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园游记
一 同里古镇隶属江苏吴江市,据太湖之畔,京杭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距上海80公里,距苏州市18公里,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同里古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镇典雅古朴,人杰地灵,多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镇内现存明清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达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近世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 山樵多次赴同里游憩盘桓,品茗退思古园、漫步石板小巷、独酌枕河小铺、泛舟碧波晚霞。 但是,一个2003年建成开放的势必流传千年的私家古典风格园林――静思园,却被山樵忽略了。 山樵几年前就知道静思园的存在。 由于被国内随处可见千篇一律的伪民俗、假古董景观彻底弄倒了胃口,因此山樵一直主观地、先入之见地认为静思园无非就是暴发户的附庸风雅之举,不可能具备任何姑苏文化底蕴,因此对静思园始终不屑一顾,数过而不入。 前几天,寓居美国多年的长辈回沪,提出要去老家南浔访友,山樵正好有空,遂驾车载老人去南浔一游。 秋意盎然的蓝天、凉爽的秋风拂面,阳光明媚,是出游的绝佳好日子。7:00开车离沪,路过同里,山樵提议回程路上可顺便到同里一游,老人欣然笑允。 9:20到南浔。在老人朋友开设的东大街长兴楼小聚聊天,按照江南人的说法“吃早中饭”,品尝了熏青豆茶、风枵汤(以特制的糯米锅巴加白糖泡制)清炒蟹粉、老汤羊肉、生煸草头、油爆河虾、红烧塘鳢、嘉善黄酒后,刚刚日过正午。辞别老友后,直驶同里。 原本是要去退思园的。这是同里蜚声国内外的著名园林。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集苏州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2001年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外多部影视剧以退思园为拍摄外景。 车正好路过静思园,老人提议去看看,因为他们前几年去过退思园,想看看新的园林。 二 一进静思园大门,听了导游介绍,山樵就知道自己以前大错特错了。 苏州闻名于世,多因其古典私家园林。北宋诗人苏舜钦造沧浪亭,开文人造园之先河;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始有“狮子林”。明清两代,苏州造园进入鼎盛时期。清末以后,由于战乱和政治上的动荡,苏州园林逐渐走向衰微。清末至今100多年,中国再也没有建造过类似园林。 苏州园林以精致小巧著称。窄廊小桥,堆山叠石,墙角布景,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均以“巧”字取胜。 从面积看,拙政园72亩,清末首富盛宣怀所建留园30亩;在苏州已属大型园林,著名的狮子林仅14亩,网师园更小巧,面积仅7亩。但静思园则不然,全园面积达100多亩,几乎是上述园林面积的总和。 游苏州网师园,仿佛进入布置太多精美家具的小房间,有一种小心翼翼,唯恐撞头和透不过气的感觉。但纵览静思全园,发现它不仅传承了苏州园林的精巧,而且更拥有苏州园林所缺乏的通透宏阔和大气。 静思园体现明代园林设计大师计成“制式新翻、裁除旧套”的造园主张,大胆融入新创意,与苏州古典园林相比,静思园不但传承了苏州园林的营造范式,同时吸纳中国皇家园林注重气派宏大的特点,廊是宽阔的廊,桥是高耸的桥。综合二者之长,使静思园显示出精致而疏朗、典雅而宽宏的风格。 鹤亭桥是是静思园的标志性建筑。此桥一改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的风格,袭用沧浪亭的楼宇式飞檐翘角作为廊桥之顶。桥面步步高升的石阶与支撑桥顶的木柱、金山石柱、汉白玉石柱。 小垂虹的建筑风格与拙政园的“小飞虹”并无二致,但多了一层追忆吴江松陵镇外 “垂虹桥”的含义。垂虹桥最早建于北宋,号称江南第一长桥,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坍塌后的残桥至今仍是吴江一景。 静远堂为宅第的正厅,是全宅中空间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建筑。“静思园记”屏风记录了静思园建设的初衷以及兴建的过程;“山水烟雨”地屏为清道光年间名士胡澍所书,墨绿色的大理云石天然形成各不相同的景物;明代“双包袱锦”彩绘柁梁细腻传神,体现了苏州匠人精湛高超的工艺水平。 苏门砖雕为宅第正厅的门楼,“拥绿晚晴”四字出自末代状元陆润庠之手。门楼上富贵花瓶、梅花小鹿、双喜松鹤,寓意平安快乐,福禄寿禧。三 秋日的下午,斜阳下的静思园除了鸟鸣和树叶沙沙,一片宁静。