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共汽车去上班
那天中午北京西二环官园桥附近发生了一起追尾事故,6辆小车撞到了一块儿。
交警把相关的人和车都带到国务院二招门前的开阔地带,仔细核查了一下,确认人没伤着,车没报废,玻璃也没碎,于是例行公事,从后往前一个赔一个,反正全是第三者责任险,由保险公司买单。然后事主们四散,交通恢复正常。
这是北京街头一桩普普通通的交通事故,经常都有发生,之所以提起是因为我家的车就在里边,排在第四个。
不过出事儿时我并不在车里,等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是好几个小时以后了。开车的人毫发无损地回到家来,一切都已处理完毕。我被告知水箱没裂,车头没瘪,只是后背箱给撞得打不开了,开到潘家园某个保险公司指定的厂家去修,5天后才能取回来。
我先生说他第二天准备乘公共汽车去上班,我没当真——这样的话他已经说了很多次了,但始终没实现过。自打买了车之后这么些年他几乎就与城市公交绝了缘,二、三百米远的地儿也要以车代步,真的是不怕麻烦。偶尔一两次开不了车,那也绝对是打车,公交车的门怎么开我怀疑他都不记得了。
不过还是认真地回答了他那些关于周边公交线路的提问,指点他上班该乘哪路车,车站在哪里,怎么走——这么些年他对周边的步行尺度的标识已经完全不清楚了。而我又在携程“有问必答”上当专家当出职业病来了,特别热衷于回答关于北京公交的提问。
第二天早上他居然真的就乘公交车去上班了,并且下班也是乘公交车回来的,换了另一趟车——发现居然有两趟车都能从单位直接到家,车上还不挤,“奇了怪了!”我先生说:“正是下班时间,车上居然没什么人,真没想到!”
我有点哭笑不得了——从家里到他单位的公交车何止两路?我们住在北京城区最大的一个公共交通枢纽附近,他上班的地方则是离市中心更近、紧邻二环路的一个商业中心,这两处都有几十趟公交线经过,而且我家门口好些还是起点始发车。
我先生宣布:“从此我就坐公交车上班了。”
他从下面几点分析了一下:
一、时间:公交车很顺,也只有不多的几站,运行不会超过20分钟时间,比自己开车也不见得慢。城区的车行时间主要是由路况决定的,小车有时确实快不了多少。
二、费用:公交车费一趟1元,一天两元,一月下来不过40多块钱。而汽车要加油,要泊车,弄不好还要被罚款,算下来会超过这个数额。
三、安全性:北京街上的车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好开。开车精神紧张,提心吊胆,怕撞人,怕被罚,而乘公交车相对来讲要安全得多。
四、舒适性和方便性:只要不是太挤,坐大车还是比坐小车舒服的,而且北京还有许多冬暖夏凉的空调线。公交车站就在单位大门前,地铁站往南只有几十米远。而开车上班呢,单位院内的停车位要400元/月,如果不进院的话,周遭的所有路边车位都收费5元,周边商厦的地下车库则是按小时计价。
有时去晚了,找不到泊位,就只能往远处停,停在远离主要街道的居民区内,离上班的地方还要再走几百米甚至1公里远(我曾说过要实在找不着地儿停的话你就开回家来停算了,反正就是从家走过去也用不了1小时的时间),所以开车上班不比乘公交车更省时间。
我说要是都像你这么想的话,北京的交通就缓解了。
说完转念一想,可能么?即使想这么想,对于许多上班的人来说,办得到么?
我俩其实都没怎么乘过公交车,刚工作那些年,一直是骑车。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公交线路太不方便,上班要倒两回车,车要半天才来一辆,挤都挤不上去,只好远离公交了。
现在我周围的人——同事和亲友中也少有乘公交车上班的,原因跟我当初的一样——太不方便了。北京的公交线路是多了、长了,可城市也以更快的速度膨胀了。比我更年轻的上班族住得比我当初离市区更远了,北京的上班族好象总是只能住在公共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于是就像我当年依赖自行车一样,他们依赖私家小汽车。
当年的那些把公交车挤得满满的上班族大多已经退休了,只有在早晨通往香山等公园、通往各个早市的公交月票线上能看到他们白发苍苍的身影。我的父母也在其中,他们是铁杆的公交月票族,现在再加上张公园的年票,北京市这些便利的公共设施都是属于他们的。
而曾经公交运营高峰的上下班时间,年轻的、劳碌的工薪阶层们开着自己的经济型私车把城市道路塞得满满当当,他们的家安在房价相对低廉的远郊,繁华的都市只是他们大老远地奔来吃苦受累挣费用的地方。
现在还能乘公交车上班、出行,是一种福份。有福而不享,实在是可惜了这昂贵的地价。
不过我还是没信心,现在好象特兴有福不享甚至自讨苦吃,还美其名曰“自虐”,成了时尚一景。
等车修好了,再看吧!
关键字: 上班族 保险公司 公交线 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