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足够了哈尔滨游记
一月份去哈尔滨,正是酷寒之日。我事先做功课时,看了看网友们对哈尔滨和滑雪的评论,基本是这么几个关键字:寒冷、黑出租、宰人、失望。 对于寒冷,我觉得应该不会太过分,因为以前也曾在冬天去过东北的沈阳、长春,还有一个叫松原的农村,都是没加衣服直接过去的,印象中没有冷到哪里去。 哈尔滨更北一些,温度还要低几度,所以尽管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我还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北京、上海生活这么多年,冬天从来都是衬衣、单裤加棉衣,这次特意找出了保暖内衣和秋裤、加上秋天穿的抓绒衣、非典时期流传下来的口罩、打球时候用的护膝,最后还从箱底找出了一件超厚的棉衣。这还是三年前一个做外贸的朋友送给我的,说是成本100块,在美国卖100美元,由于体积太大,我还一直没有什么机会穿过呢。等所有的东西装好,箱子已经塞的满满当当的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出于对黑出租的恐惧(据说所有在机场排队的出租车都有问题),我根据网友的建议,提前订了一辆雷锋出租车,这个网友挺有意思的,在自己的游记里面还特意附上司机连人带车的照片。 飞机居然提前15分钟到了,一下飞机,还是艳阳高照,感觉天气不算太冷。在出口处看到雷锋车司机安顺举着牌子在等,他是大众公司的,和上海的大众出租一个公司,车的颜色也一模一样。安顺听说网友这么宣传他非常激动,然后又遗憾自己不会上网,看不到关于自己的文章和照片,不过我正好打印了这篇文件,就当场送给他了。 下榻的星河宾馆号称三星级,不过我看看也就如家快捷的水平,更恐怖的是周围又脏又乱的像个贫民区。 进了房间不过三点多,朝南的房间在阳光下暖洋洋的。忍不住拿出手提电脑上网一看,已经有了一大堆公司的邮件追了过来,挑了几封紧急的处理一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我养成了出行带手提电脑的习惯,不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一不小心就成了高科技的奴隶。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四点钟,天色居然已经暗了,刚才的艳阳昏昏沉沉,气温也下降了不少。听说这里离索非亚教堂3公里不到,我决定暴走过去。听到我不要出租车,门童惊讶地看着我,也许在他心目中,三公里已经是很长的距离了。 每到一个城市,只要治安情况良好,我一般喜欢用半天时间来暴走,不管经过的是市中心、风景区还是居民区,只有用脚丈量,才能了解一个城市的精神。 哈尔滨以铁道为界,里面叫道里区,外面就是我这次住的道外区,已经出了市中心,刚开始破破烂烂的,后来就有了商店、居民区,然后就到了市中心,走路不过30多分钟,带着手套帽子,并不算太冷。 索非亚大教堂和自己的期望还有些差距,可能图片看的太多了,也可能是刚在欧洲看了太多的大教堂。不过,东正教教堂还是第一次看到-- 拜占庭风格的圆顶,充满了历史沧桑感,1903年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也侵入了哈尔滨,为了稳定军心他们为士兵修建了这个教堂,号称远东最大的东正教堂,哈尔滨政府还专门为它修建了一个大广场,显得更加隆重,不过由于哈尔滨现在没有东正教的神甫,这个教堂徒剩下一个外壳,里面已经没有宗教仪式了,变成了哈尔滨建筑博物馆。门票要35,不值得进去。我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前往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既是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又因为有众多欧式建筑而成为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街上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有华梅西餐、马迭儿冷饮、露西亚咖啡等众多老字号,而且道路用青石铺路,显得很有历史感。 