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的狮子林
2005 01 09 晴 游览完拙政园,我就近来到狮子林。我知道狮子林里面并没有真的狮子,但是却以众多用太湖石堆砌成的神似石狮子而闻名天下。 狮子林原来的的大门坐东朝西,门洞两边有狮子林的游览图和简要介绍。一进门,是一个大的石板铺就的庭院,庭院南边可以看到有一座照壁,而照壁前耸立有四棵参天银杏树,银杏树又名公孙树,缘于祖辈种树,一直要到孙子辈才能结果有收获,并且银杏树的寿命非常长,一般可以成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另外庭院中还有种植有两棵槐树,槐树枝条下垂,树冠如伞。现在狮子林的进门就在庭院北部一座坐北向南的大堂,大堂有一扇黑漆漆的大门和一阶高达几十厘米的门槛,门边有抱鼓石一对,上面雕有狮子戏球和刘海钓金蟾。 进门的大厅其实是以前的贝氏祠堂,贝氏就是当今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家族。 门厅内东西两侧各有两条入廊,廊口上部分别有砖额,写有“景范”和“仰韩”,表明是对宋代名臣范仲淹和韩琦的景仰。范仲淹就是曾经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政治家,而韩琦则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政治家,曾和范仲淹在陕西与范仲淹并肩抵抗西夏,当时被人以“韩范”并称。穿越“景范”和“仰韩”长郎,前面是一个石板天井,走过天井就可以到达正厅,正厅比较有特点的是栏杆上的雕刻和窗花,栏杆上刻有凤凰牡丹图案,正面有十六扇落地长窗,窗上刻有海棠花,蝙蝠捧寿图案。大厅正中悬挂着一巨幅国画《苍松图》,枝干遒劲、翠叶映日,气势磅礴。细看此画,松有五棵,暗中隐示狮子林曾经又名五松园之意,国画上方有一匾额,上书“云林逸韵”,字体结构匀整,雍容典雅。厅中还有一副天然几,几上石供一座,大理石插屏和古花瓶各一。前有供桌和太师椅;桌前又有四张茶几,六把太师椅分左右放置,中间是大型圆桌和四张石鼓凳。全套家具是依正厅的格局定做的,整体家具雍容华贵。两边墙上还悬挂有两屏大理石,大理石花纹朦朦胧胧,似雾非雾,引人入胜。能在这里被主人接见的客人地位也是非常显赫的。 出大厅西行,就见是一个小花园,有砖额“春华”,经此可以去燕誉堂或者穿过圆洞门到燕誉堂前庭院。圆洞门上方前后各镶有砖额“入胜”,“通幽”,提醒游人迷人的花园就在前方。堂南廊左右门上方也有砖额“读画”和“听香”,指的是庭院内的粉墙前的花坛石笋,太湖石峰好似天然生成,自然入画。值得一提的是,庭院中的地面全是用鹅卵石和瓷片砌成的构成五蝠捧寿字样,取意福寿吉祥之意。走进厅堂,中间悬挂有“燕誉堂”匾额,名字取自《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之句,这里的“燕”,意为安闲;“誉”,意为欢乐。 厅中的家具陈设和正厅相似,只是东西两墙上各开有八角形窗,还有椭圆形衣镜和一座重锤式立钟,好像是民国时期的典型配置。这个厅还是一个鸳鸯厅,何谓鸳鸯厅,我在拙政园中已经介绍过,就是用屏风或挂落将一个大厅分成两个部分,一般是分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两个厅相连,但是各个厅的门窗图案,家具布置,悬挂的匾额则完全不同,主要适应在不同季节在不同的厅中活动。通常情况下,一般外室主要接待贵宾,而内厅则作为亲属,密友会客小聚之用。 走出燕誉堂,向北就是半亭,半亭因靠墙只建了一半亭子故名,厅上有对联一幅: “相赏有松石间意,望之若神仙中人”。如果细细品味,可以感到苍松石峰间的真意,看到此情此景,仿佛觉得与神仙为伍。厅中有彩色玻璃花格窗,窗下有一方砖,俗称“金砖”,明嘉靖年代制。半亭和小方厅相连,进入小方厅,之间左右各有大型空窗,东面窗外是腊梅,在背后粉墙的映衬下就是一幅天然的腊梅图。而西窗窗外则是城市山林,生机一片。 以窗洞,门洞作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可以称为“框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巧妙手法。