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游记(2)
因为此是高地,我向前远眺可以看见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长长的十七孔桥宛如一张长弓静卧在碧玉般的昆明湖上,让我心为之一振。
顺着山路继续前行。路旁的树木枝繁叶茂,虽然此时不是盛夏,但是路边的树木枝叶交错无意之中为这条小路搭起了一副遮阳的天然屏障。几缕柔柔阳光透过枝叶的空隙暖暖的照在地上,让我的脚步不由得放慢,唯恐惊动此情此景。
走完这段山路,一条长廊映入眼帘,长廊上人流游动着,此时我才明白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颐和园长廊。我快步的走进长廊融入到人流中,有意寻找到那份儿时的回忆。我小心翼翼的向前走,仔细的看着廊上横槛上的彩画,希望能够找到那幅济公的彩画。听身边的人说这条长廊一共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上万幅画没有一幅是相同的,难怪走了很久依然不见那幅济公彩画的身影,难免有些遗憾。
顺着人流我来到了云辉玉宇,它座落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山了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进了佛香阁,里面供奉着一座千手观音。此处是不允许拍照的,我却悄悄的偷拍的两张。
佛香阁的后面是众香界,传说那里便是天庭,可惜大门紧锁游客止步。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在山上待很长的时间,下山的时候才发现此处的石阶也是很险峻的,真难想象当年慈禧是怎样登上万寿山的。
下了山,我顺着长廊边往回返,发现廊边树木的花儿开得真是可爱。
记不得是在哪个大殿前一支韩国学生旅游团正在那里休息,我想都没想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回家翻看照片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还是一支女生旅游团。
不知不觉中我的沿着昆明湖畔前行,靠着湖畔的这边载着数不清的杨柳树,虽然没有一丝的微风拂过却恰似春风拨动了它的心弦。
杨柳树的另一边树木虽然还没有长出嫩叶但是此景也别有一番韵味。
走着走着,眼前的一座镇水铜牛使我停止了脚步,仔细一看这座铜牛的背上铸有80字篆体铭文,历经了百年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此铜牛与昆明湖西岸的耕织图景区遥遥相对,暗喻着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牛郎与织女。
离开了铜牛不远处可以看见一座八方亭,走进去仰头可以看见横槛上的八幅书法作品。
离开了八角亭子便上了十七孔桥,这十七孔桥东接八角亭,西连南湖岛,长150米,宛如长虹卧波。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一只是相同的。
站在桥上可以看见远处的万寿山佛香阁的另一番景色。
走过十七孔桥,过了几道门,就是龙王庙,听说这庙在当年很灵验,可惜此时庙门不开。我仰头看着房角上的怪兽,再看看这天,莫名其妙的想笑。
过了龙王庙便是涵虚堂,高居于被人称为东海蓬莱仙境的南湖岛北岸临湖石台上,慈禧和光绪当年就在此观看海军演习水操。
此时已经接近闭馆时间所以也没花太多的时间在此浏览就原路返回。
关键字: 十七孔桥 昆明湖 杨柳树 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