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北京:福隆寺街与东四三条
此次来北京有个附带的重要任务,那就要去找老婆的老家,她算得上半个北京人,好几代都住在北京,只有她没来过,那也是一种遗憾;経硑究过地图后,知道从饭店到东四的距离,坐公交车也不过三站,我决定步行,既能看看街头风情,也顺便运动。
早上8奌,从沙滩北街沿五四大街往东行,首先在路北辺有幢样式古典的「红楼」,看起来年歳已久,果然不出所料,墙壁上挂着一个牌子,说明它是北京大学汨址的一部份,同时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奌之一,毛泽东曾在这儿图书馆工作过。
走了一条街,又看到了一座大型建筑物,那是「中国美朮馆」,就在路口的小公园中,有一群人在里头活动,这次我发现北京保留了许多公园,这是很好的事,一些老者可以在里头活动,联谊,下棋,打发时间。
小公园里我看见有人在地上写字,进去瞧瞧,只见那老先生手拿自己制作的笔,沾上水就在地上练起来字来,経请教才知道这枝笔的制造方法,首先把海绵修剪成的笔头的形状,再将保特瓶头包住笔头的上部,以铁丝绑住,由上方插入一枝竹子,就成了这一只克难笔,我不禁手痒也在地上写了一个字,与老先生们聊了一下天,照了些相片就离开了。 我曾在一篇文章看到,北京人很注重方向,路名取的也很有方向感,比方说,往东的叫东大街,向西就叫西大街,当然也有北大街,南大街;更有趣味的是,如果街是斜的,那就干脆挑明了它,比方说「烟袋斜街」、「东花市斜街」;有个笑话说,一对老夫妻睡觉,老太太嫌老先生挤的太过来了,就开口说了:「我说老头啊,你可不可以往东边挪挪?」。 好,回到刚才的小公园来,如果由这个路口南行,可前往「王府井步行街」,路口东面对街即为「隆福寺街」,这儿在过去可是了不得的热闹,东有隆福寺,西有护国寺,都是善男信女必来之地,每逢开庙必定人山人海,但今不如昔了。
走进去一看,有些卖衣服的店已经开始营业了,再往东走,到了百年老店「白魁老号」,这正是我要吃早奌的地方,人已坐了不少,我们点了豆汁和焦圈、面茶、烧饼夹牛肉、肉夹馍;那豆汁,早听人说外地人不容易接受这豆汁的味儿,只有老北京人才会喜酄喝它,那留走在异乡的北京人,更是念念不能忘的;但我喝下一口就爱上它了,配上咸菜丝口感极佳,不但在北京的日子,每天都去喝上一碗,如今回到家后,仍是想念着那酸酸的味儿呢,老婆笑说我前辈子大概是北京人吧。其实,吃道地的北京小吃是对老北京文化的一种怀念。
走出白魁老号,一眼就看到了「侯馄饨」,当然得尝尝,点了一碗鲜肉馄饨,那汤的味道真浓郁,馄饨皮儿很有嚼劲,真的好吃。老店「丰年灌肠」就在隔壁,既来之不免也尝它一盘吧;丰年灌肠的原料是白薯粉,经油炸过后,外焦里嫩,吃时浇上蒜汁,十分鲜美可口。北京小吃的特点是每种小吃都要有不同的配料,比如喝豆汁,必须配辣咸菜丝;吃炸灌肠必须要配蒜汁;吃爆肚要配芝麻酱和辣椒油……,只是肚量有限,只能浅尝即止。 隆福寺街东口就是东四了,对街是东四头条,沿东四北大街往北走没多远,就到了东四三条,老婆的举止看起来有些兴奋和不安,这是她的老家,前几代都住在这儿,听得胡同里的人说,那时能住在这儿,可是非富即贵;走进三条,只见两旁斑驳的四合院,有人十分安闲的坐在家门口,也有人坐在巷子里打着扑克牌,卖菜的店也开张了,每个人都自在的过着生活,这才是真实的北京。
沿着胡同一路走,找到了老家的门牌号,只见正在整修,并没有人住,其实那种回到老家的感觉是很特别的,文字很难形容。虽是人去楼空,可依然情感上澎湃不已,毕竟那是先祖住过的地方啊。 走回东四北大街,有了另一番收获,老婆进了一家服饰店,选中了三件衣服,蓝、紫、黄各一,每件15元,颜色很美的上衣,接下来三天都穿着它,我在隔壁的同仁堂买了两瓶正骨水。随即坐公车顺着东四北大街往北,幸好问了车上的服务员,在国子监站下车,回头走个十来公尺就到雍和宫大门了,记得,千万不要坐到雍和宫站下,那就远了;参观雍和宫门票每人25元,门票很先进,是一种电子票,经过大门时只需对着感应器刷一下就行了。
逛了好一会儿,走出雍和宫,对街即为成贤街,有孔庙和国子监两个景奌,走了约100多公尺,到了孔庙没进去,再走了两步,到了国子监,门票每人6元,它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学府,现存放一些当时科举制度的东西,考场的模型,考生作弊的文件,老婆倒是颇有兴趣的看的津津有味,在里头绕了好一会儿才走回大街。
时已近中午,肚子也饿了,就在雍和宫的南辺,隔一条小街有一家店叫雍满福茶庄,外头窗上贴着牛肉拉面,家常菜,往里头一看,满座,老婆说人多一定好吃,进了店,老婆巡了一圈,点了凉拌海带、麻辣凉粉、老虎菜、羊肉肘花、羊肉饼和牛肉细面,其牛肉细面最得老婆的心,接下来两三天,她一直念着要再去吃呢,说是味道很像她老爸以前煮的牛肉面。
回来之后,我每天都想着豆汁,牛肉酱烧饼,这种吃的文化也是老北京的特色之一,更是我迷恋北京的最大原因,有机会再讲讲我在北京吃的美食吧。
关键字: 北京人 北大街 国子监 隆福寺 雍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