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澳门旧城区
徒步澳门旧城区之一:从妈阁庙出发 传说,有一艘渔船在大海中,突遇狂风暴雨,危急关头时,突然有一位少女出来喝令风暴停止。风竟然止住,大海恢复了平静,渔船平安地回到了海港;上岸后,少女朝「妈阁山」走去,忽然光环照耀,少女化成了一缕青烟。后来,人们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位娘妈,这座庙就叫「妈阁庙」十六世纪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 一早,坐上11路巴士,一车就到了妈祖阁,下车处的对街有栋蓝白相间的建筑物,原来是新港务局大楼,这一点我很佩服澳门当局,老房子刷上亮丽的颜色,顿时成了很有标志性的大楼沿着马路往前走两步,就看见妈祖阁了,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随风飘扬,庙前广场搭了一个戏台,原来过两天就是三月二十三,妈祖生日,这里有一些粤剧的表演,只可惜时间不配合,我并没留下观赏。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这妈祖阁,当地华人俗称「妈阁庙」,位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从大门进入后,随着石阶往上爬,沿路有牌坊,几间摆着巨香的神殿,路旁的大石写着「觉路」两大字,也有供奉着「石敢当」的小牌位,整个庙给我的感觉是古朴,庙虽小但不失大方。快十点了,走出妈祖阁,对面的「海事博物馆」刚好开门,我们拿出博物馆联票进去,这里共有二楼,展示了一些澳门从古至今的舟船及渔民的生活,也有一个小小的表演,妈祖如何救了渔民的故事,值得一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主教山小堂与亚婆井前地 离开海事博物馆前,向馆员问了一下路,我们就由博物馆旁的妈阁上街走去,这是一段小小的上坡路,两旁是一些花园洋房,与澳门其它华人所的老旧房子不大相同,一段路后左转鲍公马路,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主教山小堂」,主教山小堂位于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护神祈祷的小教堂。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主体,三角形的屋顶上站立着圣母塑像,教堂前是一片宽广平台,竖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十,貌甚慈祥,面临大海。站在这个小广场上,可以清楚地看整个南湾景色,旅游塔矗立在南湾中,十分的好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离开了主教山小堂,沿西望洋斜巷慢步走,到了学校巷口,左转亚婆井街,不远就看到了一个小广场,名曰「亚婆井前地」,果然那个深受葡萄牙人思念的亚婆井已是荡然无存了,据资料: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这里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是葡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澳门葡人有个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了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可见亚婆井对本地葡人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亚婆井前地一带仍然保留许多西式建筑,充满了南欧风情。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在亚婆井前地小坐了一会儿,走入对面的龙头左巷,路旁一所破旧的宅弟就是郑家大屋,但整修中不对外开放,只得回过头,顺着高楼街走去,这条街很窄,但两旁倒是很多小店铺,生气昂然,这才是澳门居民的生活。
关键字: 传说 大海 徒步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