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大餐之甜品浪漫风情
新疆旅行网 时间:10-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
巴黎大餐之甜品—浪漫风情
法国是许多艺术流派的发源地,因此巴黎的确是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城市,一座座艺术博物馆里那些绝世珍品堪称艺术盛宴。然而无论什么样的盛宴,如果连续几天享用,最终也只会感觉难以消受(尤其是普通艺术盲,几天之内被灌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第三天又花了4、5个小时参观完奥塞博物馆后,除了终于有点儿明白什么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绘画之外,看到什么珍品都已经麻木了。(奥赛博物馆展出的主要是近代绘画,其实比卢浮宫的绘画更好看)。如果生活在巴黎,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去一次博物馆,那么游遍全城60多座博物馆也许是一种享受。
好在春天的巴黎,夜幕总是在9点以后降临,于是每天走出博物馆重见天日之时,其实才是更为兴奋的时刻。因为还有足够的时间在巴黎明媚的阳光下尽情游荡,感受弥漫在各个角落的巴黎风情。
巴黎圣母院
第一天从卢浮出来后,径直走向不远处的塞纳河。河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两岸三三两两的人群或坐或卧,悠闲地享受着温暖的春日。很想也这样坐下来,晒晒太阳,静静地看河面船来船往。然而,看着满载游客的游船,才忽然想起自己“人在旅途”,不能就此停下脚步。只好依依不舍地起身,踏上路过的一只游船继续前行。
巴黎的很多名胜都集中在塞纳河两岸(我不禁又一次感叹水是城市之魂,文明之源),所以买一张全日或两日的通票,就可以在任何喜欢的名胜站点自由上下船。相比于乘坐地铁,这显然是一种更为经济且相当便利的旅游方式,而且还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可惜,时值下午5点,我权衡一下,现在再买通票已经不划算了:(,仅在此提供大家以后旅游时借鉴。
巴黎圣母院座落在塞纳河中心的的西岱岛上。下船时已近六点,然而圣母院门口依然有排队的人群。当我们随着人群静静步入教堂时,顿时有了几分进入圣殿的敬畏感。教堂人很多,却非常安静。参观者沿大堂边上的通道缓缓前行,而教堂正中,一些教徒正虔诚地等待着什么仪式,前台有几位身着教服的人可能正在为仪式做准备。大堂最边上是用大玻璃隔开的若干小房间,供人们向神父忏悔,有一个女孩似在轻声啜泣,看上去真的很虔诚。
原打算参观一圈即离开,然而管风琴忽然奏起悠扬的音乐,旋律有点像恩雅的音乐,又有几分像神秘园,接着站在台上的一位白衣女子歌声响起,声音纯美地令人震撼,除了“天籁之音”,我几乎想不起其它形容词。虽然齐豫的声音也曾被人称作天籁,但似乎完全无法媲美。也许是教堂特殊的建筑结构有着更好的音响效果?我感觉那好像是我这辈子听过最美的声音。无论如何,教堂唱诗班里的确人才济济。于是忍不住悄悄坐下来侧耳聆听。 不一会,前排的教徒也开始跟着轻轻吟唱。工作人员递给我一张歌词,然而我目不识丁(全篇法文)。几首歌结束之后,我仍然意犹未尽,可惜时间有限,只好遗憾地离开了。回来之后,我曾经在网上用“法语”“赞美诗”“教堂歌曲”等字眼在网上搜索试听了很多歌,却再也没有找到圣母院里那些歌曲的感觉。
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是我们第一天乘坐游船的另外一个站点。塔下游人如织。虽然有几部电梯同时登顶,然而排队的人依然让我望而却步,于是打消了登顶俯瞰巴黎夜景的念头。好在以前去过的几个地方恰好都有比较高的电视塔,而且根据过往经验,似乎那些景色并不如香港山顶看到的夜景更美。这样一想,就不太遗憾了。
