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被遗忘的古道集市
丽江已经太热闹了,象个大超市,而大理简直就是农贸市场,当我从大理的叫卖声中一路逃窜来到沙溪,一下子被这里的静给镇住了。 街上不是没人,而是他们都很安静地走在自已的生活轨道上,丝毫没有因为这千年古镇被列入101个世界濒危建筑保护名录而有丝毫的改变。 镇上不是没有游客,而是屈指可数的游客还不足以让当地人萌生卖点什么的欲望。 也不是没有客栈,而是唯一的一家“古道客栈”连个招牌都没挂;那天,我这个唯一的游客找了半天没找着,问了第三次路才发现自已就站在那客栈的门口,而我问的那个人就是客栈老板的儿子。 我说为什么不挂个招牌呢,他说是打算要弄个匾额的,看起来他们并不着急做这种事,不象我们城里的商家,还没开业就将广告到处轰炸。 如果你以为这里的人没有经商的传统那就错了,如果以为这里一直这么安静地沉睡于深山之中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座千年古镇曾经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贸易集散地,又是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活动中心。 唐代以后,其西部一山之隔的弥沙发掘了盐井,至明朝前后,附近又有三口盐井先后开采,沙溪是离四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因此成为古道上的盐都。 寺登四方街是古镇的中心,原名“南塘”,因位于兴教寺旁,又呈四方形故称寺登四方街。寺,指兴教寺;登,是白族语“地方”的意思。 四方街以前隔三天就有一个街市。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市前一天下午就开始,通宵达旦,持续两天。 街市当天天一亮,各地马帮、客商先到兴教寺参拜,然后将带来的货物在街上叫卖,本地人也将当地的特产摆上大街,热闹的古街,精彩的戏台,香火旺盛的寺庙,便是古镇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 在沙溪活动的主要有四类马帮。 藏族马帮的歌声最动听。 回族马帮最会做生意。 当地白族马帮以驮运滇西的盐为主,回程带些外地的货物。还有一些临时组合的马帮,各驮各的货,其实就是单个小商贩在路上的临时组合,当地人称之为乌托帮。 我这次独步云南一个来月,路上多次与驴友临时组合,用驴的行话说就是路上捡人,少时两三人,最多时十六人,很象乌托帮。 藏族马帮一般都在黑惠江边或四方街上搭帐蓬过夜,当地白族马帮各自回家住宿,真正住在寺登四方街公店的是回族马帮和乌托帮。 沙溪沿街房屋一般为前铺后马店。沙溪的马店不叫客栈,叫公店。店掌柜只提供马料、住宿、柴,再用几块小石头搭个简易灶台,马帮要自已做饭做菜,他们叫“开光”。 一家公店能接待三十人,容纳六十匹马,镇上马店大约百十家,可以想见当年的盛况。 沙溪白族能歌善舞,而且传统节日众多,在马帮里流传这样一句话,“惠水美,沙溪妹子更美”,寺登四方街是马帮心中的“温柔之乡”。不少人因迷上了古镇上的姑娘而在此安家落户。据说欧阳一家的祖先就是来自中原的商人,因在沙溪找了媳妇而定居下来的,到欧阳鉴光一代成了沙溪坝上最富有的马锅头,并在镇上盖起一座豪宅。 我这次进入白族地区看到的最漂亮的白族姑娘就在沙溪,她就姓欧阳。马锅头就是马帮的头目,他们是沙溪最富的商人,在沙溪坝子上建起的住宅相当豪华,至今完整保留下来的有30多家。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家巷和赵家,三家巷里有欧阳、陈、杨三家连在一起却又各自独自的三家豪宅,赵家就是现在的古道客栈。 随着滇藏公路的开通,往日茶马古道日渐冷落,繁华一时的沙溪也渐渐变成一个普通的农村集镇,慢慢的被人遗忘。 古镇很小,如果只是到此一游的话,两个小时足矣。但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是住个三五天,逛逛老街,参观古宅,去欧阳大院找老人聊聊天。 古镇周围也有很多好地方,比如石宝山。 我是春节前来到这里的,客栈老板还建议我过了年再走,春节期间这里的民俗活动也不少,留下来过年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想去怒江看正月初二傈僳族的澡堂会,只在沙溪住了一夜就匆匆离去。 也许哪一年,我真的会在那个安静的古镇过个春节。
关键字: 农贸市场 叫卖声 大理 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