唐代诗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诗人正在欣赏窗框中现成的景色。框景中的景观是立体的,当游人移步时景色随之转移,就是移步换影,窗中景观还会随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两个窗洞左右墙上挂有国画画屏,分别画有牡丹、荷花、菊花和腊梅。厅中也有对联一幅“石品洞天,标题海岳;钟闻古寺,境接啷缳”。 出小方厅,南门还有一幅对联:“红药当阶,越鄂相辉堆绣被;青峰架石,郁林遥望迓归舟”。这里有两个典故,上联红药亦指芍药花,春秋时楚王弟鄂君子皙乘舟,操舟女以歌声表示爱慕之情,鄂君以绣被盖之成欢;下联则指三国时吴人陆绩任广西郁林太守,为官清廉,当乘船回乡时,因行李太轻无法乘船渡海,于是载巨石压舱,后此石被带回苏州家中,明代时巨石上被刻上“廉石”两字。目前此石存于苏州石刻博物馆。 出小方厅,即见庭院中的九峰狮。此峰突兀耸立于粉墙前,乍眼一看,石峰表面凹凸不平,涡空遍布,平白无实。但仔细细看之下,好似九个小狮子在戏耍。观赏此石必须配合个人的想象,好像看空中云朵变化,尽在像和不像之间。此庭院两侧各有半亭各一,中间的空间就是为了突出这个九狮峰。峰后粉墙上有四面漏窗,分别是琴棋书画浮雕,这样的漏窗在其他地方很少见。东半亭内有“宜家受福”砖雕,西半亭是封闭式的,名为对照亭。内有对联一幅:“题诗雅有高人和,吹笛闲寻野鹤听”。 转过方厅,过西走廊,前方就通向指柏轩,是一座大型的楼房,轩内正中上方悬有匾额“辑峰指柏”, 笔力雄厚。匾下则是一幅巨幅国画《寿柏图》,画中有红梅,古柏和湖石。指柏轩前是一个大庭院,庭院西侧有一小楼,名换见山楼,取名于晋代陶源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这座假山紧贴下楼,从假山下有钻山小道通向小楼二楼,可以说是依楼筑山或依山建楼。见山楼的大小仅有指柏轩的十分之一,主要是为了突出指柏轩的高大,并且不与假山争高低。 走过指柏轩庭院,院前有一小石桥,过了小石桥就进入大假山。进入大假山就进入到狮子林的精华部分。狮子林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这一片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大假山,这片假山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最著名的假山群。假山上有很多太湖石峰和石笋,石峰间生长着松柏。 整个山体是由太湖石架空叠成,磴道上下于岭、峰、2005 01 09 晴 游览完拙政园,我就近来到狮子林。我知道狮子林里面并没有真的狮子,但是却以众多用太湖石堆砌成的神似石狮子而闻名天下。 狮子林原来的的大门坐东朝西,门洞两边有狮子林的游览图和简要介绍。一进门,是一个大的石板铺就的庭院,庭院南边可以看到有一座照壁,而照壁前耸立有四棵参天银杏树,银杏树又名公孙树,缘于祖辈种树,一直要到孙子辈才能结果有收获,并且银杏树的寿命非常长,一般可以成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另外庭院中还有种植有两棵槐树,槐树枝条下垂,树冠如伞。现在狮子林的进门就在庭院北部一座坐北向南的大堂,大堂有一扇黑漆漆的大门和一阶高达几十厘米的门槛,门边有抱鼓石一对,上面雕有狮子戏球和刘海钓金蟾。 进门的大厅其实是以前的贝氏祠堂,贝氏就是当今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家族。 门厅内东西两侧各有两条入廊,廊口上部分别有砖额,写有“景范”和“仰韩”,表明是对宋代名臣范仲淹和韩琦的景仰。范仲淹就是曾经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北宋政治家,而韩琦则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政治家,曾和范仲淹在陕西与范仲淹并肩抵抗西夏,当时被人以“韩范”并称。穿越“景范”和“仰韩”长郎,前面是一个石板天井,走过天井就可以到达正厅,正厅比较有特点的是栏杆上的雕刻和窗花,栏杆上刻有凤凰牡丹图案,正面有十六扇落地长窗,窗上刻有海棠花,蝙蝠捧寿图案。大厅正中悬挂着一巨幅国画《苍松图》,枝干遒劲、翠叶映日,气势磅礴。