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六日闲—春节北京记游之第一日
一直想要冬天去北京——想象着雪后故宫的凝重,想象着什刹海冰场嬉戏的人群,想象着庙会中小孩子红扑扑的脸蛋与手中冰糖葫芦的相映成趣,想象着坐在暖洋洋的屋内围着紫铜火锅吃涮羊肉~~~想着想着心中便迫不及待起来。虽然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表示诧异和反对,我也明白冬天之于北京并不是一个旅游的好时节,然而我却坚定而固执地相信,老北京的味道只有在冬天才能最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打定了主意,便开始积极地筹划行程。在网上一篇篇的看前人的游程与经验,真是受益非浅。很多游记都写的非常详尽,更有一些还做了整理分析,比如有一篇归纳了如何坐上正确919路的几条线路等等,这些都让我之后的北京之旅非常的顺利,在此一并谢过。同时,我也整理了一下我的游程,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第一日:雍和宫、国子监、孔庙
1:t104(20:04—次日9:34);票价:285(中铺)+275(上铺)=560 (年初一票价下调10%)
查询其他班次和票价可上http://www.zhaobus.com/train.php
2:旅馆:之前早已盘算好定网上大热门的如家前门店,但果然太热门了,我提前十天想定的时候早已预定一空。转而拨打欣燕都(http://www.shindom.com/)的预定电话800-810-2191,欣燕都前门店在西河沿街114号,不算难找,乘地铁两站路至前门站下,经地下通道到前门大街,可以看到新新宾馆的大招牌,由此往里走,沿着一条特别破的小路,不要犹疑地走5分钟左右,就能在一排矮平房中看到一幢黄色五层楼的建筑,这就到了。欣燕都的服务和设施都只是凑合,但地处前门,地理位置好,出行特别方便。
★ 标房:120元*5天=600
3:地铁前门—雍和宫站下,左转一直沿围墙走 ,就可看到雍和宫的大门。
雍和宫出过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成为“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法轮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1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尊铜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2年才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是由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是雍和宫的"三绝"之一。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呱呱坠地后3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六世达赖喇嘛进贡的、用一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刻成的。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檀 木大佛已于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还有一个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
雍和宫香烟很鼎盛,难怪里面的喇嘛个个都心宽体胖的样子,在某些佛前还堆着整箱的苹果和太子奶,我甚至还看到两小瓶红星二锅头?!很奇怪的说。
相较之下,工作就做得不太尽如人意,三绝之前也没见竖个讲解牌,不注意的话很容易错过。所以建议事先做点功课,或蹭蹭导游,另外在法轮殿两侧的班禅楼和戒台楼分别有介绍藏传佛教流传和贡品的展览,好好参观学习一下,获益非浅。不然就只是拜了个普通的佛寺,而感受不到其藏传佛教的特色了。
★ 地铁 3*2=6,雍和宫:25*2=50
4:国子监和孔庙在雍和宫大门斜对面街道里,街口有一块很漂亮的彩绘牌坊,上书“成贤街”。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为官府培养后备人才的最高学府。其学生叫监生,可不同与一般民间的酸秀才,至少他们前程无忧。虽然他们也要参加科举,但即使考不上也能直接分配到各地为官,难怪叫“国子”啊,他们的名誉校长可是皇上。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就是皇帝讲学的场所。从清康熙帝开始,皇帝一经即位,必须在此讲学一次,可见其地位的重要了。但是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国子监其实有它并不权威的一面,清朝每年国子监收入的监照银约有14万两,即每年不经过入学和考试只花钱向国家买证书而取得大学毕业资格——监生的人就有八十二三万。这等于说,国子监也在卖文凭。谁花钱谁就能成为监生——哪怕他连国子监的校门(集贤门)都未亲眼见过。这比当今的函授啊夜大啊还不如。可见文凭这样东西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啊。
