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游记
北京流行非典的时候,住在石景山模式口的赵山宿舍。买菜可去三个菜市场,南面是金顶市场、东面是苹果园市场、北面就是法海寺菜市场。法海寺菜市场顺路北上就是法海寺了。五一的时候北京相当(在小品“说事”里学的,应该是今年的流行词)紧张,当时带几个人在开发程序,大伙紧张带累有点歇斯底里,本想放假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可出北京各进山旅游的路口都把的挺严,想去十渡,还没到3渡就给截回来了;想去妙峰山,109国道给当地农民给挖断了。没办法只好借着早市买菜,逛了一次法海寺。当时人相当(又一次用)少,走的也挺匆忙,感觉还行,虽然占地不大,可景色相当(又一次用)秀丽。而后来和发哥唠嗑,得知发哥每周必爬一次法海寺的山,难怪发哥身体贲棒,吃嘛嘛香呢。
早上没安排事,就陪老婆去了一次法海寺菜市场,也就顺路看了一下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寺内最为珍贵的是殿堂墙壁上,大量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
关于法海寺的修建,有一段“梦幻”传说。
据说明代正统年间,皇宫里御用监太监李童,自以为适逢盛时,生长在太平之世,际遇到圣明之社。蒙受圣主洪恩,怎样报答?想建造一所梵刹,虔诚地供奉香火,藉此以报皇恩。为此,日夜想念寻访到一块风水宝地。一天夜里,梦一白衣老人对他说,这里就是最精美的福地,其它地方没有比这里更美的风水宝地。李童醒觉后,感到奇异,就图谋得到梦中所遇的境地。派懂得风水的人遍地寻访,当寻访到玉河乡水峪,徘徊瞻顾,适与梦中景色相似。打听乡人, 知道该地是龙泉寺的旧址。李童知道后,高兴地说:“我造佛寺有地方了,这是佛神助我,吉莫大焉。” 于是在这里建立了法海禅寺。离奇的“梦幻”是否真有其事,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但歌颂法海寺的地理 环境是神示福地,却很有意思。这传说记载于《敕赐法海禅寺碑记》和《法海禅寺记》。
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已未闰二月二十二日 (公元1439年4月),落成于正统八年癸亥冬十月十五日(公元1443年11月)[清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是由明代皇帝宠宦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修建,明英宗皇帝钦赐额曰“法海禅 寺”。
法海寺建成后,正统十年二月(1445年)英宗皇帝颁赐法海寺《大藏经》一部,并刻立“圣旨碑” 于藏经楼前。碑文记载,“皇明勅谕”,“兹以一置法海禅寺,永充供养”。
法海寺大殿内绘制佛众菩萨、二十诸天壁画,像设庄严,悉涂金碧,这十铺精制壁画,为宫廷工部营缮所修建。参加寺庙建筑、壁画绘制的良工善众共169人,其中有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十五员。
法海寺是否与“法海和尚”有关?北京法海禅寺是明英宗赐名,“法海”一词,据《佛学大辞典》解释:“(譬喻)佛法 广大难测,譬之以海。”法海寺第一任住持是福寿和尚,查阅寺内碑刻和有关资料,尚未发现法海和尚在本寺呆过。
京西幽胜何处寻,翠微松柏郁森森。
梵宇琳宫留仙笔,彩壁辉煌动人心。