由于不是节假日,游人寥寥,更增加了游园的雅兴。 我们漫步碑廊,观名家书法;流连池畔,戏游鱼喋呷;登楼远眺,览湖光山色;驻足内园,赏百年盆景。 园内楼阁,设游客茶室,陈设极为典雅,红木桌椅纤尘不染,推窗即见庭院,芭蕉浓荫,碧草映阶,桂花正黄,幽香袭人。 我们请服务员泡了上等碧螺春,静静坐着,享受难得的美景佳茗。 一 同里古镇隶属江苏吴江市,据太湖之畔,京杭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距上海80公里,距苏州市18公里,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同里古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镇典雅古朴,人杰地灵,多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镇内现存明清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达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同里人世代勤奋苦读,人文荟萃。自南宋淳祐四年(公元1247年)至清末,同里先后出状元一人,进士四十二人,文武举人九十三人。近世著名里人有陈去病、金松岑、严宝礼、费巩、王绍鏊、蓝公武、冯新德、杨天骥、费以复、刘汝醴、范烟桥、金国宝、沈善炯、冯英子等。倪瓒、顾瑛、韩奕、姚光孝、董其昌、沈德潜等也曾流寓同里。 山樵多次赴同里游憩盘桓,品茗退思古园、漫步石板小巷、独酌枕河小铺、泛舟碧波晚霞。 但是,一个2003年建成开放的势必流传千年的私家古典风格园林――静思园,却被山樵忽略了。 山樵几年前就知道静思园的存在。 由于被国内随处可见千篇一律的伪民俗、假古董景观彻底弄倒了胃口,因此山樵一直主观地、先入之见地认为静思园无非就是暴发户的附庸风雅之举,不可能具备任何姑苏文化底蕴,因此对静思园始终不屑一顾,数过而不入。 前几天,寓居美国多年的长辈回沪,提出要去老家南浔访友,山樵正好有空,遂驾车载老人去南浔一游。 秋意盎然的蓝天、凉爽的秋风拂面,阳光明媚,是出游的绝佳好日子。7:00开车离沪,路过同里,山樵提议回程路上可顺便到同里一游,老人欣然笑允。 9:20到南浔。在老人朋友开设的东大街长兴楼小聚聊天,按照江南人的说法“吃早中饭”,品尝了熏青豆茶、风枵汤(以特制的糯米锅巴加白糖泡制)清炒蟹粉、老汤羊肉、生煸草头、油爆河虾、红烧塘鳢、嘉善黄酒后,刚刚日过正午。辞别老友后,直驶同里。 原本是要去退思园的。这是同里蜚声国内外的著名园林。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集苏州园林之长,小巧精致,清淡雅宜,亭台掩映,趣味横生,堪称江南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2001年退思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内外多部影视剧以退思园为拍摄外景。 车正好路过静思园,老人提议去看看,因为他们前几年去过退思园,想看看新的园林。 二 一进静思园大门,听了导游介绍,山樵就知道自己以前大错特错了。 苏州闻名于世,多因其古典私家园林。北宋诗人苏舜钦造沧浪亭,开文人造园之先河;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始有“狮子林”。明清两代,苏州造园进入鼎盛时期。清末以后,由于战乱和政治上的动荡,苏州园林逐渐走向衰微。清末至今100多年,中国再也没有建造过类似园林。 苏州园林以精致小巧著称。窄廊小桥,堆山叠石,墙角布景,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均以“巧”字取胜。 从面积看,拙政园72亩,清末首富盛宣怀所建留园30亩;在苏州已属大型园林,著名的狮子林仅14亩,网师园更小巧,面积仅7亩。但静思园则不然,全园面积达100多亩,几乎是上述园林面积的总和。 游苏州网师园,仿佛进入布置太多精美家具的小房间,有一种小心翼翼,唯恐撞头和透不过气的感觉。但纵览静思全园,发现它不仅传承了苏州园林的精巧,而且更拥有苏州园林所缺乏的通透宏阔和大气。 静思园体现明代园林设计大师计成“制式新翻、裁除旧套”的造园主张,大胆融入新创意,与苏州古典园林相比,静思园不但传承了苏州园林的营造范式,同时吸纳中国皇家园林注重气派宏大的特点,廊是宽阔的廊,桥是高耸的桥。综合二者之长,使静思园显示出精致而疏朗、典雅而宽宏的风格。 鹤亭桥是是静思园的标志性建筑。此桥一改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的风格,袭用沧浪亭的楼宇式飞檐翘角作为廊桥之顶。桥面步步高升的石阶与支撑桥顶的木柱、金山石柱、汉白玉石柱。 小垂虹的建筑风格与拙政园的“小飞虹”并无二致,但多了一层追忆吴江松陵镇外 “垂虹桥”的含义。垂虹桥最早建于北宋,号称江南第一长桥,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坍塌后的残桥至今仍是吴江一景。 静远堂为宅第的正厅,是全宅中空间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建筑。