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口水库游记
前两天,借到区外汇报工作的机会,游玩了两天。地方虽不太远,但有的还是第一次。先后去了明代景忠山和青山关长城,但感触最深的,还是潘家口水库。
最深之处,在于潘家口水库的博大胸怀。潘家口水库位于唐山与承德地区交界处。是开发滦河水利资源,调节径流,减少下游洪水灾害,保证天津用水的重要控制工程。整个工程包括潘家口水库大坝、下池枢纽、两座副坝和坝后式水电站。潘家口水库是整个引滦工程的源头,是滦河干流上游第一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9.3亿立方米。库区水面由北向上延伸30公里。泛舟水上,两侧奇峰怪石,绿水青山,兼具北方雄奇及江南秀美,令人目不暇接。古老的长城在山峦之间时隐时现,孤寂的敌楼、烽火台耸立于群峰之巅,令人浮想联翩。说它胸怀博大,并不是说它风景如画,气势如宏,而是它的奉献和牺牲自己的精神。1994年7月13日,滦河流域遭受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第二位,潘、大两水库投入运行以来第一位的大洪水,潘家口水库最大入库洪峰流量9870 m3/s,由于潘、大两水库调度合理,汛前将潘家口水库预泄水位至207.00m,为下游错峰8小时,保住了乐亭小埝,使小埝内12万人口的村庄,20多万亩土地安然无恙,保住了国家投资1600万元的白龙山电站。听导游讲,在2001年,天津工农业及人畜用水受到引滦入津工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政府为了节水,一般工业用水都基本停止,以此保证人畜饮水。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来到潘家口,指示采取超常措施以保证天津用水。当时潘家口水库存水量已达到最低限,像干瘪的乳房,已再无能力向外排水。但是为了让天津人民喝上水,潘家口人用抽水机向外抽水,自己则忍受着枯干力竭的痛苦不发一言。潘家口用自己的牺牲精神换来了千万人幸福和安宁。
最深之处,在于潘家口水库还在喜峰口驻留着英雄的足迹。潘家口水库所处地域喜峰口一带是古长城雄关要塞闻名的地方。喜峰口雄关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的东三省,1933年日本侵略者欲侵华北,从喜峰口入关。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就在这里率领国民党第29军在此迎战日寇。那时,29军仅有22000人,武器装备极为陈旧落后。然而,面对武装精良的日本侵略军,英勇的29军将士,满腔仇恨,怒火冲天,斗志昂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军长张自忠沿袭了西北军的老传统,支起铁匠炉,为每个士兵打造了一把锋利的大刀,并且在每个团都配备了操刀教练员,使许多士兵练就了一手高超的刀术。为力挫侵略者不可一世的猖狂气焰,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喜峰口前线总指挥、29军109旅旅长赵登禹挑选了500名技术高超的大刀队队员,夜袭敌营。此时的日本侵略军正蒙头大睡,做着黄粱美梦。大刀队队员们如同神兵天降,扑向敌营,抡起大刀,横杀竖砍,刀起头落,近千名鬼子从梦中惊醒,衣服都来不及穿,就撞在刀口上。大刀队在敌营英勇拼杀了近3个小时,使500多名鬼子人头搬家。尔后,29军一鼓作气,不给鬼子以喘气之机,又于3月11日夜组织了对敌人的第二次夜袭,共砍死砍伤敌人200多名,烧毁敌人军车200多辆。 29军将士和神勇的大刀队,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斗志,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气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万里长城的雄关——喜峰口铸就了一座永远的丰碑。取材和歌颂喜峰口抗战英雄事迹的《大刀进行曲》,很快由上海青年音乐爱好者麦新创作并推向全国。喜峰口抗战已成历史,但屹立在亿万人民心中的抗战丰碑却是永远磨不去的记忆。后来,张自忠将军在与日军作战中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拔佩剑自戕,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踏寻烈士的足迹,历史已尘埃。在网上纪念馆里,我真情的为革命前辈献上了浊酒和鲜花。
最深之处,更在于我在潘家口更深刻的认识了自己。在潘家口水库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两件事情。一个是读中专时的老同学知道我到了他那里后,驱车找到我,不仅安排好了晚上的食宿,临走时,还给我带了很多当地的特产。感觉非常热情,没有一点做作的人情事故的印象。而我本以为,很多年未联系,见见面,聊聊过去现在和将来,很平淡的离开。二是一个工作的同事,为车祸而丧生,一个事业正当年,为人所瞩目和前途看好的同事英年早逝了。这两件事,在我内心中泛起了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想到潘家口水库宽广博大的胸怀,那些抗击日本鬼子甘于牺牲的烈士民族精神,想到同学之间的纯洁的友谊和逝去的很多朋友、同事和亲人,而又想到自己对人情关系的冷淡和实际,对人与人之间恩恩怨怨和斤斤计较,想到自己活得这么渺小和有时的自私,对生命的计较,自己陷入了沉思,想找到生命和活着的答案……
关键字: 景忠山 潘家口 长城 青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