法海寺的重大价值和精华乃是殿内保存下来的明代大型壁画。现存壁画分布在大殿的扇面墙、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共有十铺,壁画面积为236.7平方米。有祥云图、佛众赴会图、三大士图和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所绘内容全部是佛教世界中的景物。
有十方佛众、菩萨诸天、飞天仙女、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神情有别,姿态各异。有祥云山水,动物花卉等各具奇妙,绝非闲置。
水月观音图:
水月观音图在法海寺壁画中最为出色。人物刻画既具有传统的形制,又具有写实的基本手法,突破了僵硬的模式和程式。
绘技术精细完美,细微处一丝不苟。
水月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面目端庄,大慈大悲。法海寺水月观音,曲右腿,盘左膝,右肘膝托,左掌下抵,半跏坐于礁岩之上。面如满月,超然脱俗。是佛,却微露慈母的温情,是神,但足显处子般的恬静,给人以清新明净之美感。穿着装饰 ,有宝冠、耳环、项圈、璎珞花饰、手钏手镯、脚镯、络腋、宝带等八饰,样样齐全。观音莹莹酥胸坦露,纤纤玉手自然下垂,丰腴温暖,富有弹性。轻纱蔽体,脚镯上碎铃环绕“漫腰束饰裙,赤了一双脚”, 使人更感觉到菩萨的慈悯可亲。
唐宋以来,历代绘画都喜欢用纱反映仕女的披肩,反映绘画的技巧,唯独法海寺壁画的薄纱占的面积 那么大,线条那么精细、均匀、工整、挺拔,堪称壁画中的一绝。披纱上的图案是六菱花瓣,每一花瓣都 由40多根金线组成,沥粉贴金,闪闪发光,细如蛛丝,薄如蝉翼,好象水月观音在轻纱下微微呼吸。
水月观音一组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水月观音背景是浩淼的云水,缀以紫竹林、红牡丹、清泉流水, 衬托出“诸天无实体、水月皆虚空”的佛理。水月观音左下部是五十三参后获得正果、成为观音胁侍的善 财童子。善财童子,红孩模样,头略抬起,凝眸欲语,双手合十,虔诚而又带着几分稚气,生活气息很浓 。画工精细,连一根眉毛也不放过,眉根生肉,更显出纯洁无邪的童心。
金狮犼:
水月观音右下角绘有观音菩萨的坐骑金狮犼,又叫狻猊,似犬,凶猛食人,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往往不能取胜。水月观音左上部绘有鹦鹉一只,传说安息国人不知佛法,阿弥陀佛化为鹦鹉教化国人。水月观音右上部绘有韦驮护法神。
最胜老人和月盖老人:
普贤菩萨的左下部绘一信士,称最胜老人。最胜老人是古印度念佛行者、施主、供养人的尊称。老人身着绿 袍,两脚分开,双手胸前相合,目视前方,长髯自然下垂,在沉思,在默祷,好像在祝方世界救出众生、脱出苦 海。壁画上这一信士和方殊右下部那一信士,东西对称,他们同是老人,信仰一致,愿望相通,而一仰望一沉思 ,一扶杖抬手一双手合十,一动一静,神态各异,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壁画构思的巧妙。
广目天王:
广目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梵文音译毗留博叉。他是由印度神话中猎手之神演化而来。广目意为能以净 眼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佛教吸收他为护法神,居须弥山白银捶,率领一切龙类及臭饿鬼诸将,保护西方牛 货洲人众。
法海寺壁画中广目天王为红色颜面、怒目前方,虬须飞动,雄伟坚定。身披铠甲中“掩膊”“胸甲”等 部位,绘有双狮兽头。右手持蜃七寸,(蜃音顺。俗称“紫金龙”)。蜃身缠绕广目小臂。左手捏一宝珠, 举至左胸。兽头、蜃头,凶猛可畏,白色宝珠,神奇莫测,衬托出广目天王形象,显得更加威武壮观。