对于埃菲尔铁塔本身只是照了像片留念而已,对于它的记忆更多的却是它附近的法国餐馆。话说我们到巴黎当晚的大餐计划落败之后,林对于巴黎餐始终念念不忘。在铁塔前的草坪上休息时,他又开始琢磨晚餐去处(这也是旅行中他最积极的时刻,通常都是我拿着地图,他只跟着走)。我们从英国买的一本小小的巴黎指南中推荐了铁塔附近某小巷里的一间餐馆。那巷子真的很小,我们拿着几张不同的旅行地图找了很久才终于找到那个街道名称。然而去往目的地途中,我只是朝街角某个小餐馆的玻璃橱窗里看了一眼,就被老板注意到了。那是一位高大而硬朗的法国老头,他站在门口大声说“你好!”这一声不得了,这是我离开中国这几个月第一次有人一眼认出我是中国人,当时觉得很亲切(至少比那些看到我时,从“韩国人”“日本人”“香港人”轮番猜一遍的老外感觉亲切。当然后来才知道会说你好的外国人太多了!)。接着是几句生硬的“好吃”“来坐”等。我被他亲切地笑容打动了,立刻决定留下来。餐馆里温暖的烛光和四壁的非洲风格装饰画让我感觉应该还不错。然而拿起菜单时悔之晚矣。这里连法国最有名的鹅肝酱都没有,甚至也没有其他任何著名美食(我在网上查过的)。林的美食计划再次落败,出来时,他有些郁闷:“你怎么就那么经不起诱惑?”。
第二天参观完凡尔赛宫后,遇到一对年龄相仿的香港夫妇。看他们拿着地图犹豫不决,林主动上前帮忙。一听到广东话,他们就像遇到亲人般,非常开心(其实我倒感觉旅游景点到处都是中国人)。坐在返回市区的巴士上,我悄悄对林说“今天晚饭要有伴儿了”。果然,不多久,坐在后排的他们开始与我们搭讪,下车时已决定一起吃饭。林痴心不改,仍提议去昨晚没有去成的那家。于是我们再次来到铁塔(谈话间,我多次提到“天塔”,他们有些不解。后来在林提醒下,我才发现口误。对于天津的一切,我真是有太多的情感)这回我没敢四处乱看,带着几个人径直找到餐馆。进入时,没有见到服务员,我们就自己坐到了唯一空着的餐桌旁(后来才知道那是别人预定的,服务员本以为是我们,可没多久那人恰好打电话来取消了:)。餐馆类似于那种“私房菜”馆,门面不大,但菜的口味真的很好。鹅肝酱、法国田螺、牡蛎、红酒、好吃的甜品……(我一向记不住吃过的东西,反正有不少网上推荐的东西)。好在那对香港夫妇也很好相处,4个人(每人3道不同的course全部平分4份)交换品尝。这一晚,可算舒坦了。
蒙玛特高地
蒙玛特高地是巴黎地势最高的地方,站在高地的圣心大教堂前,即可俯瞰巴黎全景。同时那里也是巴黎著名的红灯区。这是我们第三天结束奥赛博物馆之行后的主要甜点。
一出地铁站,即可看到“moulin rough"(红磨坊夜总会),然而时值下午5点半,这里还完全没有夜生活的气息。只是在门口看了看海报,已大概了解表演内容,似乎不值得我们为此等待几个小时。而且我知道我们一定会在荷兰看到更开放的红灯区,于是决定放弃。
登上最高点圣心大教堂的巷间小路皆由青石铺就,路旁是一些较为古老的建筑。沿着小路,不时地有一些街头画匠用“你好”冲着我们招揽生意,当然并不强求。左顾右盼之时,却没有注意到脚下有一块缺损的石砖,脚一歪我便坐倒在地,路人皆侧目。摔得不轻,数分钟后才重又一瘸一拐上路。唉,旅游着实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
然而登顶之后,却没有一览众山小的心旷神怡感,因为巴黎是一片平地,虽然有各种名胜,但远看之下,混迹于一群低矮的建筑中,也很难分辨。只有埃菲尔铁塔形单影只地耸立在远方。不免有些失望。
巴黎人——印象
在公众场合,我最喜欢看的是过往人群。
巴黎人的时尚也许未必能从普通人的衣着看出端倪,但我猜巴黎女人的身材也许还是可以说明问题的。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身形肥硕到近乎走样的女人,然而在巴黎的地铁里,无论长者还是青年,我不仅没有看到那样肥胖的女性,而且大多窈窕。我想这一方面与他们的审美观念有关,一方面也得益于他们的饮食吧(法国餐据说是仅次于中餐的美味,而较少有印象里西人的那些垃圾食品)。
关键字: 博物馆 发源地 巴黎 艺术