细看此画,松有五棵,暗中隐示狮子林曾经又名五松园之意,国画上方有一匾额,上书“云林逸韵”,字体结构匀整,雍容典雅。厅中还有一副天然几,几上石供一座,大理石插屏和古花瓶各一。前有供桌和太师椅;桌前又有四张茶几,六把太师椅分左右放置,中间是大型圆桌和四张石鼓凳。全套家具是依正厅的格局定做的,整体家具雍容华贵。两边墙上还悬挂有两屏大理石,大理石花纹朦朦胧胧,似雾非雾,引人入胜。能在这里被主人接见的客人地位也是非常显赫的。 出大厅西行,就见是一个小花园,有砖额“春华”,经此可以去燕誉堂或者穿过圆洞门到燕誉堂前庭院。圆洞门上方前后各镶有砖额“入胜”,“通幽”,提醒游人迷人的花园就在前方。堂南廊左右门上方也有砖额“读画”和“听香”,指的是庭院内的粉墙前的花坛石笋,太湖石峰好似天然生成,自然入画。值得一提的是,庭院中的地面全是用鹅卵石和瓷片砌成的构成五蝠捧寿字样,取意福寿吉祥之意。走进厅堂,中间悬挂有“燕誉堂”匾额,名字取自《诗经》:“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之句,这里的“燕”,意为安闲;“誉”,意为欢乐。 厅中的家具陈设和正厅相似,只是东西两墙上各开有八角形窗,还有椭圆形衣镜和一座重锤式立钟,好像是民国时期的典型配置。这个厅还是一个鸳鸯厅,何谓鸳鸯厅,我在拙政园中已经介绍过,就是用屏风或挂落将一个大厅分成两个部分,一般是分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两个厅相连,但是各个厅的门窗图案,家具布置,悬挂的匾额则完全不同,主要适应在不同季节在不同的厅中活动。通常情况下,一般外室主要接待贵宾,而内厅则作为亲属,密友会客小聚之用。 走出燕誉堂,向北就是半亭,半亭因靠墙只建了一半亭子故名,厅上有对联一幅: “相赏有松石间意,望之若神仙中人”。如果细细品味,可以感到苍松石峰间的真意,看到此情此景,仿佛觉得与神仙为伍。厅中有彩色玻璃花格窗,窗下有一方砖,俗称“金砖”,明嘉靖年代制。半亭和小方厅相连,进入小方厅,之间左右各有大型空窗,东面窗外是腊梅,在背后粉墙的映衬下就是一幅天然的腊梅图。而西窗窗外则是城市山林,生机一片。 以窗洞,门洞作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可以称为“框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巧妙手法。唐代诗人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诗人正在欣赏窗框中现成的景色。框景中的景观是立体的,当游人移步时景色随之转移,就是移步换影,窗中景观还会随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两个窗洞左右墙上挂有国画画屏,分别画有牡丹、荷花、菊花和腊梅。厅中也有对联一幅“石品洞天,标题海岳;钟闻古寺,境接啷缳”。 出小方厅,南门还有一幅对联:“红药当阶,越鄂相辉堆绣被;青峰架石,郁林遥望迓归舟”。这里有两个典故,上联红药亦指芍药花,春秋时楚王弟鄂君子皙乘舟,操舟女以歌声表示爱慕之情,鄂君以绣被盖之成欢;下联则指三国时吴人陆绩任广西郁林太守,为官清廉,当乘船回乡时,因行李太轻无法乘船渡海,于是载巨石压舱,后此石被带回苏州家中,明代时巨石上被刻上“廉石”两字。目前此石存于苏州石刻博物馆。 出小方厅,即见庭院中的九峰狮。此峰突兀耸立于粉墙前,乍眼一看,石峰表面凹凸不平,涡空遍布,平白无实。但仔细细看之下,好似九个小狮子在戏耍。观赏此石必须配合个人的想象,好像看空中云朵变化,尽在像和不像之间。此庭院两侧各有半亭各一,中间的空间就是为了突出这个九狮峰。峰后粉墙上有四面漏窗,分别是琴棋书画浮雕,这样的漏窗在其他地方很少见。东半亭内有“宜家受福”砖雕,西半亭是封闭式的,名为对照亭。内有对联一幅:“题诗雅有高人和,吹笛闲寻野鹤听”。 转过方厅,过西走廊,前方就通向指柏轩,是一座大型的楼房,轩内正中上方悬有匾额“辑峰指柏”, 笔力雄厚。匾下则是一幅巨幅国画《寿柏图》,画中有红梅,古柏和湖石。指柏轩前是一个大庭院,庭院西侧有一小楼,名换见山楼,取名于晋代陶源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这座假山紧贴下楼,从假山下有钻山小道通向小楼二楼,可以说是依楼筑山或依山建楼。见山楼的大小仅有指柏轩的十分之一,主要是为了突出指柏轩的高大,并且不与假山争高低。 