北京流行非典的时候,住在石景山模式口的赵山宿舍。买菜可去三个菜市场,南面是金顶市场、东面是苹果园市场、北面就是法海寺菜市场。法海寺菜市场顺路北上就是法海寺了。五一的时候北京相当(在小品“说事”里学的,应该是今年的流行词)紧张,当时带几个人在开发程序,大伙紧张带累有点歇斯底里,本想放假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可出北京各进山旅游的路口都把的挺严,想去十渡,还没到3渡就给截回来了;想去妙峰山,109国道给当地农民给挖断了。没办法只好借着早市买菜,逛了一次法海寺。当时人相当(又一次用)少,走的也挺匆忙,感觉还行,虽然占地不大,可景色相当(又一次用)秀丽。而后来和发哥唠嗑,得知发哥每周必爬一次法海寺的山,难怪发哥身体贲棒,吃嘛嘛香呢。
早上没安排事,就陪老婆去了一次法海寺菜市场,也就顺路看了一下法海寺。
法海寺位于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寺内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寺内最为珍贵的是殿堂墙壁上,大量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
关于法海寺的修建,有一段“梦幻”传说。
据说明代正统年间,皇宫里御用监太监李童,自以为适逢盛时,生长在太平之世,际遇到圣明之社。蒙受圣主洪恩,怎样报答?想建造一所梵刹,虔诚地供奉香火,藉此以报皇恩。为此,日夜想念寻访到一块风水宝地。一天夜里,梦一白衣老人对他说,这里就是最精美的福地,其它地方没有比这里更美的风水宝地。李童醒觉后,感到奇异,就图谋得到梦中所遇的境地。派懂得风水的人遍地寻访,当寻访到玉河乡水峪,徘徊瞻顾,适与梦中景色相似。打听乡人, 知道该地是龙泉寺的旧址。李童知道后,高兴地说:“我造佛寺有地方了,这是佛神助我,吉莫大焉。” 于是在这里建立了法海禅寺。离奇的“梦幻”是否真有其事,有兴趣的可以研究,但歌颂法海寺的地理 环境是神示福地,却很有意思。这传说记载于《敕赐法海禅寺碑记》和《法海禅寺记》。
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已未闰二月二十二日 (公元1439年4月),落成于正统八年癸亥冬十月十五日(公元1443年11月)[清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是由明代皇帝宠宦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修建,明英宗皇帝钦赐额曰“法海禅 寺”。
法海寺建成后,正统十年二月(1445年)英宗皇帝颁赐法海寺《大藏经》一部,并刻立“圣旨碑” 于藏经楼前。碑文记载,“皇明勅谕”,“兹以一置法海禅寺,永充供养”。
法海寺大殿内绘制佛众菩萨、二十诸天壁画,像设庄严,悉涂金碧,这十铺精制壁画,为宫廷工部营缮所修建。参加寺庙建筑、壁画绘制的良工善众共169人,其中有画士官宛福清、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十五员。
法海寺是否与“法海和尚”有关?北京法海禅寺是明英宗赐名,“法海”一词,据《佛学大辞典》解释:“(譬喻)佛法 广大难测,譬之以海。”法海寺第一任住持是福寿和尚,查阅寺内碑刻和有关资料,尚未发现法海和尚在本寺呆过。
京西幽胜何处寻,翠微松柏郁森森。
梵宇琳宫留仙笔,彩壁辉煌动人心。
