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老北京沧海变桑田
北京最大贫民窟,沧海变桑田
北京最大贫民窟,沧海变桑田
1950年版的北京地图上,天坛以北有条细长的龙须沟,从天桥自西向东汇进金鱼池。可如今空有龙须沟北里、金鱼池中街等地名,却不见水域。“谁说的,金鱼池就在我们家楼下啊!”家住金鱼池中里的迟大妈热情地把我们带到自家小区中心,只见清澈见底的池水中,金鱼、锦鲤享受着午后的自由自在。而《龙须沟》里的“小妞子”雕像,就手捧金鱼缸矗立一旁,注视着老街坊们在她当年没机会过上的好日子。
历史上金鱼池其实比现在要大得多,相当于整个金鱼池小区。金代建中都城时,在城南取土烧砖,窑坑积水后形成许多池塘,而这处池塘的水质最好,适宜金鱼生长。因此,直至清代,这里都是饲养金鱼之地。直到上世纪初,清室衰落,上游龙须沟汇入城市污水和雨水后又无力整修,金鱼池也荒废成臭水坑,岸边也沦为不折不扣的北京最大贫民窟。
老舍先生的作品
老舍先生的作品
“不用我们说,老舍先生的作品全替我们说了。”1950年,迟大妈见证了这里的第一次改造,那时她刚上小学,和“小妞子”差不多大。不过说起来可惜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龙须沟被改成了暗沟,金鱼池重新变清,成了可以划船的公园。但“文革”前由于北京连年缺水、加上人口激增,金鱼池公园被填平成了居民区。
不过龙须沟其实并没有彻底消失,经大妈指点,原来祈年大街东侧一条极易被忽略的小胡同,门牌上赫然写着“龙须沟路”。只是现在那里的居民多半是外来人口,没有人见过“原生态”的龙须沟了。而根据崇文区相关规划,这些属于龙须沟第一代、第二代回迁房的老屋,也将在近两年内变成历史。
60年前东晓市街,老北京跳蚤市场
60年前东晓市街,老北京跳蚤市场
龙须沟地区虽穷却不荒。看过老舍《龙须沟》的人都会记得那里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其中不乏买卖人。而老北京最大的跳蚤市场,就坐落在龙须沟北岸的东晓市街。当年这里的人气,可丝毫不让现今的潘家园。
据《宸垣识略》记载:“东小市在半壁街南,隙地十余亩,每日寅卯二时,旧货物者交易于此,惟估衣最多。”而1933年《北平地名典》中将这里改称东晓市,倒也名副其实——每天半夜到拂晓时分,都会有商贩拿着旧货、杂物到这里摆摊售卖,形成街市,但到天明以后就散去了。一首竹枝词写道:晓市东西遥对峙,平民买卖闹如蜂。万般故物杂真赝,准备收摊九点钟。宣武门外的西晓市却早已消失,崇文门外的东晓市则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一直到‘文革’前,每天天不亮,有旧家具、旧衣物、旧炊具、古玩字画、旧瓷器,甚至废铜烂铁,一个又一个旧货摊儿,一直从东晓市街延伸到葱店前街、后街、东唐街、西唐街、章驹胡同等多条街巷里。”住在东晓市街东口的一位冯奶奶回忆道。而摆摊的也不光是白天“打鼓的”(收旧货贩子),也有前朝有身份的人破落了又爱面子,不好意思光天化日之下卖东西,就半夜上这儿来了。“我叔叔以前在宫里当过侍卫,民国时当了警察,有一次下夜班回来情绪很激动:‘今儿发了点小财!你猜我在晓市看见谁了?涛七爷(溥仪七叔载涛)!推着自行车戴个眼镜斯斯文文站在那里,也不敢跟人搭腔,我当时一激动也忘了已经改民国了,按老例儿来了个请安,结果把爷吓了一跳,往我手里塞了块金表叫我别声张,这叫什么事啊!’”
