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常素庙)
一九四九年解放后,由于众所周知的种种原因寺庙被占用,“文革中更蒙厄运,香火中断,把甘露寺所有的殿堂、房屋全被拆毁,成为?片废墟。具有文物价值的牌匾、法器、佛像、经书均被付之一炬。僧人都被迫离寺,返乡种地。仅剩一位双目失明的僧人佛源,无处安身被迫住入农业社饲养员房,成了这里的五保户。
一九七六年,佛源法师的住房快要倒塌,由佛门弟子冯双小以给五保户盖房为名,用土坯建起佛殿两间、僧房一间,仍由佛源法师居此恭行佛事活动,他在此苦守了三十多个春秋。
一九八五年,临河区人民政府根据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精神,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批准恢复重建甘露寺,并作为汉传佛教活动场所。一九八六年,佛源法师把他多年来善信徒供养他的善款六千余元,捐献出来,交给妙福、妙仁、妙金法师,在冯双小、王四 、王风山居士的相助下,修建佛殿三间,僧房四间,库房四间。建成后较为简陋,根本不能满足信教群众的佛事活动。佛源和尚圆寂后,由妙福、妙仁法师住持,只缘他们年逾古稀,无力护持道场。
一九九0年,在河套地区广大佛教徒的再三恳求下,妙仁法师赴山西省大同市上华严寺,请山西省佛教协会长三义老和尚发起,责其徒弟藏文师、藏宝师协助妙闻师复兴甘露寺。
一九九一年,妙闻法师秉承师公三义老和尚的重托,只身一人从上华严寺来到甘露寺,承担起恢复兴建重任.他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先后从呼和浩特市观音寺请来了藏文法师,从上华严寺请来了藏宝法师。在两位高僧的指导下,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历时12年的努力,甘露寺已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一座雄伟壮观、景色秀丽的汉传佛教圣地。
整个建筑的格局严格按照佛教寺庙的定式,寺门朝南,南北纵向的一条中轴线有正殿三重。一进为三门殿,单层翘角,门楣上镌有“甘露寺三字,为刘炳森先生所书,山门前雕有2.5米高石狮一对,威武雄壮,稳坐三门;二进为观音殿;三进为大雄宝殿,系砖木结构,殿基高3.3米,上有汉白玉栏杆,石雕图案,清晰美观。殿高21米,面积1320平方米,双重复檐,檐卜斗拱密致。歇山式屋顶,覆盖黄琉璃瓦,翘角悬铃,随风仟响,重檐中间,镌有“大雄宝殿四字,为赵朴初先生所书。殿内正中塑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大佛像,高4.5米,佛座4米,背光高8米,用樟木精雕细刻而成,全身贴金,庄严如法。龛后塑有观音海岛,慈祥庄严,栩栩如生,两侧协待为善财、龙女。大殿东西两面塑有18罗汉,墙壁画有500罗汉,起伏坐卧、喜怒哀乐、形态逼真、服饰鲜艳、富有艺术美感。正殿两旁建有厢房配殿,东侧自南向北依次有祖师殿、客堂、伽蓝殿、斋堂、上客堂、钟鼓楼;西侧自南而北依次有报恩堂、功德堂、西归堂、三学堂、钟鼓楼。东外环建有讲经堂、客房、大斋堂。讲经堂内供缅甸玉佛一尊,庄严精美。有经柜四个,收藏大藏经一套共48函,各种经书上千册,供僧众研读。墙壁挂有名人字画数十幅,整个陈设全是有价值的佛教文化汇萃。西外环建有念佛堂五间,供阿弥陀佛一尊,是僧人诵经清修场所,晨钟暮鼓,梵呗相闻。后有玉佛殿,供2.5米高汉白玉佛三尊,东为药师佛,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两旁有阿难迦叶尊者,法相庄严、洁白无暇。佛像装有背光,后墙有大型壁画,为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两侧墙壁绘有十六尊者,雕刻精美、造型古朴。两院僧寮环拥。廊敞轩明,曲经通幽。登高凭眺,全寺殿阁堂历历在目。
关键字: 内蒙古 大雄宝殿 甘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