桥的意思。双桥建于明代,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有点象古时的钥匙,过去也称钥匙桥。双桥真正出名,应该归于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的一幅油画《故乡的回忆》,这幅画在1985年被印上了联合国的首日封,让世人领略了周庄的秀美风光。现在到周庄的人们大多不知世德桥和永安桥,而只知双桥,提起周庄便能联想起双桥。我们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将镇中的十三座桥一个个全部过完,间或看了几个昨夜没走过的小巷,其中可寻到几幢明清时期的民居。此时,镇上的旅游服务项目已开张营业。我们租了条小船游河。船主的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中年妇女,她的穿着有点象电影“祥林嫂”中的装扮。小船缓慢地在窄窄的河道上前行,两旁的风景向电影镜头一样徐徐延伸。太阳慢慢爬上头顶,小船静静地穿越小桥划入一片片树荫,岸边三三两两的游人时走时停,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而悠闲。远处一条游船的船主在唱着歌,小鲁便问我们的船主:会不会唱歌?船主二话没说亮开嗓了就唱了起来。船主唱了一首又一首,真正是船在水中游,歌在船上漂,一种浓浓的水乡情怀在心中一点点凝聚。上了岸,游客渐渐多起来。我们商量了一下,取消了原定的几个还没看的景点。提前离开了小镇。走到进镇的大门前,一拨拨旅游团潮水一般向镇上涌来。看着守门人手中拿着厚厚的门票,一个个仔细地点着人头,小鲁忍不住大声叫“爽”。我们搭上上午十点半的长途车离开周庄去苏州。巧的是,我们头天在周庄下车的时候车上是五名乘客,离开上车时还是五名乘客。但另两位已不是北京的新婚夫妇,而是一对苏州的中年夫妇。中年夫妇一上车便大呼:“上当”。我们不明就里,问他们怎么回事,那女的说道:“我们从小就是在这种地方长大的,我们小时候住的地方比这里好多了。”我奇怪地问:“那你们还来干什么?”那妇女怔住了,男的接口道:“还不是看了宣传,上面说这里怎么怎么好,来了一看,还不是这么回事。”我会意地笑了,对于一个从小在这种水乡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司空见惯,可能确实毫无新鲜感。司机一旁笑着说:“你们来的时间还算好,今年五一节中的几天,镇上人多得无法迈步,镇外的汽车排了几里地,走的时候一个个怨声载道,除了人头什么也没看见。据说最多的一天镇上挤了五万人,都是看了宣传来的。”我听了司机这番话,心中暗自庆幸,以后的五一节我不再安排去旅游热点。多年过去了,我后来还有几次去周庄或附近另外几处水乡游玩的机会,但是都放弃了。不去周庄,是怕打破周庄在我的心中宁静、详和的印象。不去其它水乡,是怕见多了,会象那对苏州夫妇一样,因司空见惯而留下遗憾。周庄是记忆中远去而美丽的记忆。
关键字: 上海 周庄 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