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园游记
从上海上高速,车行近三小时就可以到达无锡,一个小而精致的旅游城市。无锡四大著名景点:蠡园,鼋头渚,太湖仙岛和梅园。 蠡园建于民国初年,依傍蠡湖,寄喻了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修建的。英雄美人,隐逸江湖,寄情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境界。一位旅行者说:中国的园林,是合适在雨中观赏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沉郁与内敛相符吧。到无锡的第二天,天就淅淅沥沥地下雨,勇敢点的人可以不带伞,这样的天气,正合适去看蠡园。小雨,蠡园的正门广场里很清静,白墙,灰瓦,红褐色的木质结构围着,在雨里有点蒙蒙的,象一副古旧的国画,墙内隐隐里探出绿的植物,引人想看出究竟。入正门,门檐不高,正是传统私家园林森然的感觉,前厅因为天气的原因,有些暗,左边是郭沫若的诗,右侧木刻了蠡园的风景,上面有很容易你会记得些的词 “南堤春晓”、“长廊览胜”、“假山耸翠”“睛红烟绿”,由此可以体味出蠡园风景的特色。左右顾盼时,脚已进了园子,眼光里突然地一亮,天光,水光与丛丛的植物的绿,满满地放进你眼里,加上被雨洗过的空气的新鲜,与雨点着肤的清凉,你整个的人精神被振奋了一下。绿是这样的深厚和缠绕,将灰砖的小路变成了探幽的曲径。向左走向右走都可以,左边的小路砖缝里新绿的小草多些,就沿着它向前,会有棵棵古柏高举它们的伞为你挡很多的雨点儿。过一座小桥,“假山耸翠”就在眼前,是太湖石堆叠而成,太湖石以其“漏、皱、瘦、透”为美,放在一起,各具姿态,或高耸,或低伏,据说仔细地看,可以看出十二生肖来,山羊、猴子、老虎、龙都轻易地找出,郭沫若先生不喜欢这一小区石景,说是挡住对面人的视线,其实有人喜欢一览无余,有人爱好景色隐约,不可以一言敝之的。 再深入园中,许多的水道,许多的小桥,许多叉开的小路,人会轻易地迷路,信步地继续向左,不期然“长廊览胜”就在眼前,廊长三百米,被称作“千步长廊”,更让人多些深远的想象,来得正好,可以看景色,再躲避些雨水。廊右侧就是蠡湖的水了,左边是它那些著名的花窗,共八十扇,方形,里面的花型都是用普通的青瓦构成,或圆或方,或六角,或八角,或梅花,竟扇扇不共,叹为观止。湖里的风这时会吹来,带着斜雨继续追着你的形迹,象是逐你不停的孩童。墙上还有雕刻的诗文,不过多是近代的,让人不容易生出细读的兴趣。长廊另一头出去,就可以上南堤,堤正对着蠡湖宽广的湖面,没有东西拦你的目光,人的心胸霍然地开朗,堤上一侧种柳树,一侧植桃树,此时不是桃花开的季节,但柳树长得正旺盛,柳条下垂,象美人的长发,在湖水里轻漾。向右行进,这时的雨渐渐大了起来,我决定先上游船。船号“西施”,据说是战国时的船型,自已一人上了船尾,船向湖心慢慢地行,雨点打着竹席做成的顶棚,扑扑地声音渐渐密集起来,看着湖面,已是一片烟雨,一只鸟在远处的视线里出现,孤单地向掠过雨水,向岸边的一片绿里飞去,那是它的家?突然响起了古筝声,和在雨声里分外清澈,以为是放音乐,回过头,竟是渔家女子在弹奏,声音回响悠远,在人的周遭把你包围,是《苏堤春晓》,原本对这曲子已是很熟,却没有在现在的环境里听过,雨声琴声,一片清凉的古意,有一两个音似乎错了,但并不会觉得奏曲人的轻率。曲终,最后一个音袅袅许久,大家鼓掌称许,然后又奏起了《太湖美》,旋律性偏强,不及《苏堤春晓》那么余韵悠远,琴声止处,船已回到岸边,雨又比前面大了,回望湖里,雨已成丝,细细密密地地织向湖水里,漾起阵阵不停的涟漪。大家急急地躲向了湖心亭,中间一面照壁,一面是西施和范蠡画像,一面上有一大匾,上书,“晴红烟绿”于是回过头看南堤,此时的烟雨中,柳树的绿竟已有了墨色。躲了一阵,雨小了许多,向右再行点路,就到了四季亭。原本中国园林是忌建筑雷同的,这四个这亭子,却是同一相貌,围住一小泓湖水和散在其中的睡莲,周围再种上了桂花,松柏,梅花,象一方天井。亭子里的雕花各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四份题额,谓:含白,溢红,滴绿,醉黄,取意冬、春、夏、秋。我正站在冬的亭子里呢。赶赶地再行一段,不知不觉已然出了侧门,雨此时也停了,回望蠡园,也锁回了白墙灰瓦里了。 兴味不尽, “梅埠香雪”、“柳浪闻莺”、“南堤春晓”、“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桂林天香”、“枫台顾曲”、“月波平眺”,原来蠡园共有“青祁八景”,让人徒然地生了些懊恼。近年来太湖污染地有些重,雨水击下,湖水生出许多浊意,此刻有些担心蠡园了。
关键字: 传统 太湖仙岛 寄情山水 无锡 英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