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千里 -- 金界壕
金界壕,金史上称之为“界壕边堡,其总长度约为7000余公里。它气势磅礴,规模巨大,是北方游牧先民留给人们最重要的文化遗存;它历经800多年风雨沧桑,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象征金人精神的浓缩;它俯伏蛇行于绿毯之上,记录着血与泪的历史,承载着阵阵战火硝烟的气味。
据史料记载:金大定年间,金朝为防御蒙古入侵,从东北莫力达瓦经索伦、古桓州,沿阴山山脉修筑了绵延千里的金界壕。金界壕以土夯筑而成,土色为灰黑色或黑色。锡林郭勒盟境内有数段遗迹,大体可分为北线、中线和南线。太仆寺旗境内的这条土长城遗迹属南线,由今河北省康保县进入太仆寺旗,并经过正兰旗和多伦县。太仆寺旗境内现存的金界壕遗迹,平均宽2米,高1米左右,当地蒙古人称为“成吉思汗墙,汉人称为“小边墙。这条金界壕是仓促挖掘的一条复线,因为只用了50天,这也是金代最后挖掘的界壕。
具体说,金界壕是随着金、元、宋的军事对峙而产生的。12世纪初期,女真族雄起于中国东北的松花江上游。1215年,该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起金王朝,势力逐渐扩张,与宋朝联合推翻了辽王朝。金王朝乘胜南下逐鹿中原,经过多次战役取得胜利,终于攻进了宋朝京师开封府,宋朝被迫迁都临安府,这样形成了宋、金、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当金王朝野心勃勃攻占中原时,世居在蒙古高原东部的室韦后裔各个部族乘机兴起。其中的塔塔儿部实力最强,成为金王朝后方的威胁,金人便在现今大兴安岭以北的草原上挖掘界壕,防御塔塔儿人南进。
关键字: 内蒙古 大兴安岭 金界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