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画中游
湖光山色画中游
——颐和园游记
王轩宇
到北京的第三天,我们就去游览了北京的颐和园。
颐和园是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一人享受,挪用了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恢复、修建被英、法联军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焚毁与浩劫的清漪园。经过十年的时间,到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才基本建成,并将其改名颐和园,做为皇家专门的消夏之所。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万寿后山的“须弥灵境”一代大量的建筑物被焚毁。
我们从新宫门进入颐和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头卧在昆明湖岸边的大铜牛,传说这是为“镇压水患”而铸造的,牛背上铸有篆字铭文《金牛铭》作了记述。从铜牛处向南走,有一个大亭子,叫“廓如厅”;宽阔的十七孔长桥就是在这儿把南湖岛与湖的东岸连结了起来。
我们踏上十七孔桥,桥是用白石砌成的,桥两边的栏杆顶部雕刻着石狮子,个个都精美生动。我亲自数了一遍,共544只,形态竟无一相同。
过了十七孔长桥,我们来到昆明湖中的南湖岛,有人说此岛也叫“蓬莱岛”。岛上有座龙王庙,我从来没见过“龙王”是什么样,看到这个龙王庙的“龙王”塑像,感到它的模样很恐怖。
龙王庙的北边是全岛最高的建筑“涵虚堂”,站在“涵虚堂”向西远遥望,仿杭州西湖苏堤、白堤修建的西堤,翠柳婀娜,起伏多姿的大、小石桥相连,后面衬托着玉泉山山峰和宝塔,连绵起伏的西山诸峰,更扩大了颐和园的景致。往北边观看,万寿山上的排云殿一代的宫阁殿堂隐映于绿荫之间,乍看,颐和园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游完南湖岛,我们来到小岛北岸的渡船口,乘船去北岸的万寿山。在船的行进中,我向西眺望颐和园的西堤,堤上的玉带桥,桥身高拱,桥洞浑圆,色白如玉,宛如玉带。为颐和园一座造型优美的拱桥。
我们从南湖岛乘船来到昆明湖北的“清晏舫”上岸,在那里我看到一只大石船,这个大石船建得象座房子;整个石船全部是用大理石砌成,这就是石舫,也叫“清晏舫”。
我们离开石舫向东,沿着长廊,过了“听丽馆”到“画中游”,经“秋水亭”来到“云辉玉宇坊”;又经“排云门”从“排云殿”登上依山南北排列的“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
万寿山上的建筑物,风格各异,彼此争辉。“佛香阁”是这里最高的建筑,八层三重檐。“智慧海”算是此中年代最古的建筑;它外部装饰全部都采用了琉璃釉,所以有人也叫它琉璃阁,在它周围四壁做成的佛龛像个个神采各异。
在“佛香阁”的西侧,还有一个著名的“宝云阁”,也就是铜亭;它全部是用青铜铸成的,铸件表面平整光洁,上面花纹清晰,铸造工艺高超绝伦。
我们从山上下来,沿着长廊继续向东,在长廊里,我发现长廊的每间过木梁上都有一幅图画,每幅画都讲一个故事,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等等。
我一边观赏着长廊的画,一边向前走,不知不觉走到了长廊的尽头,来到了乐寿堂。乐寿堂以东有仁寿门、仁寿殿及其配殿,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曾多次在这里召集群臣,办理朝政。慈禧太后在仁寿殿里还搞过“垂簾听政。”仁寿殿的北面有专供慈禧看戏的戏楼,德和园、颐和殿两旁以廊相连,供帝后、大臣观戏之用。据说:慈禧是个大戏迷,每次来颐和园的第二天就要看戏,而且要一连看几天。
仁寿殿之西是玉澜堂,它的西配殿藕香榭西临湖岸,东配殿霞芬室东连仁寿殿。慈禧太后就曾把赞成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为此专门修建的一圈围墙。
乐寿堂在颐和殿之西,是慈禧太后长期居住之所,每年阴历四月到十月她都在此处居住。乐寿堂分东、西内、外室,有用膳、更衣、处理政务和寢居之用。
据说慈禧用膳非常奢侈,每餐128个菜,主食50种,全部用金银碗碟器物盛放。她用一顿餐,在当时就是农民的半年口粮。
我们在颐和园里几乎玩了一天,尽管这样,我们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看,如万寿山后面的须弥灵境、多宝塔、涵远堂、霁清轩、知春堂、谐趣园等地方。对我来说,这是我来北京的憾事。
颐和园北边依山,南面临水,山上树木葱郁,湖面水域开阔,建筑物依山之势,依水之形安排布局;依山多是亭台楼阁,依水多为长廊水榭,有宫闕殿宇,亭台廊阁,又有石桥画坊。依水的明湖中,湖水碧波荡漾,南湖岛绿树郁郁葱葱,建筑物与绿荫相辉映,是一座环境优美,名名扬中外的古典园林。
颐和园内,亭台楼榭,殿阁廊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它虽然是为清朝统治者修建的园林,却凝结着我国人民的血汗,是我国劳动人民聪名才智的结晶,也记录了我国遭受帝国主义欺凌的苦难历史,是我们接受爱国主义的游览胜地。
关键字: 建筑物 昆明湖 颐和园 龙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