街上有很多卖俄罗斯商品的小店,看起来都非常粗劣,我在马迭儿买了根冰棍就走了。马迭儿这个著名的冷饮店,里面热闹的好像小吃市场—卖烤鱿鱼的、鸡肉的、麻辣烫的热火朝天,转了一圈才发现冰棍就在门口卖,一块钱的赤膊棒冰,连包装纸都省了,里面还有卖冰淇凌的,3块钱,味道不算很好但很熟悉—想起来的,是小时候经常吃的那种果子露的味道。我还可以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杭州,爷爷偶尔会带我去一个叫海丰的冷饮店,里面的冰淇凌都用塑料碗装着,就是这么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时候的冰淇淋,奶味一般都不足,现在哈根达斯、八喜吃多了,碰到这种的味道还是很亲切的,相信来这里吃得人更在乎的是一种童年的感觉,而不是味道。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在零下10几度的马路上边走边啃冰棍也没觉得特别冷,大概口腔里面的温度始终如一吧。走着走着,就到了终点—防洪塔,这里有一些简单的冰灯,也可以沿着台阶一直走到松花江上,玩一些冰车什么的活动。很多市民在这里,热闹的很。防洪塔上有98年松花江洪水时的水位线,当时看电视还不觉得,这洪水已经淹到了市中心,怎么不叫人忧心。 这样,两小时不到,我就把哈尔滨除了冰灯和雪雕以外的景点转了一遍。 回宾馆碰到两个朋友,说是订了后天的冰雪二日游,760,我拿出别人的游记一看,参加过类似行程的人都是怨声载道,除了大量的自费项目,景色也一般,而途中的骗人宰人行为更是煞风景。我以前在澳大利亚滑过几天雪,对这项运动兴趣不大,想到还要和导游斗智斗勇,就没有了去玩的兴趣。 这几年在国内转下来,发现热门的旅行点一般都存在质次价高的情况,东北地区受国营计划经济的影响最深,服务方面也最不规范。在全国名声都很大的亚布力滑雪场,受设备老化和经营不善之累,已经决定转给加拿大人来管理了。这样也好,外来和尚好念经,东北地区就需要多一些外资企业,这样才能慢慢跟国际接轨。 晚饭后,又出去逛,气温应该已经到了零下15度,上身穿了t恤,抓绒衣和棉衣,腿上只穿了秋裤和牛仔裤,偷了懒没有带护膝。走在路上,鼓鼓囊囊的象个直立的企鹅,回头率很高。走了不过20分钟,并没觉得冷,但是上了出租车,才发现大衣内袋的手机已经冻得冰手,而膝盖也有冰冷的感觉,这就叫冻透了。 都说东北出美女,还有很多从俄罗斯来的,在中央大街转了一个小时,也没看到有什么中外美女。看来现在人口流动大了,传统的出产美女的地区已逐渐式微。反倒是经济发达地区,比如上海、深圳、北京这些地方靠吸引外来移民,美女越来越多了。 中午11点出发,去哈尔滨另外一条商业大街,果戈理大街,这里有赫赫有名的秋林食品。果戈理大街很长,但是繁华程度不高。先看到了网上推荐的东方饺子王,进去点了二两三鲜馅二两海鲜馅的,叫上一小盅肘子和一盘海带丝,只要29块,这还是因为我点了豪华的海鲜馅饺子,不然10多块就够了。饺子味道只能算一般,毕竟现在东北饺子馆到处都是了。但是量实在大,肚子撑破也吃不完,其实一共点二两就够了。 在哈尔滨菜量很大,很容易吃得过饱,这样就需要暴走。沿着果戈里大街往下走,看到很多人在一条小河上滑冰,再往里走,河上面居然还修了一个滑雪场。估计是人造雪,再用脚手架搭起了斜坡,可以让普通市民不出市区就能滑雪。 秋林食品本来是哈尔滨名牌,出产的大面包(列巴)更是远近闻名,这种面包15块一个,有4斤重,是用杂木烤出来的,用布包装着,味道有些酸,是俄国的风味,外面还硬,需要用刀切,但是里面很松软,配合这里卖得里道斯红肠,味道好极了。 有很多市民到这里来排队购买,其实秋林有了很多分店,我住的酒店旁就有一个,但是大家还是喜欢跑到总店来。由于国营企业的通病,秋林现在也陷入困境,大楼基本出租给了其他商户,两年前还被温州公司收购了,即便这样,还是没能扭转困境,从一个商品全质量好的百货商店变成了只在地下有一个小店面的面包店,真是令人扼腕。 除了大面包,我还买了一瓶用面包酿的饮料,这也是全国独一家的,味道有点像米酒,谈不上好喝。 下午四点到了冰雪大世界,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冰灯一般是夜间好看,哈尔滨4点半天黑,这样,白天晚上的冰雕都可以看到了。在太阳岛上还有一个雪雕公园,门票100,看过的人都叫上当,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一进入冰雪大世界的区域,就有一股浓浓的冬天味道,到处覆盖着厚厚的雪。