东晓市街
猜我在晓市看见了谁?涛七爷!我 一激动,来了个请安,结果把爷吓一跳。
现在的东晓市街只有东口靠近磁器口地铁站一带还算热闹,开满了外地老乡们的小饭馆,越往里走人渐渐稀少,虽然是大白天却有几分僻静的感觉。“其实当初有晓市时这条街也挺清静的,要扰民的话我们也不干啊!”怎么能?原来,如今电视剧里买卖双方在袖口里比画价钱的镜头,绝非艺术夸张,当年的晓市就是这么干的。后来从商业系统退休的常爷介绍说:“握一个手指的,表示为一,但口形说‘这个整’、‘这个零’代表元、角;握两个手指,是二,直到五个手指为五;握大指和小指就是六,握大指食指和中指就是七,握大指和食指就是八,将食指窝成钩形就是九,将食指和中指相叠就是十。”敢情后来北京地区通用的表数字手势就是打晓市来的。
老作家董文森从小在崇文门外长大,60年前逛东晓市时还是个小孩子。“那会儿家大人都吓唬我们说是‘鬼市’,不让去。但越这样越好奇啊,趁父母有一次不在家我们兄弟几个半夜爬起来,跑到晓市,是挺像阴间的——隔几十米,才有一个25度的灯泡,微弱的灯光下都是摩肩接踵的人,光比画但不出声。等到早点铺吃完油饼豆腐脑,天已大亮,来时熙熙攘攘的路,干净得什么都没留下。难怪说是鬼市。”后来董老才知道“鬼市”的真正含义———不少东西都来路不正,不少摊主甚至本身就是梁上君子,大人不让孩子逛也是怕学坏。但董老还是不禁感叹:“如今的占道市场扰民成害,要是能有鬼市的秋毫无犯,倒也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龙须沟》那个著名的恶霸角色黑旋风,历史上也确有其人,名叫黑鹏,正是龙须沟地区的贼头。当年每天晓市上的不少东西都来自他爪牙偷抢所得。
当年药王庙,如今平民教育大本营
当年药王庙,如今平民教育大本营
如果说北京城“有名的胡同九百九,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庙虽说不如胡同多,但三百三也有了。而这些庙里供奉的神仙也是分管工作五花八门,东晓市街东口现在的北京11中初中部,当年就是北京城四座药王庙里最大、也是现在仅存的南药王庙。
虽然掌握的是国计民生的大计,但势利的俗人也只有到真病了才会想起药王爷来,因此药王庙在仙界算得上冷衙门。一般药王庙也就是一座独殿,只供奉药圣孙思邈和药王韦兹藏而已。但这座药王庙占地20多亩,即便比起白塔寺、白云观这样香火旺盛之处也不算小,原来这里最早供的不是神仙,而是比神仙还牛的“九千岁”——魏忠贤。南药王庙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是武清侯李诚铭巴结那位当朝大太监建造的生祠。而祠里的老道居然还是厨神,拿蜂蜜和小麦粉发明了“蜜贡尖儿”,让魏忠贤一吃嘴名副其实地抹了蜜,那叫一舒坦。虽然给活人建祠这样的荒唐事很快随着魏忠贤的倒台而终止,生祠也变成了药王庙,但皇家蜜贡局却在这儿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11中系1950年北京市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中,配合龙须沟地区改造、并满足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权利而建。从此,崇文区结束了没有中学的历史。平民表演艺术家韩善续就是上世纪50年代从这里毕业考进人艺的。38岁的吴天立,就住在有50年房龄的第一代龙须沟回迁房里,尽管如今已经很简陋,但他舍不得离开他出生时就在的房子,“怎么也得孩子上了11中再考虑搬出去的事了”。
这里是最老的北京
这里是最老的北京
看国宝不一定非得去故宫、首博,金鱼池中里南边那座中华民族珍品馆里也藏着不少宝贝,景泰蓝、玉雕等常年展出,时不时还有孤品上展。且这里不需门票甚至不需预约,颇为人性化,而且还兼具艺术品流通功能。耽搁点工夫,带够钱,有机会淘到好宝贝。逛完珍品馆,斜对面就是天坛公园北门,就算不往祈年殿凑热闹,这大热天就在外围的园林里散散步,只需掏个晨练价,可以享受城里难得的好空气那清心润肺的效果。
这一带的吃食,老磁器口豆汁店自然不能错过,不少大款开着大奔宝马从东边北边的别墅颠颠儿来排队,就为这一口儿百年不变的滋味。想吃仿膳又嫌北海附近的太贵,中华民族珍品馆东边有家便宜坊的御膳,性价比还行,只是有时饭点儿旅行团的人有点多。如果嫌排队麻烦,去隔壁儿那家天津菜馆也不错,包子和海鲜地道,让您完全可以省了来回一百多元的高铁票钱了。
关键字: 北京地图 老北京 贫民窟 龙须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