走过指柏轩庭院,院前有一小石桥,过了小石桥就进入大假山。进入大假山就进入到狮子林的精华部分。狮子林之所以得名就是因为这一片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大假山,这片假山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最著名的假山群。假山上有很多太湖石峰和石笋,石峰间生长着松柏。 整个山体是由太湖石架空叠成,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上,时而下,有时穿洞,有时越桥,高高低低,左转右绕,进入假山犹如进入迷魂阵一般。在这片假山中共有四条游路,第一条从小桥东洞口到卧云室北洞口;第二条从小桥西洞口到竹修阁洞口;第三条从卧云室西北洞口经小桥东池岸到棋盘洞口;第四条从卧云室西北洞口至棋盘洞,回到卧云室北洞口。这些山洞错综复杂,互相缠绕,重重叠叠,盘枝错节。游人钻进这些山洞后,往往不容易再钻出来,当然最后还是可以钻出来的,但是如果想将四条不同的线路全部不重复的走一遍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就在这个大的假山从中钻来钻去转了两个时辰还是没有走出去,甚至神仙在这里也得迷路。 相传吕洞宾和铁拐李到狮子林中游玩,在林子中七转八弯迷路走不出去。铁拐李走起来一拐一瘸,最后坐在石头上直喊累,连连呼唤吕洞宾将他出去。吕洞宾说:“我们下一盘棋决定输赢,谁输就将赢的人驮出去。”说完就用宝剑在石头上刻画出棋盘。铁拐李一边下棋,一边想着如何出去,结果棋下输了,只好向吕洞宾求饶,吕洞宾这才将铁拐李驮着驾云飞出去。他们下棋的山洞从此就叫做“棋盘洞”。 从此后铁拐李每次路过苏州就会按下云头,专程到这里来看假山,努力想找到走出假山的路。没准那天你来狮子林游玩正好会碰到前来寻路的铁拐李。其实狮子林假山上最出名的是山顶上的巨型太湖石,这些太湖石形似狮子,名唤狮子峰,很像舞狮。狮子峰周围有含晖、吐月,含晖在东面,犹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孔,腹部又有四个穴,如果站在峰后,可以见到光线从穴空中微微透出;吐月在西,陡峭且尖锐,如果在傍晚时分,可以见到月亮渐渐出峰顶慢慢爬出。 假山是临湖而筑的,在假山上隔湖可见北面的花篮厅,这是一种小型的厅堂。门前有一巨幅屏门,上刻《松寿图》,图中有松、竹、兰、芝。画上有匾额,上书“水殿风来”,两边有对联:尘世阅沧桑,向昔年翠辇经过,石不能言,叠嶂奇峰还似旧;清谈祗风月,于此地碧 酣饮,花应解语,凌波出水其争妍。屏前有琴桌,桌旁两边各有落地花瓶,瓶高有1米多。 花篮厅的西北侧是古五松园,据资料记载,清代时期,狮子林中的确有五棵参天古松,故当时亦称狮子林是五松园,但目前狮子林中已没有古松。我国以五松命名的地名还有几个,例如泰山上有“五大夫松”,传说当年秦始皇登临泰山时正好碰上天降大雨,秦始皇只好藏身在一棵松树底下,后来为了奖励这棵松树的护驾之功,被秦始皇封为大夫松。此外,北京也有一处地名叫做五棵松。五松园西面是一座小亭,叫做“真趣厅”,为什么叫做真趣厅,还要说到乾隆皇帝。据说当年乾隆游玩狮子林时,就站在现在真趣厅的地方,他看到这里假山重叠,小桥流水,兴致勃勃,情不自禁挥毫写下“真有趣”三个字。当时陪同乾隆皇帝游览狮子林的苏州籍状元黄熙看到皇上写下这三个字,认为太俗,如果传到外面会被老百姓笑话,于是向乾隆皇帝提出认为皇上写的“有”字的确龙飞凤舞,是旷世决无的奇世瑰宝。乾隆皇帝如此聪明,自然明白黄熙用意,心领神会,当然非常大度,顺水推舟就将“有”字撤去。于是御匾就变成“真趣”。御匾下也有对联:“浩劫空踪,畸人独远;园居日涉,来者可追” 出真趣厅西行数步就到石舫。苏州园林中往往有石舫点缀湖中,寄予游迹于江湖野外之意,拙政园中就有一个比较大的石舫。这里这个是一仿真石舫,尾舱两层,可登高眺望园内景观,站在石舫平台上南望,但见临池山石起伏,曲桥和拱桥划分湖面,景色迷人。 石舫北面就是暗香疏影楼,此楼的起名取自林逋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贵在稀疏贵在斜伸,最忌密且直,疏梅之影横斜倒映在清浅的水面上,黄昏时分月上枝梢,有暗香浮动,真是非常醉人的意境。你站在这里南偏西望去,可见西边树丛中飞翘的屋檐,那就是问梅阁。