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大师曹禺与天津的不解之缘
天津不但是中国北方人文荟萃之地,也是中国话剧运动的摇篮。这片艺术沃土为中国戏剧事业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1910年9月24日,海河岸边又诞生了一个新生命,他,就是后来蜚声中外文坛的戏剧家——曹禺。
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市河北区意租界的一座小洋楼里度过的。幼年时的曹禺内心情感丰富,有着敏锐的感受力。13岁时,曹禺考入了天津有名的私立南开学校。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把话剧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在校内推广。在南开,曹禺遇到了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人——张伯苓校长的胞弟张彭春。
张彭春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和耶鲁大学研究教育和戏剧,把西方的戏剧理论,直接移植到南开新剧团。在剧团里,张彭春很快发现了曹禺的戏剧表演才华。曹禺成为南开新剧团的骨干。起初他担任演员,演的多是女角色。他扮演易卜生名剧《国民公敌》中的女主角裴特拉、《娜拉》中的女主角娜拉,非常成功,引起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新中国成立以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排演了曹禺的名剧《家》、《日出》和《雷雨》,从1956年开始前后七次公演《雷雨》,该剧成为剧院的保留剧目。1981年天津人艺上演的第四版《雷雨》中,导演丁小平在原剧本上采用了意识流表现手法,并加入音乐和效果声。丁小平回忆道:当时我把构思跟曹禺先生谈了一下,曹禺先生就说:“我觉得不错,真是还没有人这样做,但是我提醒你,一定不要为了形式而形式”。
2004年是曹禺先生的名剧《雷雨》发表70周年,天津市将修复他的故居。天津人民将永远记着这位喝海河水长大的文化巨人。
关键字: 中国 戏剧家 海河 艺术家 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