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紫荆关游记
突然发现,记忆力已经不好了,一天过去,似乎昨天在清西陵的那些感觉和想法都一并消逝了。北京城里的夜晚总是很亮,窗帘起起伏伏,隐隐有呼啸的风从阳台外面吹过,想起来那会儿在林学院踩着昏黄的灯光去吃饭,一弯新月贤淑的挂在柳树梢头,同行的mm随口就吟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惜黄昏之后,只能窝在屋子里看电影。
我喜欢第一天傍晚的时候漫步在神道上的感觉。从泰陵门口往大红门走的,穿过琉璃门之后,眼前突然呈现几座牌坊,阳光自由自在的穿行于柱子与柱子之间,汉白玉的构架恍恍惚惚的看上去显得剔透起来。泰陵的牌坊群做的很漂亮,大大方方的围起来一块方地,威严又不觉笨重。地上的砖石和别处一样,风化的比较严重了,高高低低的,间或有青色的草或者是苔藓生长起来。晚风吹来,一阵清凉。我那时候觉得非常适合在那儿大宴宾客。就在那些青草丛生的砖缝里,安置上传统的大圆红桌子,几个大盘子一摆,几张椅子一放--参加宴席的都会是谁呢?十三陵的嘉靖皇帝,曾经在地宫里大宴宾客过,列席的恐怕都是有品阶的官员吧?一班穿着顶戴花翎的官员唯唯诺诺的点缀着这青山绿水蓝天。人活着便显出一种低级的存在。想起前段时间曾经折磨过我的那句诗词"数峰无语立黄昏",一辈又一辈的人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所谓的"自在"也终究是一种遥遥不可及的梦想。
不记得在那个皇帝的宝顶上了,看着远处一道绵延不断的围墙,顺着山势起起伏伏,围起来一个很大的地方,几个人还在那儿讨论,是不是清西陵的大陵区的外墙。没想到,走近了才知道,居然是一个当地人自己修建的公墓。公墓门前也像模像样的修了牌坊,只是没有那个财力和能力,雕不起美丽的花纹,模仿的很苍白,早已没有了皇家的典雅和气势,剩下的都是粗略和无知。溥仪居然就葬在那儿,一方小小的墓碑,简简单单的写着"爱新觉罗·溥仪",倒是他的旁边,下面一点,某慈姓人家给一家人弄了一个豪华墓穴,青琉璃屋檐,修竹篱笆,矮凳石桌,还学了园林手法,框起几分山景,可是看出去,都是些白茫茫的坟碑,交杂着新栽的柏树。想起来,刚刚看的清西陵的景观,看看眼前,觉得真是今非昔比,天壤之别。
如果说,在清西陵我还看到了皇帝们对神灵和天空的敬畏,那么在这个公墓里,我只看到了赤裸裸的肆无忌惮。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敬畏的东西,也无所谓有什么权威了。看着真觉得浅薄和丢人。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关键字: 泰陵门 清西陵 紫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