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北固山
对镇江的认识始于儿时,听刘兰芳所讲评书《岳飞传》中有梁红玉击鼓助夫大败金兵于黄天荡一节,那时对女中豪杰梁红玉充满尊敬之意,对韩世忠能选择风尘女子为妻充满敬佩之情,同时也对镇江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忆江南,最忆是镇江;忆是镇江,最忆北固山。暮色深秋,独立北固山上,放眼北眺,浩浩长江带着千载的兴衰与荣辱奔腾而来,呼啸的江风卷起万顷碧波千堆白雪的同时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此间过往的一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心情再次沉醉于北固山的空气之中,思绪溯空飞扬,迷茫中一位老者蹒跚而来,随风吟唱的悲歌在北固山的上空飘散开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稼轩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移知镇江(即京口)。此词便是老人登临镇江北固亭时有感而发。上片写词人楼上放眼,见神州沉陆,不知何处,只见不尽长江滚滚东流,不由激起诗人对千古兴亡的感怀与慨叹;下片借北固亭抒怀,诗人高度称赞孙权年少雄武,称霸东南,正是为表达对收复失地的信心与期盼。两年以后即开禧元年,六十六岁的辛弃疾被任命为镇江知府。此时正值韩太师筹划出兵北伐。辛弃疾对此事,一方面予以积极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意识到韩太师冒昧行事,很难有所作为。诗人再次登临京口北固亭,面对雄伟江山,追怀曾在此处累破北兵的历史英雄孙权和刘裕,想到了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的轻率北伐,然后转到自己南归后的不堪回首的往事,最后以廉颇自比,表明年虽衰老,但报效国家的胸心犹在。万千感慨随风入胸,词人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历史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兴亡之事是特定的时代与历史造成的。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辛弃疾也只能独立北固山上对风慨叹“何处望神州”,也只能向天长问“天下英雄谁敌手”,也只能无奈地长啸“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固执的老人无情的岁月黑暗的历史交织成一幅悲情的画卷伴随着历史的长风尽情地舒展于北固山的天地之间。美丽的山川也因此浓墨重彩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曾几何时,一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少年侠客,被历史的风霜染尽华发,只能对空无奈地慨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代“醉里挑灯看剑”大侠最终只落得“却将万字平戎策,还得东家种树书”的沧凉结局,令人悲愤。美丽的镇江因此留下了凝重的历史痕迹,令今人游览北固山之时也难得轻松。独立北固山上,眼前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凭栏远眺,风拂起他满头的衰发在时空间尽情挥洒,凝重的表情似乎在向风物抑或今人昭示着什么… ...
关键字: 北固山 好奇 岳飞传 忆江南 梁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