进入冬天后,哈尔滨最高温度也在零度以下,只要下雪就不会化,但是城里面人人自扫门前雪,几乎看不到一点冰雪的迹象。 一进门,真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以前也看过一些冰雕,但都只能算是小家碧玉,这里的作品都非常大气:五台山的山门、哈尔滨的教堂、哈尔滨火车站、韩国的建筑、还有一比一大小的冰雪房子。刚进门的时候,正是夕阳西下,冰雕显现出一种清冷的光芒。四点半,所有的灯一起打开,亭台楼阁、火树银花美不胜收。几台造雪机不停地开动,制造一种大雪纷飞的感觉。 光是看看,有四十分钟也差不多了,里面还有很多游艺类的活动,比如狗拉雪橇、雪地摩托、雪地车、冰上自行车、甚至还有一个小型的滑雪场,全部是免费的,我一个一个玩了过来,很开心。最夸张的是一个超长的冰滑梯,足足有两百多米长,一路跌跌撞撞下来,肩膀都要脱臼了。我一直奇怪这么多人不停往下滑,也没见到有电动的传送带,这么多滑板怎么运上来?不过很快有了答案,当我后来路过滑梯尽头时,工作人员指着一堆滑板对我说,“想再玩一次?把这些拖上去,不用排队就可以滑下来。”—他们倒挺会发动群众的。 去年,冰雪大世界的门票是80,但是里面所有的活动都要另外给钱,今年虽然涨到了150,但是一票到底,对我这样喜欢玩的人来说,反而更合算了。 冰雪大世界里面的温度明显要低于市区,但是因为不停在走,倒没有感觉,但是只要一停下来排队,就会冻得发抖,特别是玩冰车的时候,手脚几乎冻僵了,幸亏我早有防备,脚底贴了一个暖宝宝。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7点从冰雪大世界出来,避开那些门口排队的出租车,挑了一辆刚刚送客人过来的车直接去了中央大道。在哈尔滨叫了10多次出租车了,并没有碰到黑车或者强制拼车的情况,主要是我听了安顺司机的建议,坚决不坐在宾馆或者其他地方排队出租车,据说这些车一般和门童有勾结,计价器都做过手脚。 去华梅西餐厅吃饭。这是哈尔滨的最有名的老牌西餐厅,以俄式大餐出名。一进门,很有西餐厅的架子—金碧辉煌的屋顶、水晶吊灯、墙上挂着油画,但是一点菜,就露出来马脚了。我先点了一个开胃菜酸黄瓜、一个红菜汤、一个罐虾仁当主菜,正在找甜品,服务员说话了“我们这里菜量不大的,要不要再来一块牛排?”我加了一个大马哈鱼,服务员又问“你要什么主食呢?”天哪!这还是西餐厅么?后来我看到放在我桌上的点菜底单,就是按照冷菜、热菜、主食来分的,整个一西餐中吃。上菜的时候也不管什么顺序不顺序,一股脑都上来了。我再一看周围,其他人都和吃中餐一样,一群人点一桌子菜分享。菜的味道么,一般,很一般,但是这么多东西只要70块,也应该值了。从马迭儿冷饮、秋林食品到今天的华梅西餐,其实,这些老字号都是在不停地吃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老本,一点也不思进取,在这么下去,估计要坐吃山空了,这也是东北地区国营企业的一个缩影。 早上还有一些时间,本来打算去中央大街的露西亚咖啡厅喝咖啡写游记,不过起床晚了点,又看了会儿邮件,一不小心,到中午时间了,就决定改去老昌春饼吃中午饭。路过露西亚咖啡馆,这是一个门脸很普通的地方,也不在中央大街主路上,名字原来是从rusia过来的。 老昌春饼的菜价一般也是个位数的,点了春饼、熏肉、沾酱菜,不过20块,还送一大煲罗宋汤。看来,在哈尔滨吃饭应该找几个人一起吃,不然怎么都吃不完。味道也就是这样了,我吃不惯熏肉,总觉得有一种熟肉将要变质的味道。 回去了,哈尔滨流行买机票接送机。我这次在中山航服(88000008)买的机票只有5折,对方提供的服务包括:送票上门、送到机场、如果回哈尔滨,对方还负责到机场来接,你只要支付机场高速费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亲身体验,真的难以想象,要知道,出租车到机场要120块呀。 对哈尔滨的总结:一个普通的北方城市,有一点俄国遗迹,但只能在保护区里找到,冰灯不错,但是不值得专门来看。所以,比较适合商务旅行,工作间隙看一看也就可以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关键字: 关键字 出租 哈尔滨 松原 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