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雨后初晴的天气,最适合人的遐想。所以在今天的午后,当阴云散尽,天空被连夜的雨水冲洗得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的时候,我约上几个好友去法源寺参禅。
法源寺位于闹市中的僻静处,恰应了大隐隐于市的那份洒脱。一进寺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十分特别的香味。朋友告诉我,这是古漆的味道。在古代,漆是由糯米水混和调成的,所以才会发出如此好闻的气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漆,颜色柔和经久,唯一的缺点是禁不住风吹日晒,容易剥落。果然,我看到庙内墙壁上、栏杆上多半的涂漆都已经脱裂,斑斑驳驳地宣示着历史的沧桑。
接待我们的和尚据说是位有道的高僧。他的眼睛炯炯有神,阔面大耳,自身就好象一尊弥勒佛。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一边在寺内闲走,一边听他讲解。在此之前,我对法源寺的了解仅限于李敖的小说。书中介绍它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被捕的地方,而寺院里铺天盖地的丁香树,更激发了谭嗣同“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的从容赴死的悲壮。现在,听着和尚娓娓道出寺院的历史,我才恍悟原来法源寺内每一砖每一瓦都饱含着深厚而浓重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无数的著名事件都或多或少地与法源寺相关联,难怪有人说法源寺是中国文明的汇点,对法源寺的研究就是对历史的认知。放眼四顾,略显破败的寺院内其实触目皆是文物古迹。于是,参禅的心变成了寻古访今的情结。
法源寺在唐朝时称做悯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祭奠东征阵亡的将士而建,他们的事迹被刻在大大小小的石碑上存于寺内。安史之乱时,悯忠寺曾改名为顺天寺,为史思明驻跸之处,平乱后才恢复原名。到了宋朝,悯忠寺依然很出名,因为贻笑后世的宋钦宗宋徽宗曾被羁押于此。在辽代,悯忠寺因地震而遭一劫,全寺倾圯。明朝正统皇帝出资修葺,改称为崇福寺。清朝雍正年间,赐名法源寺,乾隆帝也曾亲临此寺,并御书“法海真源”的匾额,这块匾现在悬于第二进大雄宝殿的抢厦梁上。新中国成立后,在法源寺的隔壁创建了中国佛学院,从事各类佛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文革期间,法源寺的佛像被全部捣毁。八十年代初,政府决心修复法源寺,从各地选调了大量的佛像和法物,并从日本迎回鉴真和尚的法身在寺内供奉七天。
说话间,我们走进第三重殿。和尚指着香案轻描淡写地说,佛前用于供奉鲜花的瓷瓶本是宋代的,前些日子里的一阵狂风将它吹倒,碎瓷片撒落一地。他的声音中带有些许的惋惜,但更多的是缘起缘灭的空灵。
我在大殿内信步游走,不期然地与一尊立佛对面而视。佛像是铜铸的,双手合什,身披明黄色的袈裟。他的面相很是雍容,呈半月形的眼梢与微微上翘的唇角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慈悲为怀的心态。一刹那间,我仿佛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只能够呆呆地站在原地,仰视着他,在内心与他进行着对话。“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人们称我为阿难尊者,我是佛的弟子。”“我觉得你很特别,你有一种兼备了包容与坚忍、历劫与愉悦的双重气质。”“阿弥陀佛,施主过誉。佛法云:度一切众生相。我只不过在做我该做的事情。”我还想再追问,他却缜口不语,只以微笑做为对答。陪同的和尚不知何时来到我身后,他轻声问道:“你喜欢这尊佛像?”我点点头,说:“这像雕得真是精美,虽是铜铸,看上去仿佛紫檀的一般。”和尚笑了,说:“眼睛所见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啊。”我一怔,刚想表示赞同,和尚继续说下去:“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堂弟,称多闻第一,记忆力极好。佛祖说法都是由他记下才得以流传后世的。他最先提出主张男女平等,劝佛陀让女人也可以信佛,为此使佛的正法减去五百年寿命。当然,也因为他的相貌俊逸而坠入色劫,多亏佛祖及时发现,派出文殊师利保护才免此劫难。”
讲完这番话,他带我们向第四进院走去。院内种满了菩提树,高耸入天,将阳光密密遮蔽住。有几株树甚至结出一串串的白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似乎发出阵阵来自天籁的悦耳的钟铃声。“看,草丛里有只小兔!”朋友惊呼道。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一只黑白相间的小兔蹲在一块四方的草坪中啃草吃。我慢慢地接近小兔,想凑上前去拍几张照片。不料动作虽轻,还是被警觉的小兔注意到了,我以为它会转身而逃,谁知它竟朝向我跳过来,伏在我的脚边,任由我抚摸它,还不时用小鼻子嗅嗅我的裤脚和鞋子。“你站开点嘛,我来帮你拍张照片。”我对小兔说。它仿佛听懂了一般,在墙边有阳光的地方蹲好,摆个姿势等我拍。这时,我才仔细打量了小兔,它长得很帅,胖乎乎的,眼圈和鼻子是黑色的,象带着面具的佐罗。朋友见它这么乖巧,也走过来逗它玩。和尚问我:“你喜欢这兔子吗?喜欢的话就送给你啦。”我借机问道:“这小兔是怎么到庙里来的呢?”“噢,前两天是浴佛节,许多信徒买了小动物到庙里放生。除了这只兔子,还有只更大的灰兔,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另外还有很多小鸟被放生了。”小兔看我们谈话不理它,便向前跳去,径自翻过大殿高高的门槛,跑进殿内。守殿的工作人员一阵慌乱,试图将它赶出殿外,怕它啃坏里面的木制品。小兔却甚是机敏,任凭三、四个人围追堵截也没能将它捉到,它飞快地钻到藏经柜下,不再露面。我们不由地相顾大笑,由衷地佩服小兔的聪明。这时,和尚的手机响起,是隔壁佛学院请他去授课。和尚让我们到客堂等他一小时,他说他下课再回来和我们继续聊。一个工作人员追过来问:“师父,那小兔怎么办?还在殿里呢。”和尚头也不回地摆摆手,淡淡说:“随它去吧。”工作人员原本焦虑的脸上豁然开朗。我心中也一震,随——它——去——吧,多么简单的四个字!或许世事本该如此,不必太过执着,淡然随缘是最好的解决之道。
整个下午,我的耳边便只回响着“随它去吧”四个字。内心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忽然间变得不再重要了。心中的包袱一旦卸下,眼前也仿佛豁然开朗。
从明天起,我将做一个幸福的人。
关键字: 参禅 法源寺 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