所谓“左学右庙”,孔庙和国子监只有一墙之隔。孔庙是学子们祭拜孔子的地方,本身就不大,现在在大修,更是看不到什么。不过里面有元明请三代历届进士的题名碑,据说还能看到刘墉的名字,有兴趣的可以找找。
★ 国子监和孔庙联票:10元*2=20
5:地坛和雍和宫很近,只隔着一条安定门大街。本想去赶赶庙会,体会一下过年气氛的,但是到那里才发现五点关门,花6块钱匆匆转一圈太不值了。看看附近的公交车牌,124路能到鼓楼,于是改变计划去钟鼓楼,还可游览一下夜色中的什刹海。
沿着钟鼓楼转了一圈,觉得也没有想象中的巍峨,可能它们的魅力在与听而不在于看——在万籁俱静的夜晚,听着浑厚的钟鼓声远远传去的时候,才是它最有魅力的时候吧。
从车站走到鼓楼的路上,就看到了烟袋斜街的入口。据说街名的由来是因为这条街上以前都是卖烟袋的,不过现在都是酒吧了。街的尽头就是慕名已久的什刹海,虽然天色已晚,嬉戏的人群早已散去,但两岸酒吧迷离的灯光把什刹海映照得别样美丽。沿着什刹海一路逛到宋庆龄故居,不觉已经饥肠辘辘了。看了下地图,新街口大街离的不远,而那条街上有很多的小吃店,想着能一路吃过去真是美事一桩啊,于是加紧脚步走过去。先到的新川面馆(新街口南大街14号),点了麻酱冷面和担担面,凉面因为加了芥末的关系感觉凉飕飕的,至于担担面觉得应该叫榨菜肉丝拌面,跟传统的担担面实在太不象了,不过味道还好。旁边是庆丰包子铺,可惜关门了。再接再厉往南一站路找到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大街93号),居然正好看到师傅锁门(春节期间7:30打佯,平时可能稍晚些吧),真是郁闷啊,来北京的第一晚我们就吃了两碗面
一直想要冬天去北京——想象着雪后故宫的凝重,想象着什刹海冰场嬉戏的人群,想象着庙会中小孩子红扑扑的脸蛋与手中冰糖葫芦的相映成趣,想象着坐在暖洋洋的屋内围着紫铜火锅吃涮羊肉~~~想着想着心中便迫不及待起来。虽然几乎周围所有的人都表示诧异和反对,我也明白冬天之于北京并不是一个旅游的好时节,然而我却坚定而固执地相信,老北京的味道只有在冬天才能最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打定了主意,便开始积极地筹划行程。在网上一篇篇的看前人的游程与经验,真是受益非浅。很多游记都写的非常详尽,更有一些还做了整理分析,比如有一篇归纳了如何坐上正确919路的几条线路等等,这些都让我之后的北京之旅非常的顺利,在此一并谢过。同时,我也整理了一下我的游程,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第一日:雍和宫、国子监、孔庙
1:t104(20:04—次日9:34);票价:285(中铺)+275(上铺)=560 (年初一票价下调10%)
查询其他班次和票价可上http://www.zhaobus.com/train.php
2:旅馆:之前早已盘算好定网上大热门的如家前门店,但果然太热门了,我提前十天想定的时候早已预定一空。转而拨打欣燕都(http://www.shindom.com/)的预定电话800-810-2191,欣燕都前门店在西河沿街114号,不算难找,乘地铁两站路至前门站下,经地下通道到前门大街,可以看到新新宾馆的大招牌,由此往里走,沿着一条特别破的小路,不要犹疑地走5分钟左右,就能在一排矮平房中看到一幢黄色五层楼的建筑,这就到了。欣燕都的服务和设施都只是凑合,但地处前门,地理位置好,出行特别方便。
★ 标房:120元*5天=600
3:地铁前门—雍和宫站下,左转一直沿围墙走 ,就可看到雍和宫的大门。
雍和宫出过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成为“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法轮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顶上建有5座天窗式的暗楼,有5座铜质馏金宝塔,为藏族传统建筑形式。法轮殿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结晶。殿内正中巨大的莲花台上端坐1尊高6.1米的铜制佛像,面带微笑,是藏传佛教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这尊铜像塑于1924年,耗资20万银元,历时2年才成。宗喀巴像背后,是被誉为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全部由紫檀木细雕镂而成。五百罗汉是由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成,是雍和宫的"三绝"之一。