石舫南面隔湖可见湖中有一曲桥,曲桥中部有一玲珑剔透的小亭,唤名湖心亭。上曲桥,进湖心亭,可观看湖中全景,向南隔湖则是一石拱桥,东南向就是最大的假山群,向东是花篮厅,向西可观瀑布和听涛亭,瀑布共有五叠,跌落飞溅,故湖心亭中有悬匾“观瀑”。湖心亭是观瀑最佳处,并且湖心亭本身也是整个湖景的焦点,环湖游览时,湖心亭始终是游人的视线焦点,湖心亭内有对联: 晓风柳岸春先到,夏日荷花午不知。意味二月里柳枝最早萌发,晓风拂动垂柳,表明春天先到岸边;夏天荷塘花香四溢,即使是烈日当头,也不会感到酷热难当。连接湖心亭的九曲桥和南面的石拱桥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一铁一石,一直一曲,一平一拱,一轻巧一厚重,两座形成鲜明对比的桥又共同划分水面。两座桥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变换桥的不同造型,让游人跟着改变视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景色欣赏。离开湖心亭,来到听滔亭,亭内有悬匾“听滔”与湖心亭中“观瀑”遥相呼应。厅内四扇窗,窗上刻有浮雕,分别是杏林春暖,荷净纳凉,东篱佳色和山家清供。 听涛亭南面相临的是问梅阁,阁内最大特色是所有的内部陈设,桌子和凳子都是梅花状,地面有梅花纹。这里是西面中心景观,阁外种有梅花数枝。沿走廊再向南数十步还有一个小亭,亭名“双香仙馆”,何谓双香?即指亭外近有山上的梅花香,远有池中的荷花香。夏日,荷花香远益清;冬季,梅花暗香浮动。此处冬夏两季能够享受到两种清香。荷花和梅花的清香都是纯洁的,能够给游人以高尚的享受并给予心灵的净化。双香仙馆南行东折就是扇亭,亭内地面,小桌和窗户都取扇形。再向东就来到正气亭,为纪念南宋著名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亭内有一石碑,上刻文天祥草书《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 诗句体现了文天祥高洁情操,也为后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下了铺垫。 离开正气亭,向东有两条走廊,正向东是御碑亭,北侧的走廊通向修竹阁,阁前是一端复廊,东西两侧分别有不同形状的窗,西墙的窗是六角形窗,东墙是圆形窗,两侧窗全都是六个,这样,游人在复廊内行走时,两侧透过漏窗就可以观赏到不同的景观,真是别具匠心。修竹阁名取自《洛阳伽蓝记》“庭列修竹,檐拂高松”。 狮子林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卧云室。卧云室好象是一座掩映在假山群中的建筑,但在假山穿行或在山外望山内张望,就只见山中翘檐飞拱,灰瓦红顶,那就是卧云室的屋顶。来到卧云室,这里环境幽雅,四周绿树环抱,眼前山势隆起,好似城市中的世外桃源。有一种人在城中又疑身处深山的感觉。在庭院中有几处非常有特色的太湖石景观,向西可见有湖石恰似牛头,沿牛头方向望去只见地上伏着一只石蟹,以双螯向牛。民间传说,牛只有蹄子,不会剥开蟹斗吃蟹肉,一生气就踩在蟹背上,所以蟹背上就留有形如牛蹄的印痕。庭院中部站着一只石狮,狮尾上翘,狮眼圆睁。人们将这三处叠石称为“狮子静看牛吃蟹”。石狮东南面还有一处湖石好似蟾蜍,这里有一个刘海钓金蟾的故事,说的是蟾蜍趁着刘海打瞌睡之际逃走,躲在狮子林贝家的水井里。刘海装成一个穷孩子到贝家当书童,趁人不注意,以金钱为诱饵钓起了蟾蜍,结果他的真身被刘海钓走了,而肉身则留在贝家变成一块石头。 离开卧云室,狮子林还剩下一处景点立雪堂,立雪堂就在燕誉堂旁边,进入立雪堂,从北、西、东三面窗可以进行透窗欣赏。立雪堂内有一幅出自明代姑苏才子,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书写的对联: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游罢立雪堂,狮子林已经全部转过一周,也相当于在这个城市内的动物园转了一周,当然仅仅一圈,还没有将狮子林弄清楚,更不要说如同迷宫一样的大假山了,如果你游玩狮子林,会将大假山的线路搞清楚吗?
关键字: 太湖石 拙政园 狮子林 石狮子 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