“静思园记”屏风记录了静思园建设的初衷以及兴建的过程;“山水烟雨”地屏为清道光年间名士胡澍所书,墨绿色的大理云石天然形成各不相同的景物;明代“双包袱锦”彩绘柁梁细腻传神,体现了苏州匠人精湛高超的工艺水平。 苏门砖雕为宅第正厅的门楼,“拥绿晚晴”四字出自末代状元陆润庠之手。门楼上富贵花瓶、梅花小鹿、双喜松鹤,寓意平安快乐,福禄寿禧。三 秋日的下午,斜阳下的静思园除了鸟鸣和树叶沙沙,一片宁静。由于不是节假日,游人寥寥,更增加了游园的雅兴。 我们漫步碑廊,观名家书法;流连池畔,戏游鱼喋呷;登楼远眺,览湖光山色;驻足内园,赏百年盆景。 园内楼阁,设游客茶室,陈设极为典雅,红木桌椅纤尘不染,推窗即见庭院,芭蕉浓荫,碧草映阶,桂花正黄,幽香袭人。 我们请服务员泡了上等碧螺春,静静坐着,享受难得的美景佳茗。 临桌一老者,主动与我们攀谈,吴侬软语,为我们介绍静思园的来历。 园主陈金根,52岁。同里人氏,幼贫寒,中年经营实业致富。 80年代以后,苏州上海到处大兴土木,毁旧建新,一幢幢明清古宅一夜就被夷为白地。拆下的旧料,遍地狼籍,或被当作柴火,或被拾荒者收购。陈金根见之实在心痛,遂出资购买旧料、后更整幢买下待拆老屋和旧家俱,运回同里,在自己的厂区划出空地,开始建造园林。 他发誓要造一个集苏州园林之大成的私家园林。为此他花了整整十年的精力跑遍江南各市村镇甚至上海,收购即将被拆的古宅和已被拆毁剩下的旧料,从房梁门窗、廊柱板壁到石磉砖瓦甚至假山石桥。 陈金根的义举感动了许多古建筑专家,该园由苏州园林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几位著名设计师指导建造,占地100多亩,呈东宅西园格局,园林为“二湖一带”,即北面的镜湖、南面的小庞山湖和中间一带的“枕河人家”,水面占园林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园中主要景观有鹤亭桥、小垂虹、静远堂、天香书屋、庞山草堂、苏门砖雕和盆景园、历代科学家碑廊、咏石诗廊等。 静思园内的亭台楼阁,绝大部分都是是陈金根抢救的古宅旧料重建,或是整幢拆后移入园内重建。为此,他花费了数亿资产。 陈金根爱石成癖,犹嗜灵壁石,先后收集了2000多块精美的灵璧石,其中堪称精品的就有100多块。这些奇石不仅分置静思园各处,成为园中的点睛之作,更有奇石园、奇石山庄与奇石馆,让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灵璧石聚集一处,供游人观赏。这些奇石,或如猛虎,或如苍鹰,或如雪树,或如涌瀑,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在这些奇妙的灵璧石中,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静思园镇园之宝,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评为“灵璧石之最”的庆云峰。 早在1000多年前宋徽宗在京城汴梁的皇宫御花园建造“艮岳”时,此石就被发现,但囿于挖掘和运输条件,未能如愿。乾隆皇帝为母做寿,四处征石,也曾挖掘此石,同样未果。陈金根为获得此石,八赴安徽灵璧县,与当地石农用古人堆土填石之法,“日升数寸”,历时三年,才使巨石从深坑中起出,得见天日。为了将庆云峰运回静思园,陈金根从坑口筑出山公路5公里,造桥2座,并动用了俄罗斯运载战略火箭使用的25米超长平板车以及建造上海杨浦大桥的2台150吨吊车。白天车多难行,只能等到午夜启运,风雨兼程55个天,终于安然无恙地把巨石运抵静思园。据悉,此石单人工费、修桥筑路费和运费就高达数百万元。庆云峰高9.1米,宽2.95米,厚2.24米,重136吨,周身1600多个孔窍,洞洞相连,若顶端注水,千泉泻玉;峰底举燧,百窍生烟,令人叹为观止。 听了老者介绍,山樵不禁对陈金根肃然起敬。 山樵认识和了解的上海和江南新富,或建豪宅买名车以黄金做浴缸龙头,或一掷千金金屋藏娇,或每周必去澳门豪赌,动辄数百万元,或买飞机游艇,但他们与陈金根相比,真的“穷得只剩钱”了。 而陈金根,整整二十年孜孜以求,将一座座濒临消失的古建筑精华一一拾起,拂去尘埃,让它们的生命在静思园中得到延续,焕发出新的光彩,静思园已成为清末到现在100多年来国内唯一一座传承苏州园林精髓的新建园林,单这一点,山樵认为,陈金根将名垂史册。 来静思园参观的前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称赞陈金根:“你为社会和人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为静思园题词:“虽为人造,胜似天开;虽属私家,实为社会。” 按理说,静思园是陈金根的私产,他完全可以闭门谢客,但从2003年起,静思园正式对社会开放,三年多来接待游客已逾百万人次。近日,静思园已通过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的验收,正式列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关键字: 同里 同里古镇 吴江市 江南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