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游记
七月的北京,火热的大地,炙热的空气似乎要将人烤熟了,一听到要去承德避暑山庄,心,便莫名的似乎感到了一丝清凉。
车进密云后,雨便开始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越往前走,雨下得越大,远处的山,似乎蒙着一层薄纱,若隐若现。出司马台,车至古北口,一路山石险峻,林木茂密,偶尔能看到几段残长城横亘在崇山峻岭之间,透露出一种古朴的沧桑。
大约三个小时后,进入了承德,这时,雨也开始小了起来,变成了蒙蒙细雨。整个承德,依山傍水而建,顺着静静的武烈河,顺势铺开,宛如一条玉带,避暑山庄、普乐寺、普宁寺等就宛如那颗颗明珠,错落有致的点缀在两旁。
穿过避暑山庄的正门——丽正门,便正式进入了避暑山庄,康熙所题的避暑山庄匾额,其中的“避”字,下面多了一横,据说是康熙为了字体的好看,特意增加了一笔,我觉得更可能的是因为避讳,因为古人为了避讳,常常有将某个字增减笔画的做法,虽然我不知道他是为了避什么讳,但我猜想,有可能就是避讳“避”字意思吧,也许康熙觉得自己是皇帝,可是还要逃避酷暑,说来也不好看,于是下意识的将这个“避”字多写了一笔吧。
避暑山庄虽是行宫,但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都是青砖素瓦,和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有着鲜明的对比,据说,这是康熙特意要求这样建造的,为的就是给北方的蒙古大公们一个简朴、素雅的印象。但,这些看起来青砖素瓦的宫殿,其实,内在品质一点也不差,澹泊敬诚殿全都是用整棵整棵的楠木做成的,在蒙蒙细雨中,散发着一阵阵幽香,合着远处传来的古筝,让人如痴如醉。宫殿里面的陈设,更是极尽奢华,黄金,在这里已沦为最普通的东西,那些用象牙抽丝织成的屏风,用百鸟羽毛做成的花鸟,用珍珠拼成的大象……,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
穿过宫殿区,一抬眼,看到几只小鹿,起初还以为是模型,不曾想却是真的,导游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野生放养的鹿,见的人多了,因此不怕生。
坐上山区游览车,穿行在莽莽林海之中,快乐的呼吸着这大自然的清香,车行六七里,来到了四面云山,登山远眺,远处的磬棰峰在烟雨朦胧中时隐时现,山中升起的薄雾将四周的山藏了起来,让人有一种如在云中的感觉。缥缈的云雾中,一座寺庙怎么看都像是不拉达宫,可是,我们现在不在青藏高原,不在拉萨啊,不拉达宫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呢?一问,才知道这是当年为达赖喇叭修建的行宫,按照一比四的比例仿建不拉达宫而成的。
车往下行,在陡峭的山路上转了几个弯,眼前突然豁然开朗起来,一处古香古色的建筑,在鲜花簇拥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里面传来的阵阵琵琶声,如切如磋,如泣如诉,推开篱笆门,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庭院,庭院旁边,是几间小小的房间,房间里简单的摆着一张茶几、两把椅子和一张床。人群里有人说,要是能永远住在这里该有多好啊!不料导游微微一笑,告诉大家,这里便是皇帝流放后妃的冷宫。大家听了,唏嘘不已,没想到古代皇帝的冷宫也这么好。
出了山区,便来到了平原区,万树园内古木参天,试马埭旁绿草如茵,几个巨大的蒙古包散布在草原上,据说,这里便是当年清帝宴请蒙古王公的地方。
穿过平原区,来到了湖区,朦胧的烟雨,随风轻摆的荷花,湖面上圈圈涟漪,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漫步在芝径云堤上,远处玉琴轩传来的悠扬琴声,伴着雨打荷叶的声音,看那涟漪一圈圈的散去,我仿佛又回到了家乡,那朦胧烟雨中的烟雨楼,那划水无痕的扁舟,那静静伫立的水心榭,那倒映在水中的六合塔,不都是江南的景象么?
关键字: 承德 承德人 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