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肇兴侗寨寻找凝住时间的地方
在喧嚣的城市和水泥钢筋的丛林里,常常期盼着一种精神的放松。于是,有人背起包,行走在追逐太阳的路上。黔东南,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地方。走进那里,似乎能看见过去的我们,似乎演绎着我们的逝去时光,似乎时间一直被凝结!
黔东南最有代表性的是2个地方:一个是西江苗寨,一个是肇兴侗寨。肇兴距黎平县城东南72公里,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间坝子中,清澈的肇兴河穿寨而过。寨门口悬挂着冯骥才提写的“侗乡第一寨”横匾。
关于肇兴
侗族乡,素有“七百贯洞,千家肇洞”之说。七百贯洞,指从江县贯洞;千家肇洞,指的便是肇兴。想要感受黔东南黎、从、榕地区侗家人气的旺盛、侗族文化的根深叶茂,就非得来肇兴不可。那些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歌坪、禾晾、禾仓、石子路,走在被溪流环绕分割的寨子里,甚至会有失去方向、没有尽头的感觉。
我第一次知道肇兴侗寨,是看到2005年十月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她对肇兴侗寨的描述是:“白云深处有人家”。之后还从电视里看到侗族大歌的介绍——听起来让人激动的天籁之音。从此便有了一个梦想,去那里!
路途
去肇兴侗寨有2条路。一条是从贵州凯里南下,经黎平过去;另一条路是从广西桂林,经三江到肇兴。2006年11月25日上午7点,到桂林长途车站买9点发车去三江的大巴车票,大巴在桂林市内兜了很多圈,多拉了几个人,12点才通过著名的龙胜梯田脚下。过了龙胜,道路变得很窄。正在整修的土路,经过一个星期阴雨的折磨,很是泥泞。原计划中午到三江,傍晚前到肇兴的设想;在司机兜圈子和阴雨折腾的道路拖延下,几乎不能实现。
下午3点,车行至距三江50公里左右的路段;泥泞的道路陷住几辆卡车,所有的车被堵在路上。甚至最早一般从龙胜发往三江的班车,已经堵了4个小时。司机告诉我们,短时间无法继续通行;下车,徒步半个多小时,涉过这段充满烂泥的公路。并在这条烂泥路的另一端,搭上从湖南通道过来的最后一班车,于下午4点半赶到三江。这时,已经没车往肇兴方向,今晚只好住在三江。
程阳风雨桥
到了三江,看看天色还早,突然想起很多游记介绍的程阳风雨桥。既然停留,何不顺便去看看。三江有2个汽车站,隔河相望。搭乘摩的,几分钟后到了可以去程阳风雨桥的车站,40分钟后在风雨桥路口下车。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横跨林溪河,木石结构,有5个石砌大墩,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
风雨桥头有可供住宿的旅社,走过风雨桥,便可进入里面的侗寨。晃悠半小时后,搭乘一辆路过的面包车回到三江。到车站询问第二天去肇兴的班车时,售票员说早晨7点有一个不确定的班次,可以到时候来看看;中午12点则一定会发一班到肇兴。
晚上,住在三江宾馆,相当于三星级,价格不高,房间很干净。晚餐,走在三江的街上,随便吃了米粉。三江是个不大的地方,吃的东西也没有太多特点。
肇兴侗寨
11月26号,上午11点。跨国三江大桥,徒步到汽车站,买了唯一去肇兴的车票。上车的时候,发现人很多,已经坐满了座位。司机和售票员让没买票的下车,明天再走。
12点,车走出三江市,沿着都柳江蜿蜒在山路上。依然是坑坑洼洼的小马路。直到走进贵州境内,公路立刻变得平坦,使我们的速度略有提升。我们的车不断沿着山势攀升,窗外一片一片绿色,持续一周的靡靡细雨,把土地染成阴阴的暗色。
下午4点多,走进恍恍惚惚的肇兴,整个侗寨立刻包围了我的全部。同车的2个老外和一个内蒙mm挤下了乌烟瘴气的大巴,mm突然失望地说,已经开发过了!我住进肇兴宾馆,他们则去了寨子的某个地方。和我去其他地方一样,整个宾馆只有我一个人住。
肇兴共有5家房族(支系),对外一律姓陆,内部有各自不同的姓。各个房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段。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每个团各自建造了本房族的鼓楼,分别是:智寨鼓楼、仁寨鼓楼、义寨鼓楼、礼寨鼓楼、信寨鼓楼。共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800余户,4000多人,号称"中国最大的侗寨"。
