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京的岁月之中山陵
这是我去得次数最多的一个景点,可是里面实在太大,每次我都绕不清路。整个中山陵景区的风景都非常好,也不知当初是经哪位风水先生的指点选中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让每一个进入其中的人都觉此处集天地之精华,聚人间之灵秀。 主景点当然是中山先生的钟型陵墓。有说是中山先生的衣冠冢,也有说是空坟。事实是无从考证的,不过反正游人关心的只是陵墓的设计构造和先人的知名度,至于实际埋葬的是名人的哪一部分已经不是太重要了。 从中山门到中山陵的陵墓大道大约长三公里,不管是坐车还是步行通过,一定会被道路的深邃和美丽所震撼。很想花很多笔墨去描写,又觉得不足以形容其万一,作罢作罢。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花岗石牌坊,有三个门洞,中门的门楣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大字,牌坊的风格很别致,有种中西合壁的感觉。穿过牌坊和长长的石阶就是陵门了,也分三个拱门,中门的门楣上有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陵门后是碑亭,没有先生的生平,仅有潭延闿先生手书的落葬时间,大概是觉得寥寥数十字不足以概括先生的丰功伟绩吧。 好象两年前有一个*大的研究生自尽于此,这自尽的地点曾经引起众说纷纭。据说当年蒋介石曾想要在死后安葬于此的,因为他说他不能埋得比中山先生高,不过最终他还是回归了故乡。 墓室位于钟型的顶部,游人需要爬很多级台阶上去。我最喜欢坐在碑亭的背面,让目光沿着石阶望着高高在上的祭堂,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台阶其实是整座陵墓设计得最为巧妙的环节之一:当站在碑亭往上看时,如果你选中了一个合适的角度,可以看到所有台阶与地面垂直的那一面,而完全看不到与地面平行的那一面。而当你爬到祭堂选一个合适的角度往下看,则可以看到所有台阶与地面平行的那一面,却完全看不到与地面垂直的那一面。也就是说,仿佛看到的是一片平地,而且,每一级台阶都是可以看到的,很神奇!这是一位学建筑的朋友告诉我的,她说每一个学建筑的人都会想要来看一下中山陵,因为它的设计,因为它的理念。 祭堂的顶端盖着蓝色的琉璃瓦,也是有三扇门,门头书有“民族 民权 民生”,祭堂的正中是一尊大理石的雕像,先生穿着长袍,端坐着,目视前方。头顶是瓷砖拼凑的青天白日旗,四周墙上刻着一段历史的变迁。进入墓室,中央是一个圆形的大理石圹,墓圹正中的石棺上是一具用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卧像,穿中山装。这也是有讲究的,游人要从祭堂进到墓室,意示着中国是从长袍马褂进入中山装时代的。 每次在墓室的时候,我总会望着先生的卧像出神,这大概是唯一一个被共产党和国民党所共同景仰并且受国际友人尊敬的中国人了。我总是在想,他要怀着怎样的抱负,他要做到什么样子才能将国共两党的手牵起来啊?不过有一次,是一只老鼠打断了我的思维,应该说,这只普通的小老鼠在一刹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因为它爬到了先生的雕像上,在游人越来越大的讨论声中倏的不见了。听见有人很小声的议论:“这不是汉白玉的吗?怎么会有老鼠洞?”还有人小声的发表对管理的不满。 墓室的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后花园,说是后花园,其实只有一些当年设计中山陵的各种方案资料展示。其中也不乏美好的构思,但都不及现有的建筑来的壮观而有意思,学建筑的人大概可以从中看出一些门道,而我只是看些热闹罢了。在长假中,后花园是关闭的,因为怕游人太多对资料的保存造成不良影响。 最值得重点推荐的是在碑亭到祭堂的石阶两边的一对石狮子,绝对的与众不同。深恶痛绝的是母狮子的右腿被毁于万恶的日本炮弹。据说南京市政府曾经悬赏请人复修,无奈这种雕刻技术已经失传,没有一个已经成名或者想要成名的人物敢应下这桩差事,于是它就成了南京的维纳狮。我就不去描述具体的模样了,不过我可以保证它的毫发毕现与卓尔不群,让我终生难忘。 还有松风阁,现在已经成为孙中山先生纪念馆了。这座楼本身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是门前有长长的石阶。跟其他地方的石阶一样,两边都有用于方便车轮上下的斜坡。这松风阁的精华之处就在于左边那道斜坡了,光滑可鉴,比公园里的滑梯更好玩,这也就是去中山陵一定要穿牛仔裤的原因了。如果体力允许,可以多滑几次,当然,最好是让同伴在下面挡着,如果全凭重力作用的话会一下溜出去很远,而且,如果牛仔裤的质地不够厚的话很可能会开天窗。对了,坐在松风阁门前的椅子上真的可以听到松涛,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心旷神怡了。
关键字: 中山陵 景点 衣冠冢 风景 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