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灵岩山
灵岩山是苏州的名山,不过不像虎丘山那样为人所熟知。最早知道灵岩是从一张苏州画册中看到的灵岩雪景:大雪覆盖的山路上两个执着的游人正向着山顶的尖塔前进,像是一幅很久远的山水画。而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来过苏州。 后来知道山上曾有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建的馆娃宫,现在成了香火旺盛的灵岩山寺。于是当我来到苏州之后很快就去了灵岩山。 灵岩山在苏州城西。原本是很偏远的,因为苏州新区规划到此,使得她已渐渐溶入城中。何况木渎古镇一向就是其近邻。所以路途倒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遥远。 在灵岩山的东面下了车,抬头就看到了突兀的山石,立时让我感到了几分古老的意境。寻路拾级登山,一路不停有各种小商贩,卖甘蔗的,卖香火的,有意思的是有不少路边音像店出售唱念经文,因为是梵语,听不懂在唱什么,可那种韵律还是给人一种很宁静很安然的心灵的舒适感,只是我并非朝圣者,所以不想去深究禅意,只感谢佛让人作出了这样动人的音乐。 山路曲折,青砖的缝隙里都长满了青苔,被磨的光滑的表面看的出这条路上曾走过多少虔诚的脚步,两旁高高的山林更添山路的阴凉与幽深。 沿途经过一层平台,平台上有好多圆圆的大石,旁边有一块中日友好纪念碑,感觉自己成了丈二的和尚。中日友好?灵岩山?还是赶快离开这不明所以的地方吧。再向上去,忽然看到一片黄墙的建筑,就到了山上的主建筑--灵岩山寺了。 灵岩山的门票只有一元,门口几个和尚在卖票。据说灵岩山的门票每张上面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可惜的是票面太小,而且印制粗糙,和公交车票倒也差不了多少。 进了山门,一道小河,过了桥就到了主大殿。和其他寺庙里一样的布局。转到右边的塔院,发现不可以登塔,失望!围着塔转了一圈,发现旁边有一个拆下来的塔刹(即塔顶),好重的一块铸铁,是以前的塔上拆下来的,我想也就是我在画册中所看到的那座塔的塔顶了,原来现在的塔是新建的。 回到大殿前向西去,到了寺庙的后花园(或者叫西花园),这里才是我真正的目的地。 因为已有两千多年了,那时的馆娃宫已无处可寻。在花园里,我只看到几个大的深水池,一个名为玩月池,一个玩花池,还有吴王井、西施井东西相对。真假当然无从考证,但在灵岩山顶能有这样几个深水池,也真的是一个奇观。这些水池(井)四周都有山石或栏杆。 和尚们不怎么会经营,所以这样的历史遗迹只是用几块石头表示一下。也许他们忙于修建隔壁的寺庙,无瑕去管自己的休闲,所以这样的古迹只是吸引了游人一批批的来,一队队的去。而在这个后花园里走了一圈,我也真的没有看到一个和尚会在花园里玩乐,后花园,只是游人的花园。 而想到西施,这个毁誉参半的古代美女。我不知道是因为吴王的亡国而使其闻名,还是因为这位美女而让人到现在还会传说夫差的故事。那个时候当然是吴王的天下,因为吴王贵为春秋霸主;越王勾践也要为其牵马为其尝便,为了打败他不惜使出美人计,并留下了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他的老乡—绍兴人为了复仇而战。但现在呢,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西施的名字和她的许多动人的传说,却没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那个吴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其实他就是那个那个虎丘塔下的吴王的下一代吴王-也是最后一个吴王:很简单—当时的苏州也只有两个吴王,其他的吴王都在无锡的梅村旧都。 从灵岩山寺出来,沿着寺墙向西去,穿过一片灌木丛,再翻过几块大石头,就到了灵岩山的最高峰—琴台了。琴台就是西施当年在此弹琴的台子。这里也是一片光滑的大石块,没有什么亭台楼阁,很难想像在这光滑的大石头上,四望无际,一个古代弱不禁风的美女怎么会在这里弹琴。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有时候不用当真的。 如今站在这个大石头上,临风而立,西面是水天相接的太湖,东面是连绵的苏州城,何山、狮山清晰可见。却也让人心旷神怡,只是不能把酒临风,一抒情怀了。脚下的山石上有一对对的小情侣,旁若无人自得其乐。自古英雄美女纠纷不断,更不必说这些饮食男女了,就要离开灵岩山了,还是留下一个美好的祝福:但愿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
关键字: 山水画 灵岩山 画册 苏州 虎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