11月的肇兴,相当的淡季,整个寨子看不到什么游人。然而,即使这么偏僻的地方,旺季照样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我放下行李,迫不及待地闲逛在侗寨的各个角落。立刻,我似乎回到过去——我的童年就是这个样子。小女孩们在风雨桥上跳着皮筋,男孩子们或趴在地上弹球或四处疯着。小径上,走着担水的男男女女。一些木匠,正在锯锯刨刨,一座新的侗家木楼将慢慢升起。 在肇兴,我已经忘了还生活在这个互联网年代。
我沿着寨子里面肇兴河分叉出来的2条小溪缓缓地走着,两边是紧挨着的木楼。突然体验到的是古人“依水而居”。那些闲坐在鼓楼旁的老人们,百无聊赖地家长里短。即使在没有阳光的冬季,人们的心境也依然广旷。
在肇兴,似乎世界只有这么大,似乎时间永远这么长,似乎生命的活动也可以停止!在肇兴,还要说什么呢?只能感受!天色渐暗,路边的饭馆稀稀落落坐着几个吃饭的人,因为是淡季,有的饭馆甚至没人。
还算有点特色的菜品,是一般人吃不惯的腌鱼和腌肉。酸酸辣辣的腌肉,切成小丁,和青菜抄在一起,就着米饭,香糯可口。我坐在小桌边的小凳子上,尝着侗人自己种的稻谷;看着街上殷实地脚步,享受着少有的满足。
入夜,这是一个没有路灯的乡村。坡上,点点滴滴的暗淡灯光,点缀没有星星的天空。冬天,显得有些阴冷。肇兴人说:最好的季节是从春天到秋天。宾馆的附楼里,住进来几十个从黎平赶过来的侗家女孩,说是明天有个交通局的领导来视察,她们要一早起来做准备,表演迎接那个人!
11月27号,早晨7点。吃过早晨的米粉,走到肇兴侗寨的大门楼旁。从7点到9点,很多远道而来表演的人,在清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领队接了一个电话后,告诉队员去另外一个侗寨大门,领导半小时后从那边过来。
随着振动脚下土地的土炮声,领导的车队停在寨子门口,姑娘们上前祝酒,小伙子们吹起了芦笙。滴滴嗒嗒、文儿了瓦拉!一群领导们在姑娘们的簇拥下,走进了寨子。寨子里面的每个鼓楼下,都聚集了专门来表演的演员们。
我在五个鼓楼中的2个走来走去,看到姑娘和小伙子跳呀唱呀,始终没看见领导来。当然,据说,领导们去喝茶了。直到中午,演员们才回去吃饭,然后返回七十多公里外的黎平。这就是交通局领导,这就是肇兴领导;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条高速公路将穿越肇兴的山峦”!
侗衣
侗家人所保存上千年的东西,不仅是生活习惯,还包括文化和服装。其中,侗族大歌和服装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做侗族服装的侗布,是用棉花纺成线后用织布机手工制成。然后浸染成青色或深紫色,晾干后叠在一起,用木槌反复捶打半个多月,把棉花里面的油脂捶击到布的表面。这时你能看到的侗布,就是捶打的那一面闪闪发亮,布料硬而挺。制成的侗布,根据手艺和捶打时间的不同,亮度也不同。在肇兴,表面越亮的侗布越贵。
侗布在侗族老人们手里做成一件一件的侗衣。特别费功夫的,是女孩子穿的侗裙。手工叠成数百个细细的褶,在长时间的挤压下定型后,成为短小的百褶侗裙。一件侗裙,从布料开始需要差不多3个月的时间才能制成。因此
价格不菲。即使当地人买,也要数百元一套。
太过复杂的工艺和太过消耗的时间,使现在的侗家的姑娘们,很少自己做侗衣,甚至很多女孩已经不会这门手艺了。她们平时喜欢穿城里买的休闲服,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把母亲做的侗衣穿在身上。甚至,那些仿侗衣,既便宜又轻柔,正在占领年轻人的衣柜。
虽然侗衣是值得收藏的纪念,但她的工艺决定了不能用洗衣粉(液)洗,原因是会掉色而且洗后的亮度大幅度下降,和捶打前差不多。本来,我想买一件用过的老侗衣带回城市,只好作罢。
侗人
在肇兴,觉得自己恍惚中生活在几个世纪以前。当走在每一条小溪旁,当坐在小板凳上吃着肇兴腌鱼,当进入那些小店讨价还价买侗布,无不感受到侗人对变化的期盼。靠近街面的侗家,都在自己家的一楼开了商铺或饭馆;很多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旅馆。在外打工的青年,纷纷回归经商,他们带回了外面世界的纷纷扰扰。
进来旅游的老内和老外们,不仅带走了这里的宁静,也带来了外面的花招。肇兴,这份凝住的时光还会停留多久?。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过,细细溜走。
&
关键字: 侗家人 侗寨 西江苗寨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