法海寺的重大价值和精华乃是殿内保存下来的明代大型壁画。现存壁画分布在大殿的扇面墙、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共有十铺,壁画面积为236.7平方米。有祥云图、佛众赴会图、三大士图和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所绘内容全部是佛教世界中的景物。
有十方佛众、菩萨诸天、飞天仙女、或男或女,或老或少,神情有别,姿态各异。有祥云山水,动物花卉等各具奇妙,绝非闲置。
水月观音图:
水月观音图在法海寺壁画中最为出色。人物刻画既具有传统的形制,又具有写实的基本手法,突破了僵硬的模式和程式。
绘技术精细完美,细微处一丝不苟。
水月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面目端庄,大慈大悲。法海寺水月观音,曲右腿,盘左膝,右肘膝托,左掌下抵,半跏坐于礁岩之上。面如满月,超然脱俗。是佛,却微露慈母的温情,是神,但足显处子般的恬静,给人以清新明净之美感。穿着装饰 ,有宝冠、耳环、项圈、璎珞花饰、手钏手镯、脚镯、络腋、宝带等八饰,样样齐全。观音莹莹酥胸坦露,纤纤玉手自然下垂,丰腴温暖,富有弹性。轻纱蔽体,脚镯上碎铃环绕“漫腰束饰裙,赤了一双脚”, 使人更感觉到菩萨的慈悯可亲。
唐宋以来,历代绘画都喜欢用纱反映仕女的披肩,反映绘画的技巧,唯独法海寺壁画的薄纱占的面积 那么大,线条那么精细、均匀、工整、挺拔,堪称壁画中的一绝。披纱上的图案是六菱花瓣,每一花瓣都 由40多根金线组成,沥粉贴金,闪闪发光,细如蛛丝,薄如蝉翼,好象水月观音在轻纱下微微呼吸。
水月观音一组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水月观音背景是浩淼的云水,缀以紫竹林、红牡丹、清泉流水, 衬托出“诸天无实体、水月皆虚空”的佛理。水月观音左下部是五十三参后获得正果、成为观音胁侍的善 财童子。善财童子,红孩模样,头略抬起,凝眸欲语,双手合十,虔诚而又带着几分稚气,生活气息很浓 。画工精细,连一根眉毛也不放过,眉根生肉,更显出纯洁无邪的童心。
金狮犼:
水月观音右下角绘有观音菩萨的坐骑金狮犼,又叫狻猊,似犬,凶猛食人,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往往不能取胜。水月观音左上部绘有鹦鹉一只,传说安息国人不知佛法,阿弥陀佛化为鹦鹉教化国人。水月观音右上部绘有韦驮护法神。
最胜老人和月盖老人:
普贤菩萨的左下部绘一信士,称最胜老人。最胜老人是古印度念佛行者、施主、供养人的尊称。老人身着绿 袍,两脚分开,双手胸前相合,目视前方,长髯自然下垂,在沉思,在默祷,好像在祝方世界救出众生、脱出苦 海。壁画上这一信士和方殊右下部那一信士,东西对称,他们同是老人,信仰一致,愿望相通,而一仰望一沉思 ,一扶杖抬手一双手合十,一动一静,神态各异,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壁画构思的巧妙。
广目天王:
广目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梵文音译毗留博叉。他是由印度神话中猎手之神演化而来。广目意为能以净 眼观察世界,护持人民。佛教吸收他为护法神,居须弥山白银捶,率领一切龙类及臭饿鬼诸将,保护西方牛 货洲人众。
法海寺壁画中广目天王为红色颜面、怒目前方,虬须飞动,雄伟坚定。身披铠甲中“掩膊”“胸甲”等 部位,绘有双狮兽头。右手持蜃七寸,(蜃音顺。俗称“紫金龙”)。蜃身缠绕广目小臂。左手捏一宝珠, 举至左胸。兽头、蜃头,凶猛可畏,白色宝珠,神奇莫测,衬托出广目天王形象,显得更加威武壮观。
大梵天:
在印度神话中,大梵天是三大主神之一,他主创造。他从“金胎”中产生出来,又把蛋壳分为两半,创造成天和地。梵天创世说也很有趣,他的妻子叫文艺女神,或称智慧之神,是从他的左手大拇指上生出来的。还传说梵天 的前额、乳房、背部等地方都能生出儿子,能创造宇宙万物。由于梵天本来有崇高的地位,佛教产生后,就利用他 又创造出不少新的佛教神话。佛经上说,释尊从兜率天下生时,大梵天王是最亲近的侍者,手执白拂在前面作引导。
释尊成道后,大梵天奉献自己的宫殿,请佛尊在殿上转法轮说法。大梵天入佛门之后,被吸收为护法神,成为释迦 牟尼佛祖的右胁侍,位居诸天之首。 大梵天的形象,有一面双臂、三面双臂、四面四臂多种,每面三只眼,手持莲花或持拂尘、念珠。佛教传入中国,在各寺庙里的梵天形象,汉化为中年帝王像,完全失去了原来模样。法海寺壁画中大梵天为帝王像,头戴通天 冠,身着褒服,褒服上十有二章,日月星龙粉米黼黻等纹饰,清晰可辨。梵天左、右、后面各有一侍女,左侍女双手托一花瓶, 瓶内插红色珊瑚,右侍女双手托一圆盘,盘内盛着莲子,后侍女持幡。整幅画面,显示了帝王的至高尊。
地天、韦驮和龙王:
坚牢地神又名“地天”,梵文音译为“比里底毗”,原为婆罗门教中的地神,地神的职责是保护 土地及地上一切植物,免受灾害。坚牢地神的职能和我国民间中的“土地爷”、“后土娘娘”差不多。 佛教产生后,吸收坚牢地神为护法神。
据说,魔王曾向释迦牟尼:“汝功德谁为证明。”释迦牟尼将 右手直伸垂下,作无畏手印,指地,表示这一切唯有大地作证。这时大地出现六种震动,东涌西没, 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坚牢地神由地中涌出半身,唱言:“我是证 明。”魔王见势不妙,惊慌逃散,释迦牟尼得道成佛。
坚牢地神形象,佛教传入中国直到唐代,常以男天为代表,后来汉化为女神形象。法海寺壁画中 坚牢地神形象为女神像,右手持一谷穗,左手虚托于谷穗之下,象征主管大地和一切植物的生长。韦 驮,梵文音译“塞建陀天”,意译为“阴天”。“建陀天”后写作“韦陀天”。
帝释天:
帝释天,梵文音译“因陀罗”,原为印度神话中的最高天神,他的统治地位大体相当于我国民间诸神中的“老天爷”。传说他统治一切,既是战神,又是雷神。 佛教产生后,吸收他为护法神,佛经上,说释尊下生时,他化现七宝金阶,让释尊从忉利天一级 一级地下来。下来时,帝释天在释尊的左前方,手执宝盖,和右前方的大梵天,一起侍候着释尊,为 释尊引路。他还曾请诸佛在自己的宫殿里多次讲经说法。佛陀解除瘟疫时。他由最高天神改变为护法 神,仍能尽职尽责,始终不逾地保护着佛祖、佛法和佛僧。
关于帝释天的来历,佛经上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迦叶佛入灭后,有一个女人发心为他修建宝塔,并有三十个人帮忙。后来,这三十三人就同生于忉利天,成为三十三天。在三十三天中,那女人居中为首,化为帝释天,这就 是帝释天的来历。一说帝释天在忉利天修建宫廷,并护有三位夫人。
帝释天的形象,也有一个变化过程。“吠陀”时代,他是手持金刚杵、骑着白象、投掷雷电的战争之神。佛教产生后,说 他是女人变成的帝王。佛教传入中国后,有的寺庙作少年帝王象,男人女相,有的作青年女后像并附有侍女三人。
法海寺壁画中帝释天凤衣凤冠,双手合十,象征她既有帝王女后之尊,又有虔诚护法之心。三位侍女可能象征在忉利天时的三位夫人。侍女中一位给帝释天打方顶幡盖,以示庄严神威。另一侍女,右手拈一牡丹花,左手托一牡丹花盆,以示艳丽富贵。最有趣味的是第三位侍女,双手捧一山石盆景,这是忉利天之山颠,浓缩为盆景。为了表现帝释天居于忉利天之靛为三十 三天之主,采用这种象征性手法,可见壁画画师对绘制内容的绝妙构思,女后、侍女,脸胖而俊,继承了唐代女性风度。侍女情态自然,容颜姣好,玉指素臂,丰腴圆润,服饰细腻,绘制技法真可谓巧夺天工。