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据说当年乾隆帝呱呱坠地后3天,曾用此盆洗澡,俗名“洗三盆”。出法轮殿,便是高25米,飞檐三重的万福阁。万福阁内巍然矗立一尊迈达拉佛(弥勒佛),高18米,地下埋入8米。佛身宽8米,是由六世达赖喇嘛进贡的、用一整棵名贵的白檀香木雕刻成的。据说乾隆帝为雕刻大佛,用银达8万余两。这尊大佛也是雍和宫木雕三绝之一。檀 木大佛已于199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还有一个木雕三绝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名金丝楠木佛龛,采用透雕手法,共有99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
雍和宫香烟很鼎盛,难怪里面的喇嘛个个都心宽体胖的样子,在某些佛前还堆着整箱的苹果和太子奶,我甚至还看到两小瓶红星二锅头?!很奇怪的说。
相较之下,工作就做得不太尽如人意,三绝之前也没见竖个讲解牌,不注意的话很容易错过。所以建议事先做点功课,或蹭蹭导游,另外在法轮殿两侧的班禅楼和戒台楼分别有介绍藏传佛教流传和贡品的展览,好好参观学习一下,获益非浅。不然就只是拜了个普通的佛寺,而感受不到其藏传佛教的特色了。
★ 地铁 3*2=6,雍和宫:25*2=50
4:国子监和孔庙在雍和宫大门斜对面街道里,街口有一块很漂亮的彩绘牌坊,上书“成贤街”。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为官府培养后备人才的最高学府。其学生叫监生,可不同与一般民间的酸秀才,至少他们前程无忧。虽然他们也要参加科举,但即使考不上也能直接分配到各地为官,难怪叫“国子”啊,他们的名誉校长可是皇上。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就是皇帝讲学的场所。从清康熙帝开始,皇帝一经即位,必须在此讲学一次,可见其地位的重要了。但是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国子监其实有它并不权威的一面,清朝每年国子监收入的监照银约有14万两,即每年不经过入学和考试只花钱向国家买证书而取得大学毕业资格——监生的人就有八十二三万。这等于说,国子监也在卖文凭。谁花钱谁就能成为监生——哪怕他连国子监的校门(集贤门)都未亲眼见过。这比当今的函授啊夜大啊还不如。可见文凭这样东西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啊。
所谓“左学右庙”,孔庙和国子监只有一墙之隔。孔庙是学子们祭拜孔子的地方,本身就不大,现在在大修,更是看不到什么。不过里面有元明请三代历届进士的题名碑,据说还能看到刘墉的名字,有兴趣的可以找找。
★ 国子监和孔庙联票:10元*2=20
5:地坛和雍和宫很近,只隔着一条安定门大街。本想去赶赶庙会,体会一下过年气氛的,但是到那里才发现五点关门,花6块钱匆匆转一圈太不值了。看看附近的公交车牌,124路能到鼓楼,于是改变计划去钟鼓楼,还可游览一下夜色中的什刹海。
沿着钟鼓楼转了一圈,觉得也没有想象中的巍峨,可能它们的魅力在与听而不在于看——在万籁俱静的夜晚,听着浑厚的钟鼓声远远传去的时候,才是它最有魅力的时候吧。
从车站走到鼓楼的路上,就看到了烟袋斜街的入口。据说街名的由来是因为这条街上以前都是卖烟袋的,不过现在都是酒吧了。街的尽头就是慕名已久的什刹海,虽然天色已晚,嬉戏的人群早已散去,但两岸酒吧迷离的灯光把什刹海映照得别样美丽。沿着什刹海一路逛到宋庆龄故居,不觉已经饥肠辘辘了。看了下地图,新街口大街离的不远,而那条街上有很多的小吃店,想着能一路吃过去真是美事一桩啊,于是加紧脚步走过去。先到的新川面馆(新街口南大街14号),点了麻酱冷面和担担面,凉面因为加了芥末的关系感觉凉飕飕的,至于担担面觉得应该叫榨菜肉丝拌面,跟传统的担担面实在太不象了,不过味道还好。旁边是庆丰包子铺,可惜关门了。再接再厉往南一站路找到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大街93号),居然正好看到师傅锁门(春节期间7:30打佯,平时可能稍晚些吧),真是郁闷啊,来北京的第一晚我们就吃了两碗面!而且这是我们吃到的第四碗闭门羹了。前两次分别是姚记炒肝(鼓楼旁边,绕着鼓楼转一圈肯定能看见)和东兴顺爆肚张(什刹海前海东沿17号,烤肉季旁边),都是春节期间缩短营业时间或歇业的,看来春节出行也是有很大弊端的啊,希望有福的人能吃上吧。
既然吃不上也只能回旅馆休息了,看看站牌22路到底就是前门,(这就是住前门的好处了,在随便什么地方看看站牌几乎总有车能回前门)。回旅馆前,在街口的土特产商店买了些肉肠饮料什么的,因为考虑到后几天一些大景点逛的时间会比较长,所以午饭要自备干粮了。(感觉北京的超市不太多,至少前门附近是这样,只有些类似杂货铺的小超市或土特产商店)。旅馆很安静,一夜无语,期待着明天的长城之旅。
★ 124路:1*2=2;新川面馆:9元;22路:1*2=2;超市:51.5
关键字: 什刹海 国子监 钟鼓楼 雍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