辩才天:
辩才天又名“大辩才天”、“大辨才功德天”,她聪明而有辩才,善于巧说法义,故名。她还能发出美音而歌咏,所以又叫“妙音天”、“美音天”、“妙天音乐”。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
有的佛经说辨才天是男天,有的佛经说辨才天是女天,还有的说她是阎摩罗王的姐姐,说法不一。佛经说她住在深山里,“或在山岩深险处,或在坎窟及河道,或在大树诸丛林”。她的形象是“目如广修青莲叶”,“常以八臂自庄严”,“身著青色野蚕衣”。
法海寺壁画中辩才天像,为菩萨相,两目八臂,头戴宝冠,身佩八饰,袒胸赤脚,红裙绣有描金葵花。八臂,中两臂双手合十,左上手食指顶一火轮,右上手持一宝刀,左次手持弓,右次手持箭。腿左侧站一雄 狮,腿右侧站一金线豹。腿后站一狐狸,他们都在恭听辨才天美妙的歌声,恋恋不舍,一步也不愿离开。“狮子虎狼恒围绕,牛羊鸡等亦相依”。
壁画中对动物的刻画,同样具有专精的技艺,辩才天美音对野兽驯服的主题,野兽对辩才天音驯服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画工精细,用金描绘,狐狸耳朵上的毛细血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鬼子母:
鬼子母又名欢喜母,梵文音译诃利帝母。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专吃人间小孩,称之为“母夜叉”。被佛法教化后,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护法神。
鬼子母如何被教化为护法神?佛经上说,鬼子母生了五百个儿子,她天天还要吃王舍城里别家的男女小孩。佛尊得知此事,规劝不从,遂以法力藏起她的一个儿子,鬼子母想念她的孩子,急得她又哭又闹到 处寻找。当她知道孩子在佛身边,便求佛还给她。佛说:你有五百个儿子,少一个就着急,你不想想,人 家只有一两个孩子,被你吃了,那又怎么办?”鬼子母幡然悔悟,归依了佛门,并被吸收为护法神。
古印度寺庙对鬼子母奉祀很盛。佛教传入中国后,鬼子母被列为二十诸天之一。
法海寺壁画中的鬼子母象作贵妇人形象,右手持宝扇,上绘有大海浮云、红日白月。身着大袖圆领袍 衣,脚穿云头鞋。左手轻抚毕哩孕迦头顶。毕哩孕迦,又名冰伽罗,鬼子母的爱子。毕哩孕迦,红绸束发, 佩戴耳环、项圈,身着红袍,腰系玉带,双手合十,脚穿白底布鞋。画家塑造鬼子母和毕哩孕迦的形象,没有拘泥于佛经 上关于“刻像法”、“造像法”的模式,而是重在表现母子之爱,鬼子母慈和的面部和安详的手,她摸着孩子的头顶,透 露出真诚深厚的爱心。毕哩孕迦依母身傍,儿童的稚气与对母亲的依恋也增强了这一情意。孩子的天真,鬼子母的稳重,被画家赋予了深刻的内在感情,纯洁而真挚的母子情意激动人心
据介绍,“文革”时,红卫兵住在殿内,由于过去殿内僧人点的蜡烛熏黑了大殿的下半部,而上半部比较高,殿内没有灯光,红卫兵才没发现这些壁画是由许多金箔制成的,从而逃过一劫。
大雄宝殿顶部有三个藻井、天盖上的"曼陀罗"和菩提像也画得十分精美。
法海寺还存有建寺时铸造的高约2米的铜钟一口。还存有明代木雕佛像、供桌和较为完整的法器,都是艺术珍品。
其实北京西山原有两座法海寺,一座就是模式口的,俗称南法海寺;一座在香山之南的万安山,万安山又名中峰,海拔450米,俗称北法海寺或香山法海寺。曹雪芹、郑板桥都是该寺的常客,可惜的是,北法海寺毁于八国联军之手。现今,北法海寺只剩下二道山门,另有5块石碑,其中有两块风化剥蚀严重,已经较难辨认。
关键字: 大梵天 护法神 水月观音 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